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北极,大家最容易联想到的就是北极虽然人迹罕至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北极的能源,矿产,渔业资源极其丰厚,天然气资源占世界已探明的30%,石油占13%,总量有约4000亿桶油气当量,被称为世界“第二个中东”。除了资源以外,随着气候变暖,冰川消融,北极航道还有重大的地缘战略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从地理位置上看,更方便分享这些资源的国家主要是北极圈周边国家,如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挪威等国。中国近年也一直在合理利用北极资源,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地缘战略价值对中国也有巨大的意义。中国在2004年建立了中国北极黄河站,进行北极科考工作,这个工作站建立的依据就是百年前的一张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个世纪以前,俄国,丹麦,挪威等国都在狂争斯瓦尔巴群岛的主权,斯瓦尔巴群岛大约位于挪威大陆和北极点之间,此地拥有大量的资源。各国你来我往,讨价还价,经过无数回合的争夺之后,最终达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0年,美,英,法等18国签订《斯瓦尔巴条约》,条约规定各条约国在遵守挪威法律的范围内从事正当的生产和商业等一切活动。令人意外的是,1925年,中国也加入了这一条约。当时中国北洋政府派遣外交官到万里之外签订了这一条约,派遣外交官的就是段祺瑞。至于为啥段祺瑞要到万里之外去签订一个条约?资料显示, ,想让中国也加入,段祺瑞不好拒绝,据随便派人签了这个条约。北洋时期军阀混战,当时这个条约对当时的中国来说真的就是毫无意义的一张废纸。当时的法国估计也是这样想的,拉上中国凑个人数,谁也想不到这张纸在近百年后的今天发挥出了如此大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此条约,中国完全可以正当的进入此次建立基地,进行科考活动,中国04年在此地建立的黄河站,是全球第八个在此的北极科考站,只要不与挪威法律相抵触,我们就可以在这里从事各种商业、生产、科考等一切活动,我们知道,中国近代签订了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但这个《斯瓦尔巴条约》则完全不一样,为我们进入北极地区,铺平了国际法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