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3》开播,评分就远远不如前两季,昨天晚上的节目播出之后更是引发一轮口碑崩塌,我眼看着它从7.0变成6.8,一下午就5.4了

其实这个第三季从播出就有人断断续续在吐槽,但今天口碑塌方,实在是因为昨晚的片子太惊人了,一个美食纪录片居然开始拍如何自制口红???

——————————

引发最大吐槽的第四集,主题是“养”,打开就觉得哪里不对,好像是奶奶最爱看的“养生小窍门,生活一点通”之类的。

上山下乡寻找食物养生奥妙的厨王……好吧姑且算是食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广州生活学煲汤养生的山东阿姨,等一下为什么我要看一个山东人煲广东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喝汤调养身体、在自媒体上发做汤心得的年轻老广 ,画风分分钟就要偏到如何获得美食食疗博主十万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致力于整理屏南草药入膳方子的退休老干部,啊最美不过夕阳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磅:回国学中医药,和同学们一起自制口红的移民姑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制草药口红????不怕有细菌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群年轻人表示,口红还不够,再来个眼影吧,凑一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这集用到的制作中药口红的材料还被网友扒出是购自淘宝三无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舌尖3》求你把我的好吃好喝放出来,我真的不要看什么年轻人自制化妆品啊啊啊啊!!!

就当这是《致富经之草药改变生活》,看起来也怪怪的。

自制口红眼影的女孩,移民去了纽约,自行给自己和家人食疗食补,没想到身体越补越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思路清奇的她没有去看医生,而是坚持要把自己变成老中医,跑到北京来学习中医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舌尖3》里的年轻人说:“我们只要有白萝卜就能治很多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请自行搜索丁香医生发过的这篇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出现“跑题”的不只有第四集,前面几集就出现这种问题了

第一集从食物的器具讲起,做得更像铁锅、瓷器的广告。

山东大锅是主角,看完我记住了它历经十二道工序、经受了三万六千次锻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个鲁菜九转大肠、清水炒鸡蛋则是为了展现它不粘锅的特点,美食变成了配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精致的餐具是主角,设计师表示,它和高端的室内设计都是相互融合呼应......啥啥啥这都是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厨师也是尬夸碟子好看,说客人吃了肉,还想洗了把碟子带走.......??这不是《餐盘里的中国》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集主题是“宴”,但看完都没记得什么宴席菜肴。倒是花了好多时间讲传承、礼仪规矩、拜师收徒……

武术家收徒要举办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年赴宴上桌要事先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齐坐好接受教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仪式里的中国》??

第四集出现了自制口红好像也没什么意外,反正就是一路在跑题。

——————————

在跑题的舌尖里,关于食物的画面有些还让人毫无食欲。

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难以想象这是美食纪录片……这还不如网上自制的舌尖上的大学食堂。

不由得又想念起第一季,展现食物之美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舌尖2》里的人吃东西是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舌尖3》里的人吃东西……啊我好像不饿了……而且这构图也太乱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匪夷所思的是《舌尖3》在展示厨艺的时候竟然直接找了厨师专门摆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舌尖1》里拍摄的都是生活里的美食制作画面,但摄影师找到记录生活的别致角度,画面可是有意境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舌尖3》里呈现食物做法不厌其烦,街边的煎饼馃子的做法都要娓娓道来,然而并没有感受到什么“从未发现过的美食奥妙”,只觉得啰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容不出彩,还引发了各地观众关于美食的吐槽。

到杭州推胡辣汤,杭州观众和河南观众纷纷到豆瓣电影评论区表示奇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讲广州煲汤,广州人民不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讲鱼,鱼弄错了,微博上的渔业专家表示,《舌尖3》把大口黑鲈鱼错当成古文中的鲈鱼(实际上是四腮鲈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家意见不要怀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是《舌尖》前两季的科学顾问,第三季没找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舌尖3》现在已经变成了挑错大会,各地网友找美食错误,生物专家找物种错误,知乎上有了如此详细的挑错答案,按分钟算的,截一丢丢大家感受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乎完整答案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362713/answer/325011622)

美食无处寻,节目还一直强行鸡汤,让观众不胜其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我看到不少人说:《舌尖3》最大的问题在于,太强调“意义”,而偏离了美食和吃的乐趣本身。

这个吐槽呢,也对,也不对。现在的《舌尖3》显然是跑题了,不好好拍吃的,就会让观众觉得很奇怪。

但是“从食物中找意义”不是罪过。当初豆瓣打分9.3的《舌尖1》,也不仅仅是讲美食而已,当时它被戏称为是“食物版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舌尖1》里有晶莹诱人的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拍了藕是如何收获的:从泥里由工人全靠双手拖出来,无法用机器替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香气四溢的松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有捡松茸人的日常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食物背后的故事并没有违和感,反而让人对自然和劳动者都产生了敬畏之心,再面对藕和松茸时,也有了格外的珍惜。

《舌尖1》里也有催泪番,大澳虾酱背后不仅是百年老店的传统工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位“虾酱婆婆”独自一个人守护虾酱老店,思念故去的丈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煽情吧,是鸡汤吧,是附加在美食上的“意义”吧?但是当时大家看很投入啊,还很多人说是“口水和泪水齐飞”,先被馋哭又被感动哭了。

现在回头看当初《舌尖1》的豆瓣评分,人文关怀和情感唤醒是很重要的得分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舌尖1》好评度最高,也是最佳配置:陈晓卿想出了“舌尖”这个题,找了能人,把控总的方向;执行总导演任长箴做过农业节目,擅长拍人物,纪录片手艺扎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第一部拍摄时,执行总导演任长箴看到拍美食,就已经想好要把方向往“人情”上靠了:「我们拿到一个题目首先是找人的感觉,我始终认为我这个片子不是谈物质、谈吃,而是在谈人。只有把人情味写到家,才能托得住。」

但是另一方面任长箴知道,美食之上的人情是需要有分寸和克制的,只能有一点:「这个片子不是树碑立传,所以只要露出一点,观众已经觉得感觉出来了,反而对我们来说是简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美食上附加意义和人物”,是《舌尖》系列一贯的传统,这个做法没问题,具体操作成什么样,才影响到了观众的感受。

《舌尖3》真正的问题,首先是拍摄的人没有意识到,美食是全片的基础,先把吃的拍好才能讲人的故事;其次是在讲故事时,主题先行且毫无克制,舍本逐末。

即便是口碑下滑了,《舌尖3》的带货能力还是很惊人。第一集播出后,章丘铁锅一晚上卖出3000口,现在有数十万订单待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真正的大IP,但就是因为前作系列积累了这么厉害的影响力,《舌尖上的中国》播什么都万众瞩目,观众才更为这部纪录片的质量下跌而着急。

看到新闻里《舌尖3》的团队列出了很多“你造我有多努力吗”的数据,包括「创作团队10个月里跑了全国20多个省市区,拍摄了115个地方,采访了300多人、拍摄美食400多种……」(据澎湃新闻采访)

看上去也是挺辛苦,可是,剪出来的片子都跑题了啊……观众从镜头中感觉不出对食物的热爱,更无从唤醒其他意义上的情感。

事到如今,只想问问这个自称很努力的团队一个入门级问题:您应该是平时不太爱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