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撰:申城汉韵文化社 宣传部小编:夜珏

图片摄影: 夜珏

立春正月节: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涉负冰。——《事物掌故丛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画:赵澄襄

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事物掌故丛谈》

书中作者对立春正月节撰写的释义。简单来说,春天的开始就被称之为立春,与立夏秋冬的含义相同。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是把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把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的。而五行中,春天属木,春木之气始至,说的就是春天来了。在古代,因为人们的智识简单,所以将四时分配于四方和五行,并附以种种帝神的名称。

比如以春为东方,五行属木,帝为太皞,神为勾芒 ; 夏为南方,五行属火,帝为炎帝,神为祝融 ;秋为西方,五行属金,帝为少昊,神为蓐收 ;冬为北方,五行属水,帝为颛顼,神为玄冥。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其实就是五行的由来,初见于《尚书.洪范》、《尚书大传》。所 谓:“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姿生也,是为人用。”

东风解冻。冬天结下的霜冻,遇到春风就消融了。为什么不说是春风而是东风呢?《吕氏春秋》 里说道:" 东方属木。”木生火,火有温热的属性,所以就消融了冰雪霜冻。

蛰虫始振。蛰,藏也 ;振,动也。蛰藏在地下的虫子因为春天的到来而开始苏醒。鲍氏曰:" 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

鱼涉负冰。涉,升也。在寒冷的冬季,游鱼会靠近水底取暖,直到正月里天气回暖,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活动,这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看上去就像被鱼背着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了了几句,就勾勒出一幅生趣盎然的季节物候图。

一年分为四时,也就是春夏秋冬,相传始于神农。四时又称四季,每时又分孟,仲,季三月,相当于首月,中月,末月的意思。立春作为四时之始,在古代被认为是重要的节日。天子在这天斋戒,亲自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前往东郊迎春,百官都身着青衣,用来表示春天已经到来的吉祥之兆。不但天子,各个郡县也都是如此。这种风俗直到现在,民间还在举行,又称为接春。

剪纸 :赵澄襄

迎春之外,还有打春,就是鞭打春牛。这种习俗开始于六朝,汉魏时期只有在城门外放置泥塑土牛和泥塑耕人,根据立春开始的不同时段摆放土牛和耕人的位置来昭告百姓农耕时间的早晚,用意在于劝农。

再到后来,这种风俗已经渐渐革除,有的地方,只有乞儿拿着小春牛,向人家贩售春牛图,索取金钱而已。但也不一定是在立春那天,多是在立春前后数日。《黄坡岁时纪》(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引)中写道春官贩售春牛图的场景:

每逢立春之左右,邑役必派人下乡说春,售芒神春牛。说春之人,红袍纱帽,以一人鸣钲。所说皆吉利语言,似歌非歌,似谣非谣。说毕酬以米。曾见某贫家见春官来,忙托一板凳与坐,凳缺一脚。春官云:「见了春官把凳托,托个板凳三只脚。不是春官看见快,险险栽破后脑壳。」又某贫家以闭门羹待之,彼唱曰:「一见春官把门闩,交了霜降打脾寒。」诸如此类,亦趣事耳,足引人发笑也。

此外立春日古时又有戴彩的习俗,这彩剪成各种花形样式,如梁宗懔《荆楚岁时记》里写: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宋庞元英《文昌杂录》也写到:唐制立春日赐三省官彩胜各有差。”到了宋代花样就跟多了,宋朝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有写:

立春日,自郎官御史寺监长贰以上皆赐春幡胜,以罗为之;宰执亲王近臣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始第。又士大夫家剪彩为小幡,谓之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或剪为春蝶春钱春胜以为戏。东坡立春日亦簪幡胜过子由,诸子侄皆笑指云:「伯伯老人亦簪幡胜耶?」

或为幡,或为胜(首饰名),或剪作碟形钱形。不但官府有上赐,民间不论男女老幼都会戴。

此外立春还有吃生菜,拖钩之戏等风俗。吃生菜的习俗可见后汉崔寔《四民月令》云:“凡立春日食生菜,不可过多;取迎新之意而已。乃进浆粥,以导和气。”拖钩之戏即后世的拔河,唐时于清明日戏之,比如《荆楚岁时记》中:立春日为拖钩之戏,以鞭作蔑揽相罥,绵亘数里,鸣鼓牵之。现今就是儿童的游戏,不限定在立春与清明两个节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所采用资料均来自杨荫深所著《事物掌故丛谈》一书

后世再精装版本《岁时令节》,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以及百度百科。

特别感谢上海Melibrary 宣明書舍掌柜推荐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