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跑步与读书,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要一吐为快,可真正提笔之时,却一时语塞。它们于我而言,意义太过非凡,以至于想起过去的每个值得怀念的细节,都能发现它们的踪迹。

幼时家里条件并不是很富裕,相比于同龄小孩,我的玩具少的可怜。每次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小孩拿着酷酷的仿真枪满院乱窜,心里都煞是羡慕,可又从来不敢和爸妈去要求给自己买玩具。可幸运的是,爸爸是周围那一批人中少有的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大学生,虽然并没有大富大贵,但是是爱书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我来说,读书不仅是在不够富足的童年里的慰藉,也是在青春期躁动时的安抚剂,更是在高中重压下的一种逃离,它充斥着我一路成长的经历。每每回想起这段成长过程,可能最感激的就是没有在这些躁动和不安中丢掉读书的习惯。

后来发现,大多数时候我们抱怨,仅仅是因为想得太多而读得太少,手捧书卷心平静气,纵使环境再躁动不安于我又何干?自此,再也没有尝试着去寻求共鸣,一个人乐在其中,这样就已经足够美好。

也是在大学里,开启了另一个能够真正热爱的事情——跑步。刚开始只是为了锻炼,每天自习结束,一边辨认着天上的星座,一边在操场刷圈。可这个时候,除了永不感冒的身体,并没有从跑步里受益太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能正如大多数跑步的过客,此时仅仅能够感受到,疲惫地思考之余释放掉身体多余的能量是一件十分爽快的事情,但就跑步本身而言,可能并没有太多的意义。可是在大三时,被计算机系统老师拉入学校马拉松协会,一切慢慢地就有所不同了。这种不同,不仅在于,结识了一群可以不论利益、不论得失,只谈跑步、生活和未来的小伙伴们,更重要的是,生活慢慢地变得不同。

马拉松,这个曾经连自己也觉得是疯狂举动的名词,逐渐主导了自己的生活。从一个在操场跑12圈就沾沾自喜的少年到马拉松破二级运动员,跑步带给我的不仅仅有速度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意识到,曾经幻想过的一切可能也可以成为现实,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业,专注于脚下每一寸土地和踏出的每一步。

跑步对于我而言,并不是一个任务,也不是一个磨炼,它是我的生活,是属于我自己的时刻。说实话我并没有读过太多的关于跑步理论的研究,也没有尝试过职业运动员的生活,甚至连饮食也不会有太多严苛的控制。因为一直觉得,跑步是给自己自由,不是给自己平添束缚,这一点可能对于许多运动之人同样有效。如果没有办法心平气和地去看待一件事,那么就很难去爱上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美的毕业照

越野界有个大神叫“胖胖熊”,他曾经在清华念书,后来去了欧洲。起初他也是胖子一枚,可是慢慢地他爱上了跑步,经过多年磨炼,终成越野健将,在欧洲各种百公里百英里甚至极限马拉松里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将他的跑步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叫《在黑暗中醒来》。

在这本书里,我们能看到的,不仅是欧洲壮美的风光和那些极限越野马拉松的惊心动魄,更多的是一个人在这个过程中的蜕变和思考。对于我来说,参加这些赛事还需要有很多年的积淀和充分的准备,至少短期内没有这个水平和打算,但是其中那种激情、那种孤独、那种坚持,却是每一个热爱运动之人都能够为之触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黑暗中醒来

关于读书和跑步,被问过的最多的问题,大概是“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于我而言,它是无用的,只不过是没有了它也就没有了我罢了。很难去记得看过的每一本书,忘掉了名字忘掉了情节,甚至忘掉了自己看过了这本书。但是就像是忘掉了三年前吃的一顿饭一样,它是没有意义的,却是不可或缺的。每天所食构筑了自己的躯体,而每天所读所感构筑了自己的心灵。

跑步也是一样,很多人问“跑那么久,不会无聊?”,我想,未曾真正去热爱一件事的人,是不会明白这种感受,在42公里的路程里,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和自己对话,感受身体一点点的变化,感受意志一点点的动摇,让自己的欲望一点点挑战自己的坚守,这不是静默地煎熬,这是一场激烈的战争,从来都不会无聊,只因战斗正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奖牌一览

不想去标榜自己是一个多么热爱读书热爱运动的人,也不想去大谈特谈读书和跑步到底有什么好处,抛开它们现实性的意义,读书和跑步是我们看待生活的态度,很难去评说它们和饕餮饮食娱乐人生孰高孰下,可这就是我们选择的生活,至于是不是有用是不是有病这些问题,于我们又有何干?毕竟人生是自己的,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吧。

注:作者Milo在北方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