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辑说来容易,似乎只要我们学会Edius或者Pr等剪辑软件的基本用法,再对画面进行“剪开”和“组接”,就可以实现影视作品的最终呈现。但是仔细想想,选用哪些镜头,不选用哪些镜头,一个镜头从哪里剪,又从哪里接,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

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聊一下剪辑需要注意的问题。

>>>>剪辑要为讲故事服务

首先,剪辑的时候,要保证画面的连贯性、和故事的逻辑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观众看的懂,符合观众的接受能力。当然这并不是说明剪辑只要把这个故事连接起来就可以,再保证故事情节流畅的时候,我们也要对个别画面做特殊化处理,让故事看下来更加美观、舒服,不赘述。

>>>>剪辑风格的自我把握

所谓剪辑风格,就是剪辑师对于整个故事后期剪辑的整体构思。剪辑师根据故事的内容、风格考虑所采用的剪辑手段,建立片子的剪辑风格。而剪辑风格一旦确定,就应保持前后一致,使之贯穿于整个剪辑过程中。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剪辑师来说,建立剪辑风格虽然重要,但终究是为内容服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前任3:再见前任》剧照

>>>>剪辑点的合理选择

镜头长短的选择

一般说来,镜头景别、画面信息量的多少及画面构成复杂程度都会影响镜头长度的选择。就景别而言,全景镜头画面停留时间要长一些,中近景镜头要稍短一些,特写镜头还要短一些;就画面信息量而言,信息量大时,画面停留时间稍长一些,信息量少的要短一些;就画面构成复杂程度而言,画面构成复杂的,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反之稍短一些。

对于叙述性或描述性的镜头,镜头长度的选择应以观众完全看懂镜头内容所需的时间为准。要保证将演员的情绪完全地诠释出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演技,对观众产生代入感,从而给人们留下感知和联想的空间。

镜头之间的组接

“动”接“动”、“静”接“静”是镜头组接的基本原则。所谓的“动”与“静”是指在剪辑点上画面主体或摄像机是处于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状态。遵循这一原则进行镜头组接可保持视觉的流畅及和谐。

除了“动”接“动”、“静”接“静”外,常见的还有“动”接“静”和“静”接“动”。在进行后两种画面组接时,要充分利用主体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应关系、呼应关系及画面内主体运动节奏的变化,做到由动到静,由静到动顺理成章的自然转换。

电影《芳华》剧照

>>>>剪辑节奏的控制

剪辑师要结合故事的内容及结构安排,根据事件及情节发展的“轻重缓急”,形成有起有落、张弛有度的剪辑节奏。变化过快或过慢都会给观众心理上产生不适应的感觉。比如说回忆篇和辅助故事发展的情节,可以剪辑的稍快一点,主要的故事情节和故事镜头就要剪的稍微慢一点。

总而言之,剪辑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只有不断的练习、多阅读相关书籍,才能剪出具有感染力的好片子。在这里,小编温情提示:剪辑过程中,要不断让身边普通人看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剪出观众喜欢和接受的影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