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位于湖北省中部偏南,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部,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古称“七省通衢”,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战国时期,江陵曾是楚国都城——郢的所在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仅为网络配图

上世纪60年代前期,湖北省江陵地区连续两年遭遇了干旱。政府决定从荆门漳河修一条水渠,引水灌溉那一带的部分农田。

所以,1965年冬,湖北省荆州地区漳河水库开展清理河道工作,湖北省博物馆等有关部门配合工程进行文物勘探,在江陵县境内的纪山西麓和八岭山东麓一带工程范围内发现大大小小古墓50多座,其中的望山四号墓是湖北省首次发现的较大型楚墓。由于江陵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墓坑积水较多,土质情况不良,坑壁极易崩塌。而且时逢冬季严寒,常有雨雪,给发掘工作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考古工作者们顶风冒雪,群策群力,仅用了三个月时间便顺利完成了田野间的发掘工作,共计出土文物2000余件。而在这2000多件出土文物中,最惊人的收获是来自望山一号墓中的一柄寒光闪闪的青铜剑。此剑的出土,震动了海内外史学界与考古学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都很熟悉,这把寒光闪闪的青铜剑就是越王勾践剑。此剑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越王勾践的自用剑,寒气逼人、锋利无比,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加之“物以人名”,历史文化价值很高,被当世之人誉为“天下第一剑”,堪称我国国宝。

而在18年后的1983年,湖北江陵地区又出土了一国宝级文物,在离越王勾践剑出土地仅两千米的江陵县马山五号墓,同样出土了一件绝世青铜矛。这把青铜矛长29.5厘米,矛身饰有黑色“米”字几何花纹,线条平滑,锋刃锐利。其冶铸精良,花纹优雅,保存完好,可与越王勾践剑相媲美。

吴王夫差矛

考古工作者同样在这把矛身上发现基部有两行八字错金铭文。这次解读毫不费劲,“吴王夫差,自乍(作)用□(最后一字尚未定论)。”专家考证,此矛为吴王夫差所有,被世人称为吴王夫差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虽然同在楚地被发现(至于两者为何都流落到楚地,考古界尚无定论),但在两千多年前,两者其实是水火不容的“仇家”。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公元前494年,勾践越军被夫差吴军大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后卧薪尝胆三年,趁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之机,兴兵伐吴。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后来,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几年之后,攻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勾践也因此成了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是敌人,形同水火,势不两立,而作为两人的贴身兵器,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在千年前自然也是一对“仇家”。虽然是世仇,但命运有时就是这么神奇,这两个“仇家”不知因何种原因都流落到楚地,也同样成为了殉葬品,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比邻而居”,又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相继出土,重见天日,惊煞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