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 艺非凡

天才和疯子,

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天才“疯子”

今天小编

要跟大家分享的,

是一位“疯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英气逼人,智商超群,

16岁被哈佛录取,20岁博士毕业,

25岁成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天才,

如果走上人生正轨,

必会大有作为。

但他却成为美国史上

最难抓的杀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2年5月22日,

Ted Kaczynski

出生在美国芝加哥市,

从小他就展现出惊人的天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学五年级,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智商测试上,他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却取得了全校最高分167分。

要知道霍金的智商也就160,说Ted是天才,毫不过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智商与学习能力超群,他经常动不动就跳级,可面对班里一堆比自己大的同学,他越来越沉默寡语,陷入孤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学习能力,一年读完高中课程,16岁就被哈佛录取。

20岁读博士时,他的导师George Piranian交给他一道困扰自己10多年的难题,没想到Ted三个月就给解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颇感无趣的他,

申请提前准备博士课题,

仅仅2个月,他又告诉导师:

博士课题攻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右人物为Ted Kaczynski

遇上这样的神童,

导师也吓个不轻。

不过更让老师难为情的是,

学生写的论文根本看不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师也顾不上面子,赶紧请来全美赫赫有名的数学教授,没想到这些资深教授也纷纷摇头,表示“太过高深,里面很多内容看不懂。”

Ted就这样一路碾压美国数学界的大牛,没上过几次课,轻而易举地毕了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业后他没有像一些数学天才那样,专心于学术,或扎进薪水丰厚的金融界,而是自立山头,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

1971年,在家人的资助下,他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山区盖了座小房,从此一人生活在那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日吃自己种的菜、捕猎的食物,

晚上点蜡烛看书,砍柴做饭取暖,

颇有梭罗于小屋中隐居的诗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孩子从小性格孤僻,

智商惊人,

做出这样的举动,

父母也没有过多干预。

但问题在于,

这个天才从1978年开始,

鼓捣起了一样东西——邮包炸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8年5月25日,美国西北大学的工程教授巴克利收到邮局退回的一个包裹,这个包裹寄往芝加哥大学,但收件人却“查无此人”。

巴克利教授也清楚地记着:没寄过这样的包裹,可发件人却写着自己的名字。保险起见他叫来了学校保安,不曾想保安打开包裹,瞬间爆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Ted作案手法高明,

没有人怀疑到他的身上,

警方反而认为是学校里的学生所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18年,这样的事件一再发生。

Ted一共寄出16枚邮件炸弹,炸死3人,炸伤23人。袭击对象主要是大学理工科教授,所以他又被人称为“大学炸弹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止炸教授,一架从芝加哥飞往华盛顿的波音727客机,同样遭到炸弹威胁。

据机组人员回忆:当飞机爬升到3万5500英尺高空时,行李舱突然传来了一声闷响,紧接着浓烟四起,飞机紧急迫降。

迫降后,FBI特工立刻进入舱内检查,他们在舱内又发现了熟悉的邮包炸弹,由于密封不严,盛装炸药的钢管没有产生足够压力,否则基本就机毁人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案件引起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高度关注,然而“邮包炸弹案件”十几年调查,动用500多名特工,误抓200余名嫌疑犯,累计花费500万美金。

依旧一无所获,凶手非常狡猾,不留任何线索。这个案件成了FBI历史上最艰难的调查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悬赏令,赏金一路飙升

就在民众人心惶惶,警察走投无路的时候,凶手却自己跳了出来。

1995年他写信给多家媒体,并威胁道“必须一字不差,全文发表”,否则我再炸一架飞机。一旦发表,我将永远停止炸弹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纽约时报》等多家知名媒体,都收到了这封神秘的信件,当时大家集体懵逼,赶紧找到司法部,没想到司法部回应干脆: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全美影响力最大的几家媒体,齐刷刷发布了一篇名为《工业社会和它的未来》的公开信。

内容大意为:

“工业文明带给人类的是极大的灾难。”

它极大地增加了发达国家的人口预期寿命,但也破坏了社会的稳定性,令生活空虚无谓,剥夺了人类的尊严,导致了心理疾病的扩散,还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界。

新技术的最大问题,就是剥夺人类的自由。自由与技术进步不相容,技术越进步,自由越后退。

最终,技术完全控制地球上的一切,人类自由基本将不复存在,因为个人无法对抗用超级技术武装起来的大型组织。只有极少数人握有真正的权力,但就连他们的自由也是十分有限的,因为他们的行为也是受到管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洋洋洒洒35000字,

字里行间全是技术

对人类社会影响的担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也正是他袭击大学教授的初衷,是他们推动了技术的发展。

这封信给当时的美国社会带来极大震动,文章很有说服力,许多人开始认真思考作者的观点,甚至引起不少知名学者专门发文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被炸断手指的耶鲁大学教授大卫·加勒特承认:文章的推断不无道理,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的未来,也许真的险恶重重。

Java语言的发明人Bill Joy则说:我对文章预言的未来深感困扰。

众多艺术家也深受影响, 甚至连后来的电影《黑客帝国》,都能看到这篇文章的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随着信件的发酵,

Ted也逐渐露出马脚。

警方接到举报:

嫌疑人的画像,

跟自己的哥哥很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警方顺藤摸瓜,确认制造这起惊天案的正是David的哥哥Te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立马赶往小屋,逮捕了Ted,

而Ted似乎早已心满意足,

没有任何反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6年4月,

这起持续18年的“猫鼠游戏”,

终于宣布告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Ted被判终身监禁,

不得保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林中小屋,

连同他制造的炸弹,

被整座搬走,

放入犯罪学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本人则成了“反面传奇”,

登上时代杂志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故事被拍成电影,

《炸弹追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他的那篇文章,

从发表就争论不停,

甚至还结集出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说,天才的另一面就是偏执,你欣赏其才华的同时,就得忍受他的“变态”。

也有人说,这样有性格缺陷的天才,于人类无益,不要也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想感叹: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天才和疯子,

确实只有一线之隔。

但偌天才犯起罪来,

那真是无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