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全长一万多里。在这万里长城沿线分布着大大小小许多关隘,它们在历朝历代的保卫战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应有的历史地位。而其中有两座关城最为人们所热议:一座是东端的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另一座就是西端的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那么问题来了,这两座关中到底谁才是“天下第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往今来,“天下第一”似乎是我们这个民族永恒不懈的追求。文有状元,武有盟主。长城万里,关隘千余,自然也得争个高低,分个高下。于是东边山海关挂起“天下第一关”的招牌,西边嘉峪关打出“天下第一雄关”的旗号,两关一东一西,遥相对峙,各领风骚。

山海关因位于山海之间而得此名。1381年,明朝大将徐达在此重新建关设卫。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这里有10大关隘、30座敌楼、62座城台、18座烽火台、16座墩台。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后来戚继光在徐达修建基础上,又增建了老龙头,使得其防御能力更加稳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峪关地势险要,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它比山海关早建9年。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嘉峪关经过168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同时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两关都是据险而设,扼守战略咽喉。山海关关城一体,嘉峪关关隘自成体系。单从关隘自身的角度讲,嘉峪关似乎更完整、更宏伟一些。同时,嘉峪关在建造年代上也略胜一筹。

然而,一座关隘在人们心中的份量更多是历史铸就的。正是因为有山海关的存在,辽西走廊才得以平静了许多年。皇太极在位时,曾相继发动了5次大规模入侵,却没有一次是从山海关进入的。当时的山海关对于满清王朝,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难关。而命运的转折出现在明清政权交替之际,1644年,反复无常的吴三桂最终决定降清,那道曾令清军咬断牙根的关口豁然敞开在满清铁骑面前。再之后的奉军入关、日军入关、东野入关……一系列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重大事件都与山海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嘉峪关地处边陲,虽小战不断,但却没有发生过一次重大战役。从这个意义上讲,山海关在中国历史上的份量更重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也并不代表说,嘉峪关在历史上毫无建树。其实嘉峪关是内地与大漠、中原与西域之间纷争与融合的见证,同样写满了悲壮与辉煌。

站在雄关之上,望着西边那一片无艮无际的戈壁大漠,遥想丝绸古道当年的繁华盛景,眼前涌现出河西走廊古老文明的气息。数千年来,边塞内外,打了和,和了打,这边汉、晋、唐、宋、明,那边的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农耕和游牧在这激烈碰撞,和平与杀戮、征服与被征服、迁徙与聚居、繁荣与衰败,一次次地轮回。最终风息了、戈止了,汉人与胡人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下来。历经数千年的冶炼,他们的后裔已不分彼此;历经数次民族大融合,最终凝聚成了中华民族。

想到这里,我似乎明白了:如果山海关的历史地位表现的是战争与冲突,那么处在多民族交汇点的嘉峪关,民族间的文化融合不正是它最重要最独特的一抹亮色吗?那么,谁是“天下第一关”的问题,似乎也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