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者按: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量子位”(微信公众号:QbitAI), 动点科技经授权发布。

这个春天的无人车转折,都有点神!

昨天,中国无人车第一案意外剧情, 景驰宣布加入百度 Apollo。无独有偶,曾经和 Google 在无人车上对抗多年的 Uber,如今一退再退,堪称雌伏不起。

继不久前在全球无人车第一案认怂后,当年雄心勃勃的 Uber,被爆出正寻求与“宿敌”谷歌 Waymo 重修旧好,希望能抱着谷歌大腿,一起吃下无人出租车这个市场。

通俗点说,国外的滴滴,准备向国外的百度,全面低头了。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换帅如换天

据 The Information 消息,在结束与 Waymo 的官司纠纷后,Uber 不但不记仇,还提出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希望和谷歌重修旧好,与 Waymo 合作部署自动驾驶。

提出重修旧好的那个人,是 Uber 现任 CEO Dara Khosrowshah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Uber 现任 CEO Dara Khosrowshahi

自这位 Uber 新任 CEO 去年上任以来,这种想法便已经传达给了 Uber 管理层。一名 Uber 高管还直接向 Waymo 表达了想法:双方合作,Uber 有出行网络,Waymo 有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强强联手,实现共赢。

这与 Uber 前任 CEO 卡兰尼克的想法截然不同。

在这位创始人执掌公司期间,Uber 与谷歌经历了“结婚蜜月-分道扬镳-策反挖角-对簿公堂”的一系列过山车剧情。而且 Uber 一直和谷歌在无人车这件事上强势竞争。

按理说,Uber 更有动力全情投入无人车,毕竟无人出租车的浪潮抓不住,对 Uber 是更致命的威胁。但对谷歌来说,致命程度要低得多。不过,似乎 Uber 没能跟上谷歌的技术脚步。

但是……

谷歌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热情。

没有任何迹象表明,Waymo 目前有意联手 Uber。在被问及这件事时,谷歌官方根本没回应。反而是 Uber 官方表态说:“自动驾驶技术是未来交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对所有带来进步的对话敞开大门。”

Uber 肯定心里急。毕竟谷歌不止在技术上更领先,而且最近还投资了 Uber 的竞争对手 Lyft。

当然,这家出行公司并没有停止开发自动驾驶技术。但现任 CEO 比前任更加明确的意识到,谷歌的无人车比 Uber 的更厉害,这个消息来自一位内部人士。

上个月在高盛的一个会议上,Uber 现任 CEO 公开放话:“我们将无人车方面积极展开合作”,对 Uber 而言胜利不是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独步天下,而是“确保每一辆无人车都运行在 Uber 的叫车网络里……因为,这个网络才是我们的业务”。

真是换帅就是换天,天变了,道也在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利益=盟友

当然,时移世易,如今有利可图,为啥不能一切朝钱看?

好处自然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面,Uber-Waymo 一旦正式合作,对于无人车出行市场必然是笔重磅交易,Uber 有最大且成熟的出行运营网络,Waymo 有自动驾驶领域一骑绝尘的技术,双方合作,对整个市场都会是巨大冲击,财务回报也是题中之义。

虽然 Waymo 自营出行平台,可以拿下全部收入,但跟 Uber 合作,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并且只做擅长的事就够了。

Uber 也一点不亏,Uber 现任 CEO 在内部会议上更新了算账方式——如果用自动驾驶替代司机,不仅能够把 2.5 美元 (15 元)/英里的打车价格降低到 1 美元 (6.5 元)/英里,而且全年无休、24 小时昼夜不停的出行服务,会让更多人不再购买汽车,营收空间倍速扩张。

另一方面,Uber 和 Waymo 合作,也能打击竞争对手 Lyft。在 Uber 深陷泥潭期间,Lyft 不仅趁机加快市场份额抢占,而且多方合作,特别是牵手 Waymo(融资+合作),一度使其士气高涨。

但在 Waymo 内部,合作思路方面一直兼容并包,始终不希望局限于某一家。即便与 Uber 交恶,Waymo 高管们还始终认为 Uber 会是潜在的合作伙伴,所以 Uber 有意,Waymo 自然也不会无情。

然而对 Uber 来说,一口独立自主的真气松懈,也多半能让人预见无人出租车这场战役的结局:Uber 怕是要被 Google 彻底击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命运不自主

亚瑟王有云: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受制于人,那错不在命运,在于自己。

Uber 的自动驾驶同理。

这匹开创共享出行的超级独角兽,并非不知道独立自主发展自动驾驶的重要性。

这也是卡兰尼克跟谷歌闹翻的直接原因。

那段不得不提的 Uber-谷歌旧姻缘,从 2013 年说起。当时谷歌向 Uber 投资了 2.58 亿美元,并在 2014 年 Uber 新一轮融资中进一步跟投,还派时任 CFO 兼公司发展高级副总裁大卫·德拉蒙德 (David Drummond) 还代表谷歌进入 Uber 董事会,谷歌地图也专门为 Uber 提供特别的打折优惠。

然而蜜月期短暂而迅速,转折来得骤雨疾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边是卡兰尼克把谷歌的董事会代表请了出去,另一边双方业务也开始展现出冲突,Uber 开始讲起雄心勃勃的自动驾驶出行故事,谷歌索性在 Uber 大本营全面上线了出行 App Waze。

后来的故事就更知名了。

谷歌无人车核心工程师莱万多夫斯基出走,创立 Otto,然后 Uber 天价收购了这家无人车公司。

紧接着一系列意外之后,双方围绕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打响了全球无人车专利纠纷的第一枪。

当然,也是因为这个诉讼案,竟然让不少人对 Uber 发展自动驾驶的前景更看好了。

一方面是引得全球独步的 Waymo 特殊关照,可能有些官司关注点之外的原因;另一方面是 Uber 在自动驾驶方面的狂飙突进,比如一下子挖空 CMU 自动驾驶团队,还有出于被颠覆的背水一战的危机意识。

但是,随着 Uber 在 2017 年开始掉入泥潭,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性骚扰、被抵制、高管团队去职等负面打击,公司人心不定。

自动驾驶研发也屋漏偏逢连夜雨:先是一起事故让其叫停了自动驾驶测试(后来证实是人类司机方全责),然后又在与 Waymo 的官司上,不断陷入被动地位(更多证据被曝光)。

最后,Uber 不仅损失了莱万多夫斯基,也在泥潭 2017 中丢掉了创始人及 CEO 卡兰尼克。

曾经一手好牌,最后枯藤老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Waymo 遥遥领先

而且光从自动驾驶技术而言,Waymo 堪称遥遥领先。

最近,Waymo 高调宣布其在公共道路上的自动驾驶行驶里程已经达到 500 万英里,全球独步。

上个月,更重磅的消息是 Waymo 要在今年推出自己的共享出行服务平台,并在该平台上启用一支全自动驾驶车队,于亚利桑那州首府凤凰城,开启昼夜不停地无人车出租运营。

另外,全美其他 20 个城市的测试也将开启,而且大概率上不会测试一年以上事件了,毕竟凤凰城的经验可以参考甚至复制。

What a 致命一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Uber 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技术实力,出行网络的优势也在不断损耗。如果算一些慰藉或信号,那好消息是 Uber 新 CEO 上任后壕购了 2.4 万辆沃尔沃 XC90,宣称将组建一支 SUV 无人车队。另外,今年 1 月还给出了一个“18 个月”上路的自动驾驶商用时间表。

然而,技术实力怎么样,Uber 自己肯定心中有数。

量子位之前也打听过,Uber 可能会在简单场景中先推出自动驾驶服务,比如机场到市区之类的,但公开道路开放场景中昼夜不停运营无人出租,Uber 现在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无人车出租这场仗,除非 Uber 再有神转折,否则恐怕早已失掉了战略主动权。

这么一看,出行行业之惨烈,确实让人不得不心疼 Uber——或许也绕不过滴滴。

方兴未艾之时要与监管斗,势如破竹之时要跟竞争对手厮杀,中间还要遭遇出租车司机、既得利益者抗议。现在,行业格局初定,颠覆者形象出现的 Uber 滴滴等,却面临无人车玩家的边缘创新和颠覆。

一刻不得闲,想想就扎心。

当然,也不全是悲观的一面。

假如最后真和 Waymo 达成合作了呢?Uber 的 IPO 上市,应该会相对顺利一点。

但梦想已经不复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