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完《叶卡捷琳娜宫》,显得有点冗长的《俄罗斯游记》戛然而止,虽然还有波罗的海海岸及海岸上的夏宫没写,但是,够了,够长了。

停笔的原因是夏宫禁止拍照。没有图像资料,游记写起来有些艰涩,但这还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俄罗斯游记》真的太长了!在《车友报》的《弘彭旅行手札》栏目下,已经连载了7个多月,还要跨年到2018年,后面还有《玩转日本》,还有《旅欧笔记》,还有,还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倒不是《俄罗斯游记》写烦了,俄罗斯是一个历史文化都比较厚重的国家,而且,还有我喜欢的民族艺术,尤其是列宾美院,去那里留学,曾是我的梦想。

如果说人类的历史是一个战争的历史,那么俄罗斯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对外扩张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德国实施巴巴罗萨计划,进攻苏联,之所以战挣初期苏军一溃千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苏联军事理论界制定的战役理论,只有进攻,而没有防守,由此可见战斗民族的侵略性及扩张性。前苏联版图有2,240多万平方千米,既使是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其版图也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比中国版图大了近一倍。纵观人类历史,也只有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比它大,蒙古帝国全盛时期疆域超过3000万平方千米,蒙古帝国对俄罗斯的占领和统治,也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次被打败并屈服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俄罗斯国徽上的双头鹰,一头注视着东方,一头注视着西方。俄罗斯就像一个巨大的钟摆,不断地在东西方之间来回摇摆,因此形成了俄罗斯文化独特的“中间性”和“兼容性”。

无论是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还是古老传统与当代时尚元素,俄罗斯人总能用他们特有的综合气质和精致风格诠释其要义,挑逗着人们,去一探究竟。

在亚洲人眼里,金发碧眼的俄罗斯人无疑是纯正的欧洲白种人,而在西欧的白种人眼里,俄罗斯人的头发是干草黄色而不是金色,眼珠是灰色而不是蓝色,他们掺杂着蒙古——鞑靼的血统。西欧人认为,俄罗斯人不是纯粹的白种人。这也是欧美国家对俄罗斯长期封锁围堵的原因之一,而不只是因为意识形态,或者是出于对这个对战斗民族的恐惧。

俄罗斯人生性率性随意,很少约束。男人性情豪放,女人风情万种。特定的文化气质造就了俄罗斯独特的文化风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灿烂阳光下,花朵般绽放的俄罗斯姑娘,个个都闪耀着迷人的风姿,充满激情的蓝灰色眼眸,总让人产生一种心动的妄想,热情难以抗拒。

有人说俄罗斯姑娘是美的,美得令人垂涎,可一旦结婚,尤其是生过孩子之后,异常肥胖的俄罗斯大婶,都跟“乌克兰大母猪”似的,真的是这样吗?

真的不是!

这次俄罗斯旅行期间,行走在莫斯科、圣彼得堡还有俄罗斯第三大城市——位于西伯利亚腹地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大街上,俄罗斯的姑娘们是美的,而带着孩子的年轻妈妈,则是长筒靴、大长腿,帅气又温柔,妈妈手里牵着孩子,而孩子在阳光下,脸上金色的绒毛随着微风颤动,多可爱的孩子,还有他妈。至于上了岁数的俄罗斯女人,大都依然身材苗条,风韵依旧,气质优雅。这和前苏联时期,俄罗斯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大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但是,在俄罗斯的街头,很难看到上了岁数的男人。俄罗斯男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不到60岁,主要原因就是酗酒。俄罗斯人嗜酒如命,电视中也报道过俄罗斯人因为喝了含酒精的洗涤剂而丧命的新闻。在俄罗斯,伏特加酒就像我们的二锅头一样普遍(据说度数更高的二锅头在俄罗斯很受欢迎)。不过,在俄罗斯旅行时,我并没看到拎着酒瓶在大街上摇摇晃晃的酒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圣彼得堡的火车站,因为导游一再说俄罗斯治安不好,贼特多,所以大家都挺紧张。而且导游还强调大家要尽量待在一起,避免落单。可当我和老婆在一排空座位上坐下没一会儿,猛然发现,我们周围完全被俄罗斯小伙子“包围”了,而且,看他们的笑容,让我们总觉得不怀好意。老婆这时也不再个性张扬,而是小鸟依人状地紧紧拉住我的胳膊。这时,我们的其他同伴与我俩隔着一排座椅,离得挺远,我俩顿时紧张起来。很快,同伴们似乎发现了我俩的囧境,不紧不慢地“挤”了过来,而且挺“没素质”地抢占座位,同时大声“喧哗”着。但这时的喧哗,却我让我挺感动,心里踏实。很快形势逆转,中国游客“包围”了俄罗斯小伙儿。当他们发现被“包围”在中国游客当中时,显得有点不好意思。再看俄罗斯小伙儿,刚才感觉不怀好意的笑脸,这时变得挺好看的,白种人特有的凹凸有致的脸上,线条俊朗。其实,他们就是一帮腼腆的大男孩,至少现在看上去,不是坏孩子。这让我心里反倒有点歉意,感觉误会了人家。

与自己的同胞坐在了一起,心里踏实了,背包、拉杆箱等行李也可以放心地交给同伴了。我站起来想去洗手间,回头看到后边坐着好几排俄罗斯士兵,他们虽然没有我们的解放军那样军容整齐,但坐在那里,还是与普通老百姓不同。他们应该是刚刚入伍的新兵,虽然穿着军装,但没有帽徽、领章和肩章。他们偶尔低声交谈,笑容纯真,少了一分大国士兵的威武,多了一分大男孩的可爱。

来到洗手间,我看到一位姑娘正在清洗地板,而其他人则视若无睹地站在那儿继续着自己的事情——如厕。前几天,在莫斯科阿尔巴特大街的一家餐馆的洗手间里,也遇到过类似的情景。不过那次不是有女人在男洗手间清扫,而是实实在在地在里面如厕的一个俄罗斯女人。她如厕完毕,扬长而去,留下我们几个中国男人面面相觑。虽然有阿尔巴特大街的经历,但这次我还是有些不太适应。不过,看到俄罗斯男人都并不在意,我也就入乡随俗了。后来到日本旅行,也看到了女人在男厕清扫的情景,但那时我已经习惯了。不过,有一次在国内,遇到类似的事情,结果却挺难堪。我进到厕所内,也看到一个女清洁工正在清扫,我并未在意,背身做我的事情,那女人转身发现我后,惊叫着跑出了男厕,然后在门口大喊大叫,由于是外地口音,我听不太清,但大概是在骂“臭流氓”之类的,看来国情不同,差距挺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莫斯科游览凯旋门时,有一个关于过马路的经历。凯旋门建在大街中央,走过去要过人行横道。莫斯科交通拥堵世界闻名,而且俄罗斯人开车速度相当快,这让我们站在斑马线边上有些踟蹰,导游对我们说:“你们站在那,明天早上也别想过马路。往前走!”于是我们试探着迈出脚,这时,马路上的车阵开始纷纷刹车减速,车开到斑马线前则完全停了下来。有的司机还按下车窗伸出手来,与我们打着招呼,让人感觉亲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行程的原因,在整个俄罗斯旅行当中,我们基本没有在俄罗斯的普通餐馆用过餐,都是图方便,就近在入住的酒店内的餐厅用餐。大概是因为来这里就餐的中国游客比较多,菜单上都有中文标注,用餐时,拿着菜单点餐很方便。在国内,由于酒店逼格较高,在酒店内的餐厅用餐,一般都要比外边的餐厅稍贵一些,不知俄罗斯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因素影响价格。俄罗斯的餐饮价格并不贵,披萨、冷盘、热菜一般都在500——600卢布左右,合人民币50多元。不过有一点令我感触挺深,俄罗斯的酒水,包括欧洲,并不像国内那样暴利。在国内用餐,一瓶750mL的红酒有时能超过餐费。而在俄罗斯,一杯红酒也就20多元人民币,由于量给的很足,所以两杯能让我喝的挺爽。在欧洲旅行时,每餐我也都要点一瓶375mL小瓶包装的红酒,酒名不知道,但由于那里是红酒的故乡,红酒品质很棒。一小瓶红酒10欧元左右,合人民币70多元,欧洲消费水平较高,但红酒价格并未超过国内,甚至略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次在酒店餐厅用餐,我不喜欢西餐的钢刀钢叉,还是习惯于中国的竹木筷子。虽然菜单上有菜品的中文简介,但没有标识筷子,跟女招待要筷子,就怎么也说不清了。姑娘非常漂亮,弯下腰与我沟通,离得那么近,清澈的蓝灰色眼睛水淋淋的。姑娘皮肤白皙,吹弹可破。谁说俄罗斯女孩子皮肤粗糙,乱讲!姑娘率性随和,服务热心,使我体会到了中国人在俄罗斯被尊重的感受。可她说俄语,我说汉语,连说带比划,连剪刀手我都比划出来了,可还是说不清。和这样漂亮的女孩这样近距离的说话,我倒也不急。没办法,看到漂亮的女人,正常的男人都会犯痒。不过,虽然姑娘热心,但也不能这样没完没了的说下去,最后,还是万能的“度娘”解决了问题。我百度出筷子的图片,姑娘恍然大悟,很快为我取来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俄罗斯,包括欧洲,他们的披萨真心不咋地,即使是在披萨的故乡——意大利,也如是。也许,各国美食到了中国,都依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做了调整。即使是遍布全球的麦当劳、肯德基,到了中国,早餐也要提供豆浆油条。就美食而言,我更爱我们中国,尤其是大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俄罗斯吃俄餐,每餐我必点的一道奶油蘑菇汤,奶香浓郁,蘑菇鲜美,真的一级棒!另外,有一道带馅葡萄叶卷,给我印象挺深。先不说它的味道,先说这道菜的外形。中国美食讲究色香味俱全,西餐更讲究摆盘,不过,这道带馅葡萄叶卷,小姐端上来时,我和老婆忍不住都笑了,这简直就是一盘灰绿色的狗屎,惨不忍睹。不过,当我夹起来吃了一口,却被它那带着葡萄甘甜的肉馅征服了,挺好吃的。

虽然餐厅内女招待秀色可餐,对俄罗斯来讲,未必是什么岁月静好的妙事。 有一个提法叫做“漂亮服务员经济指数”,大意是说:当服务员行业的整体颜值越高时,经济就越不景气。这种理论是2009年《纽约杂志》的财经专栏作家Hugo Lindgren提出的。

俄罗斯的几座宫——冬宫、夏宫、克里姆林宫和叶卡捷琳娜宫,是那么的辉煌,到处“堆”满了金子。但那是沙俄帝国鼎盛时期的成就。而走在俄罗斯的大街上,就能感受到的明显落魄,一种颓废的氛围,弥散在街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圣彼得堡大街两边,楼房鳞次栉比,楼房并不高大,大都是五层左右,分别为淡黄色、淡绿色、淡粉色、淡橙色,色彩沉稳而又亮丽。方形及圆形窗户和拱形的大门都饰有白色的巴洛克风格的花纹的雕刻,白色大理石柱的柱头雕刻着带有涡卷装饰的爱奥尼科风格的雕刻图案,还有大量的天使及其他神话人物的雕像,美轮美奂。但是,保存完好的圣彼得堡,令人惊艳之余,仔细看建筑的门窗细节,还有道路,有的已经相当陈旧,据介绍,自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停顿。

就像一个没落贵族,俄罗斯除了那几个宫,实在乏善可陈。整个俄罗斯大地是一种不可遏制衰退。守着前苏联的遗产,不知普京还能扛多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近代史中,对中国侵害最重的有两个国家,一个是日本,一个就是俄罗斯。由于二战时期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几近于亡国灭种,因此,现在许多中国人,对日本的民族仇视情结依然非常深重。其实,相较于日本,对中国侵害最深的并不是日本,而是俄罗斯。近代以来,沙皇俄国通过武力侵略和外交欺骗,从中国版图中直接攫取了170万平方千米土地,加上其策动的外蒙古独立,共使近330万平方千米土地脱离了中国,占清朝全盛时领土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而日本,从中日甲午海战开始,一步步将中华民族拖进民族危亡的深渊。中国人在说日本的时候,总习惯在“日本”的前面加一个“小”字。论国土面积,日本只有37.8万平方千米国土,还不到俄罗斯的45/1;日本人口也只有1.26亿,还不到中国的10/1。但是,日本其实不小,只是看跟谁比。日本国土面积在世界近200个国家中排名第62,而日本的1.26亿人口则与俄罗斯的1.46亿人口相差不多。而日本的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人均GDP更是远超中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世界上可能没有哪个国家能像日本那样,千百年来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同时,却是痛苦多于愉快的联系。日本是个岛国,国土狭小资源匮乏,这造就了日本民族节俭勤奋的性格。他们自古虚心好学,从中国隋朝开始,他们不断向中国派出遣隋使、遣唐使,向中国学习先进的科技文化,甚至连当时的日本都城奈良都是完全模仿唐朝的长安建造的,世人称“小长安”。

但另一方面,隋唐以后,日本有了长足的发展。到了中国的元朝时期,忽必烈派军队远征日本,在元朝的庞大舰队即将把日本浪人组成乌合之众碾为齑粉之时,突遭强台风,战舰大部沉没。从狂风巨浪中,侥幸逃脱上岸的元军士兵,刚爬上海滩,就遭到了日本浪人的无情杀戮,日本浪人用弯弯的倭刀,残忍地割下了所有元兵的头颅。在陆地上能征惯战称霸整个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未必能在海上逞威,不重视气象的忽必烈两次远征日本,均遭遇台风,远征遭到惨败。而得台风之力的日本,则自认为有神风护佑(二战时在太平洋战场上做困兽犹斗自杀式袭击美舰的神风敢死队之“神风”既源于此),日本从此开始,觊觎中国。明朝时期,日本不断骚扰我国东南沿海,但遭到明朝名将戚继光的坚决打击。

在韩国首都首尔的光华门广场,我曾看到过李舜臣将军像。公元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日本入侵朝鲜王国后,准备继续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朝鲜国王急遣使节向中国明朝告急,要求出兵援助。明朝廷认为,“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故明帝国决定抗倭援朝。经过七年的奋战,明帝国与朝鲜王国组成的联军打败了倭寇,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但在与倭寇的最后一战中,朝鲜名领李舜臣将军却战死沙场。在韩国网民评选的亚洲历史名将中,李舜臣赫然与我国的关公并列期间,可见李舜臣在韩国人心中的地位。对共同抗击倭寇的历史,韩国史学家极力推崇李舜臣,而对明朝的援助,则极少提及。

19世纪60年代,日本同中国清朝一样,受到资本主义西方列强的强烈冲击,日本进行了自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明治维新,这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同时,也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日本明治维新后,蓄意对外扩张,最终逐步演变成以灭亡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大陆政策的第一步是占领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最后称霸世界,这是个类似“蛇吞象”的梦呓般可笑的政策。

之后的中国清朝,也进行了“百日维新”(戊戌变法)。但与日本不同的是,日本天皇早在八世纪即被架空,做傀儡已1000多年,明治天皇实无权也无力干涉“明治维新”。而当时清朝的皇太后慈禧却是大权在握。慈禧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皇帝,破坏了百日维新。

日本趁清廷腐败无能之际,发动了甲午战争。虽然清帝国的北洋水师与日本的联合舰队进行了顽强抵抗,但最终清廷还是战败了。战败后中(清)日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的签订,使日本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清廷被迫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日本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也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而如今中日争端的焦点——钓鱼岛,则在甲午战争尚未结束,《马关条约》还未签订,台湾岛并割让的时候,即已被日本窃取。据说日本政府利用《马关条约》的2亿两白银赔款,在日本每一个村庄都修建了学校,提高了整个日本国民的素质,而这些学校的孩子们长大后,却发动了侵华战争。

在日本的美术界有几座“山”——平山郁夫、东山魁夷、加山又造等,他们都是享誉全球的世界级大师,艺术造诣非常高,上世纪八十年代,对中国当代艺术, 尤其是当代中国画工笔画影响非常大。而回溯历史,上世纪上半叶,日本军队在中国又残忍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啊!

“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傲慢蛮横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诚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这种非常矛盾的民族性格,贯穿了日本的整个文化。菊是日本的国花(应是樱花),而刀是武士道的象征,这两种充满强烈对比的符号组合在一起,成为日本独特的、相互矛盾的文化气质。”美国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在其著作《菊与刀》中这样评价日本人。

在日本文化中,一直对中国有一种极复杂的心理,作为从中国那里承受文化恩泽最多的国家,既感到难以偿还,又因为近代中国的沉沦而感到羞耻。由于日本自身国力的增强,对曾受到过这种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的恩惠,便由羞耻发展成为恼怒。这种复杂的心情藉由各种借口成为发动侵华战争的内在原因。它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在这个共荣圈里,它要为中国重新确立自己的地位,那就是让中国成为日本的附庸,这就是日本式的报恩。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在东欧,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而视社会主义为洪水猛兽的英、美、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扶持德国,阻挡红色意识形态向西蔓延,法西斯德国由此迅速崛起。然而,英、法等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希特勒首先不是向东进攻苏联,而是向西进攻法国、英国,资本主义大国法国迅速败亡,大不列颠要不是英吉利海峡的阻隔,也早已遭到党卫军铁蹄践踏。

历史有时非常相似。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朝鲜战争结束后,为阻挡中国的崛起,美国扶持日本,建立起所谓的第一岛链,以阻止中国的崛起。美国与日本二战时是死敌,而现在是盟友。以日本人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的这种矛盾性格,美国虽有所警觉,但难保不自食恶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是中国的盟国,中美两国在亚太战场上,共同打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当时美国出了一系列宣传画,以便美国人区分日本人与中国人的不同。那些画上画的中国人相貌比较端正,而关于中国人身高,美国人则认为中国人与当时的美国人差不多。而日本人则画得挺猥琐,龅牙、仁丹胡、罗圈腿,尤其是身高,日本人身材矮小,是美国人区别中国人和日本人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称日本人为“倭”。倭,从人从委,委从矮,倭,矮人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大阪的天守阁,是十六世纪由丰臣秀吉所建。丰臣秀吉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封建领主,是战国三杰之一。是继室町幕府之后,首次统一日本的历史人物。我们游览天守阁时,导游介绍说,丰臣秀吉虽然是日本战国时期的一代名将,但其身高只有1.54米,日本马本不高,但即使这样,丰臣秀吉上战马,也需要垫一块上马石。而名震日本的德川幕府的历代将军中,甚至还有一个身高仅1.2米的纲吉将军,日本人真是矮出了个性。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时候,西方列强皆嘲笑日本人是坐在狗上打仗。

不过,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全面西化。二战之后,日本政府为改善国民体质,向人们推广喝牛奶的好处。经过一百多年的改善,可以说牛奶拯救了一个民族。如今日本人的身高已经与中国人差不多了。

实事求是的讲,日本人的素质还是很高的,在日本旅行的时候,日本人的谦逊是随时随地的,自然而然的,每天早上“我哈腰(早上好)”的问候时常响起。有人说,日本人的点头哈腰表面恭顺,背后很虚伪,甚至阴险。但是,我觉得,虚伪的点头哈腰总好过态度蛮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日本旅行,虽然语言不通,但由于日文中有很多汉字,大概意思,一般都能“猜”出来,因此,交流并不是太困难。有一次在日本爱知县丰桥市的一个小餐馆吃饭,这是一家很普通的小餐馆,进餐馆内不用脱鞋,跟中国一样,地板也是铺的普通地砖。服务生是一个女孩子,虽然没有俄罗斯的那个服务生漂亮,但也眉清目秀。我们点餐时,那个日本姑娘突然跪在我们面前,吓了我一跳,那地面是地砖装修,很硬,心里有点心疼姑娘的膝盖,但她表情很坦然。姑娘的身高不矮,一米六五的样子,跪在那儿正好目光刚好与我平视,交流很方便。除了日本,一般国家包括中国的餐厅服务,服务生都是站着服务。在俄罗斯餐厅用餐,服务生弯腰与顾客交流,也很人性化。但在中国,餐厅服务生都是站着服务,不管态度是否和蔼,但与之交流,都必须举头仰望。这个日本姑娘说话时嗓音柔美,这能让顾客用餐愉快。在来日本的飞机上时,空姐有中国人也有日本人,虽然从相貌上无法区分,但看到胸前别着共青团团徽的肯定是中国空姐。平日在国内乘机,听空姐播音,感觉声音已经很悦耳了,但是在去日本的这架航班上,中日两国空姐先后用本国语言播音,语音还是有些差别的,说日语的更柔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到海边必须游泳,到草原必须骑马一样,美食嘛,见着海鲜刺身,我是必吃的。我点了三文鱼拌饭,三文鱼非常鲜美,米饭软糯Q弹,还带着一点清香的油性。但芥末却不够辣,而且不够细腻。我跟姑娘要芥末,姑娘笑容很甜,但芥末按量,不再给加,我说可以加钱,姑娘依然笑容很甜,但还是不给加。日本人有时挺“轴”的。

在我们的车进入城市时,我看到不少日本人在人行道上骑自行车。在丰桥市,我走在人行道上,不时也有日本人骑车从身边过去,有时离我还挺近,这让我挺诧异,日本人的高素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晚吃完饭,我拉着老婆,在丰桥市的人行道上散步。丰桥市不大,街道也不宽,人行道上行人寥寥,我们走得比较随意。这时我们才发现,人行道靠马路一侧施划着自行车图形标识,并赫然写着“注意”两个汉字。原来,日本的自行车道是在马路牙子上,与人行道在一起,不像我们中国是在马路上。人家按规矩骑车,没有乱走。

回酒店时,过人行横道,一辆小轿车从前面驶过,虽并未影响我们过马路,但按照日本的规矩,可能应该是只要人行横道上有人,车都要停下来的。不过,小轿车驶过我们面前时,我清楚地看到驾车的那个女人,在不大的驾驶室内,有点夸张的点头哈腰,满脸歉意的笑着,嘴上还说着什么,但我没听清,也听不懂。况且,日本女人说话,向来是轻声细语。也许她刚刚只是一时没留神,为没能礼让斑马线,而感到愧疚。

长野县位于日本本州岛中部,处于关西、关东之间,在素有“日本屋脊”之称的中央高地上,日本少有的农业县之一,号称园艺王国。有着丰富的高山湖和河流,虹鳟鱼养殖居日本第一位,被称为“日本的瑞士”,是日本著名的观光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达长野县的笛吹市时,天已经黑了,第二天天刚亮,我按习惯依旧早起,走出酒店,到附近转了转。日本民居大都为二层小楼,邻里之间挨得很近,这可能跟日本国土面积狭小有关。远看小楼样式差不多,但近看则千差万别,而且,我发现他们的街道不太直。散步回来,我发现进不了酒店了,好像酒店早上是许出不许进。我绕到酒店后面,顺着小楼梯,从一道小门进到了酒店内。这时我忽然突发奇想,为何不顺着小楼梯上去看看。于是我沿着小楼梯向上走,居然来到了楼顶。这几天来到日本,无论是室内室外,大街小巷,所到之处确实很干净,不过这时来到酒店楼顶,我发现跟国内的楼顶差不多,破桌子烂椅子,空啤酒瓶子,易拉罐,食品袋到处都是,乱七八糟的,并不整洁。我来到一个楼角视野最佳的地方,搬了一把破椅子,晃晃悠悠地站了上去,鸟瞰吹笛市。我看到吹笛市的建筑漫山遍野,毫无章法。据说日本住房是由私人买一块地,然后自己设计自己找建筑公司建屋,所以似乎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比较随意地赶到哪儿就在哪儿盖房子。所以,当1000多年前,日本遣唐使来到长安,看到长安城棋盘状的城市建设大为赞赏。奈良时期,日本的都城京都,便是他们仿照长安而建。不过,看到眼前的景象,日本人无规划的民居建筑,还是那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日本这几天的游览,我觉得所有景点实在比较小,比较简陋。忍野八海是日本山梨县山中湖和河口湖之间忍野村的涌泉群,被誉为“日本九寨沟”。而所谓八海,就是泉水池。大都是直径仅有不到十米的水池,我觉得说它是水坑更合适,不过水质确实非常清澈,大个儿的锦鲤游弋其中,还是挺美的。

二重桥也是挺美的,隔着二重桥可以看到皇居内部。在东京皇居是天皇居住的地方,实际上就是皇宫。不过跟北京的故宫比起来,实在是更像一个四合院。

如果说俄罗斯是一个没落的贵族,那么日本则像一个老妇人,虽然举止优雅,但毕竟徐娘半老。经历了40年代的一败涂地;50年代的跪地求饶;60年代的埋头苦干;70年代的突飞猛进、80年代的昂首挺胸,之后,进入90年代,经济危机使日本几乎崩溃,而新世纪,依然难以重振经济与政治实力。

整个俄罗斯旅行还是愉快的,因为同行的旅伴素质良好。有人说,旅行时,去哪儿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一起旅行的人。这话有些偏颇,但还真是差不多。总的来讲,大家彼此还算谦让,游廊当中也不失国人的风度。

但是,在日本的旅行,就有点不太愉快了。

作为《车游天下》的旅游摄影记者,常跟车友会出行,每次旅行我都是要坐在副驾位置,以便于沿途随拍。这次在日本游览,我看到大巴车上的人,岁数相对较大,我就让大家先上车,把靠前的位置留给他们。然而,等我再上车的时候,虽然我知道我会坐在后头,但后座挨着的车窗极小,视野很差。我后面就是最后一排,座位高,视野极佳,可后面这位北京门头沟来的大姐,一人占了三个座位,我厚着脸皮与她沟通,她同意我拍照时可以坐过去,但后来她还是无法忍受我的“打扰”,通过导游把我“请”回自己的座位。而前面视野较好的座位上,大家并不是常看车外景色,而是时常拉上窗帘睡觉,这看得我心痒。

上车抢座位,下车抢行李,进酒店抢房卡、抢上电梯,各种“抢”,跟去俄罗斯的旅伴相比,差距真不小。

孤绝于大海之上的日本,是一个令人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度。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人对日本人依然有较深的仇视情结,虽然历史上俄罗斯对中国的侵害更大。可能是因为当今国际形势,中俄两国共同面对美国及其盟友的巨大压力,相互抱团取暖而成为准盟友的关系,如今中国人对俄罗斯并没有多少反感,但由于日本对中国的伤害时间较近,且现在还存在钓鱼岛岛争,因此,较之俄罗斯,中国人对日本的仇视情结更重。

丑陋残暴,矛盾、神秘、不可思议等等是不少人对日本的评价,日本人的复杂性令人争论不休。日本浮世绘的美人画与中国的仕女画相比,我总觉得有一种令人不快的阴气与戾气。不过,不少中国人在日本旅行之后,对日本有了进一步了解的时候,有些看法会有点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人的高素质是世界公认的,普通日本人对中国人还是友好的,在东京银座,我打听三越百货,一个小伙子为我介绍,态度还是日本人的极度热情,但就像我在俄罗斯跟那个姑娘要筷子一样,各说各话,谁也听不懂谁的语言,最后我在手机上打出三越百货”这几个字,小伙子了解后,便亲自带着我们来到能看见三越百货的位置,才转身回去。这个日本青年一路点头哈腰,说着我听不懂得日语,在中国会让人觉得谦卑得过了头。而且他是知道我是中国人的,因为我说的“I am chines(中国人)”他是听得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说俄罗斯国徽上的双头鹰,一头注视着东方,一头注视着西方。俄罗斯像一个巨大的钟摆,不断地在东西方之间来回摇摆,俄罗斯因此形成了“中间性”和“兼容性”的文化独特。但就像人种,俄罗斯人还是欧洲白种人,其文化更多的还是欧洲文化,虽然在国际上它属于东方阵营。而日本,无论是人种,还是其文化,无不显示其东方属性,虽然在国际上它属于西方阵营。俄罗斯建筑大都是典型的欧洲巴洛克风格,而日本建筑无疑是汉文化风格。俄罗斯人是比较细心的,有些地方很体贴地翻译出中文,如餐厅菜单及景点路标。而在日本,无需特别翻译,汉语充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日本四季分明,山灵水秀。接下来,我将按我的行程,用我的眼、耳、鼻、舌、身、意,用我的色、声、香、味、触、法,去感知日本静好的寺院,时尚的街区,壮美的富士山,还有舌尖上的海鲜刺身。万种风情,千般美味,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慢慢品味这个樱花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