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 新西兰中文先驱

和往年有所不同的是,去年4月份教育宣布将逐步取消decile评分系统!这原本是决定各个学校政府拨款的重要标准,直接影响各个学校的捐款金额。此外,工党新政府上台后各种教育改革呼之欲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计划拨款7000万纽币,按人头给每个学生补贴150纽币,换取各个学校取消对学生家长的捐款要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都在观察,今年各个学校的捐款金额会有什么变化;而对新政府每个学生150纽币拨款的方案,校长们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奥克兰男子文法学校

再次荣登捐款金额榜首

新西兰教育部上周末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四年新西兰公立学校向学生家长收取的捐款上涨了30%!而同一时期的消费物价指数(CPI)只上涨了3.3%。也就是说,捐款上涨速度是物价指数上涨幅度的9倍多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奥克兰名校之一的男子文法学校(Auckland Grammar)。今年男子文法学校向学生收取的捐款金额是每人1225纽币,去年则是1175纽币,上涨幅度达到了4.3%,而同一时期CPI的上涨幅度只有1.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人吃惊的是,紧随文法学校之后位居捐款榜第二位的是特殊学校Tai Wananga高中。然而校长Toby Westrupp表示,在1000纽币的捐款金额中,760纽币将被用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早、午餐,因此实际捐款金额并不高。

奥克兰双校网之一的Epsom女子文法学校今年捐款金额875纽币,比去年上涨25纽币。Wellington高中的捐款金额823纽币(上涨18纽币);基督城男子高中则维持在去年同一水平上:630纽币。

去年下半年,调查机构向全新西兰2531所中、小学校发出信函,共收到544份回应。在这些学校中,平均捐款从去年的109纽币增加到今年的111纽币,增长约2个百分点。只有21%的学校表示他们不再向家长要求捐款——通常来说这些学校都是传统的decile低分学校,也就是说。他们可以从教育部获得较多的拨款!

150纽币拨款取代捐款?

校长:实在是做不到啊!

面对工党新政府每年每位学生拨款150纽币,换取各学校放弃要求家长捐款的提议,校长们的意见产生了严重分歧!这很容易理解,捐款金额低于150纽币的学校,自然欢迎这样的政策;而那些捐款金额远远超过这一数字的学校,自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据调查,70%的校长欢迎150纽币拨款取代捐款的提议,21%的校长表示不确定,因为政府目前尚未公布政策细节!而其余8.5%表示反对——通常这些学校都是收取捐款较多的名校!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雄踞”捐款榜首的奥克兰男子文法学校,校长Tim O'Connor表示,每人每年150纽币的拨款对文法学校来说实在杯水车薪!2016年学校提出的捐款请求是每人1125纽币,但实际收到的平均每人只有831纽币。而如果将这个数字减少到每人150纽币拨款的话,学校将无以为继!“简单来说,如果我们接受(这一政策)的话,学校将无法继续经营!”

男子文法学校2012年的捐款金额是950纽币,此后以每年50纽币的速度递增。除了学生家长捐款外,该学校还能从一些基金那里获取捐款,比如说2016年学校就得到78万纽币“捐助”,相当于每位学生309纽币,用于建设新教学楼。新教学楼需资金460万纽币,在等待教育部拨款未果后,学校决定自己筹款。尽管如此,校长Tim O'Connor强调基金会的“捐助”不涉及学校日常运作,如果没有家长捐款,学校的收支平衡仍然无法保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HIBS校长Mike Hutchins和Balmoral小学校长Malcolm Milner显然站在Tim O'Connor这一边。Mike Hutchins表示。只有150纽币拨款意味着学校无法投入更多资源,雇佣更多教职员工,意味着教育水准不可避免将下降!而Balmoral小学2016年每个学生的捐款是415纽币,“毫无疑问,这(只有150纽币拨款)将会让我们的日子非常艰难!”校长Malcolm Milner表示。

花在孩子们身上

这钱掏的心甘情愿吗?

学校捐款的多寡当然是有迹可循的,虽然Decile系统已被废除,但仍然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端倪。

根据教育部2014年数据,当年捐款超过半数来自Decile 9分和10分学校,这些学校的学生人数只占26%。Decile 10分学校的学生平均每学年捐款323.78纽币,9分学校237.15纽币,而1分学校只有55.59纽币,2分学校只有59.53纽币。全国230所Decile 10分学校中只有33所声称2014年没有收任何捐款,与此相对应的是,242所Decile 1分学校接近半数(44%)声称2014年没有收任何捐款。

显然,较富裕地区的学校由于政府拨款较少,要求的捐款比较多。相对来说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也比较高,学生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比较重视!对一直非常看重“学区房”的华人来说,捐一点钱给学校,让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大部分人的意见并不大。

H先生的孩子分别就读东区Macleans高中和Pakuranga小学,他回忆称Macleans高中的捐款大约是500多纽币,而Pakuranga小学是200多纽币。对于这样的捐款他表示可以接受:“也不是很多钱,而且都是花在孩子们身上,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不要太计较啦。”

G女士的孩子在中区Balmoral初中,她记得去年捐款340纽币,今年账单还没收到,听说会涨!但她对这笔钱表示接受:“OK啦....”

T先生住在西区,儿子就读的小学Decile评分较低,每学年的捐款为70纽币:“没问题,该交交!”

L先生的儿子在Mt Roskill文法学校上学,捐款大约200多纽币,“应该给啦,也不是很多,我对捐款没有意见”,但当听说该校实际收到捐款平均每个学生只有66纽币,也就是说很多家长没交时有些不平:“其实没必要遮遮掩掩,还不如强制征收!”

S先生的孩子在Remuera初中上学,他不记得捐款的具体数字了,“大概几百纽币吧,我认为这个钱不该收!不是说免费教育吗?”

“那这些学校经费不够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找政府啊,收了税不就是应该做这些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