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的自然过程中,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肝损伤的肝炎发作。慢性HBV感染急性加重的患者存在进一步恶化和进展为肝功能失代偿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风险。

来自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回顾性分析研究,旨在开发和验证一项评分系统,以预测急性加重(AE)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进展。结果显示,HBV DNA、国际标准化比值和年龄较大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期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风险增加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Hepatology Research杂志。

该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474例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加重的患者,280例患者和194名患者被随机分配到至推导队列和验证队列。与ACLF发展相关的风险因素被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评分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ROC曲线下面积(AUROC)评估其预测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究结果

36例患者在入院后进展为ACLF,15名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

在推导队列中,发生ACLF的患者年龄更大(43.7 vs. 37.4岁; P = 0.012),HBV DNA水平更高(7.5 vs. 6.1 log拷贝/ mL; P = 0.001),总胆红素水平更高(211.2 vs. 133.3 mol /L; P = 0.032)和国际标准化比值更高(1.59 vs. 1.23; P <0.0005),前白蛋白水平较低(47.5 vs. 70 mg / L; P = 009),钠水平较低(135.6 vs. 137.2mmol / L; P = 0.012)和凝血酶原活性较弱(46.5% vs.70.3%; P <0.0005)。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BV DNA、总胆红素、INR、前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和钠水平与ACLF进展显著相关。 然而,经过多因素分析后,只有患者年龄(OR = 1.054; 95%CI,1.004-1.107)、HBV DNA(OR = 1.705; 95%CI,1.105-2.631)和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OR = 37.74; 95%CI,6.7-211.2 )仍为显著因素。

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为R = -13.323 + 0.553×log HBV DNA(拷贝/ mL)+ 3.631×INR + 0.053×年龄。该预测模型在两个队列的AUROCs均高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和MELD-sodium(Na)。

验证队列中,相较于MELD和MELD-Na,R的临界值为-2.43时,该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87.5%),特异性(73.6%),阳性预测值(23.0%),阳性似然比(3.30)和较低阴性似然比(0.1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究结论

研究人员总结称,尽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都是在入院后开始抗病毒治疗,但只有基线HBV DNA水平被认为是仅有的三个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这一研究结果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支持这一假设,即基线HBV DNA水平在决定急性加重的慢乙肝患者的疾病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乙肝治疗、买药确实需要一大笔费用,也是许多乙肝患者的心头病,因此,为了让更多人看得起病,及时排查肝脏疾病,目前四川已经有相关慢性肝病补助政策可以申请,72.8元六项检查(包括: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肝功能、丙肝抗体、彩超以及甲胎蛋白),并且符合要求的患者,每年可申请7200元的补助费用,包括:乙肝、丙肝、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等患者,目前补助政策在四川实施,详情可通过微信共众号:肝病补助办理平台,详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