好手艺 一周秀

手艺君花了一年时间摸索和尝试,决定定期推出这样一档栏目,它将以短视频的形式,为你讲述传统手工艺背后的故事。如果你有幸看到了它,请帮忙传播,让每一像素、每一帧,存在得有价值!

第一期,我们来到了梁平,寻找一种鲜为人知的纸……

视频链接:

http://www.91craft.com/weiba/post_13152.html

造纸的rapper——梁平竹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平区境内盛产慈竹,百里成林,自古以来便是川东地区著名的竹纸生产基地。据《梁平县志》记载,北宋太宗年间,梁平竹海绵延百里,一个名为燕洪顺的民间工匠可手工破竹取丝,针缝线连,织成薄蝉翼的竹帘,用以造纸,这便是梁平竹纸的伊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土法造纸技艺中的舀纸

梁平竹纸色泽黄亮,质地细腻,且耐皱耐折,吸水性强,是书画、印刷、祭祀的上等用纸。竹纸生产鼎盛时期,造纸作坊曾达3000家,年产量近15万吨,远销国内外。而如今,梁平竹纸的技艺只有一位传承人——蒋吉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吉文现场演示土法造纸技艺

每年6月是采竹的最佳时期,蒋吉文会和老伴一同到后山的竹林中伐竹。砍伐的竹料偏爱优质的嫩竹,这样做出来的纸张颜色更为光亮,韧性更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吉文造纸所用的水均取自自家门前的溪流,平日里溪流清澈见底。采访当天附近正在动工修建,使得溪流略显浑浊。

将采好的竹料砍为短截,并刮去竹子表面的青皮,这一过程被称为“杀青”。接着把竹料置入添加有生石灰的水池中浸泡,一层生石灰一层竹料,如此叠加,称为“浸料”。待浸泡3-4个月后,竹料才能软化,得以进入下一道工序发酵。发酵好的竹料经过窲摏打磨,才可制成纸浆舀入抄纸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窲摏后的竹料放入机器内压榨成纸浆

蒋吉文家的抄纸池是由大面积的石板砌成的,尖锐不平的石板表面经过岁月的拂拭早已变得光滑。在抄纸池旁边有一个圆形的石臼,里面浸泡着切成片状的植物根茎,这是蒋吉文土法造纸的秘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滑”为透明清亮的粘性液体,倾倒时能长挂不断

据说这个叫“滑”,采摘自“滑树”树叶加工制成。因其汁液具有黏性,拌在竹浆里,能让竹浆更好地附着在帘床上,舀出的纸张更为细腻有韧性。像这样的造物智慧还有很多,都隐藏在每一道看似简单的工序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利用杠杆原理,对舀好的纸张进行挤压去除水分

“以前社会条件不容许,料子收上来就想做了换钱。现在,我就是慢慢来。每一步做好了才开始做下一步”。蒋吉文夫妻俩一年四季不停工,从早忙到晚,也只能做出两三万张纸。曾有人来进行过大批量订购,但夫妻俩精力有限,根本接不下来。对于那些制作好的成品,最好的米浆纸售价仅为1.5元/张,年画纸为1元/张,而祭祀纸则只卖0.5元/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焙纸的焙笼用了很多年,长年受热表面已变得凹凸不平。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进行修护,蒋吉文只能每年用桐油混合鸡蛋清对焙笼表面进行护理。

聊及梁平竹纸的未来,蒋吉文看了一眼门楣上贴着一副早已褪色的对联“仁义忠孝传家久”,说:“做纸根本赚不了钱,没有人愿意来学的。”

年轻时,蒋吉文为了不辜负父亲的期望,放弃了外出打工赚钱的机会,选择留在家里,将自家传了6代的造纸坊继续经营下去。如今,当他想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的时候,却再也找不到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采访最后,蒋吉文笑着为我们表演了他自己创作的顺口溜:“笋子长起砍料子,砍起料子化料子。化起料子划篾子,划起篾子捆把子......”

曾经带了的徒弟来了又走,自己的两个女儿也都在外打工,眼下这门珍贵的手艺一个接班人都没有。“年龄大了,孩子们想尽孝道,都劝我不要再做了。但是没人来啊,我只有继续撑下去。”蒋吉文用打趣的口吻说出了这句话,可其中又包含了多少艰辛与无奈!

发现手艺,留住手艺

请关注手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