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订阅

医生推荐给父母听的健康科普

雅宝路2号的故事(二十)

策划:池杨 安杨

摄影:袁超

采访:安杨

嘉宾:首都儿科研究所 魏克俭 陈京章

感谢电影《寻梦环游记》,给普罗大众带来一堂死亡启蒙课,让死亡在普通人眼里不再只是恐惧、黑暗、悲苦。

但人世终归不是电影,与死亡为邻,远非银幕上那般浪漫多彩。

语音|听健工作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儿研所很多人都说一定要采访我们的魏大爷。魏大爷多大年龄了?

魏:我属狗的,71了,1994年来的儿研所。当时管花房、中午热饭的锅炉,还有澡堂子,一年多不到两年,到了现在的岗位。

安:我刚才用了个很含糊的词——这个岗位,其实就是管理太平间。

陈:我们就叫太平间管理人员。

安:“太平间”这三个字听起来沉甸甸,您当时接这活儿的时候有没有犹豫?

魏:刚接手的时候也发怵。 年三十晚上,有个孩子走了,给我电话,我硬着头皮抱回来。那时,我老伴儿夜里头陪我一块儿去,壮胆。

安:除了怕,可能还有其他的东西,因为面对的是人类最悲伤的场景。

魏:是,一个小孩儿没有了,家长一哭,我心里也是不好受,慢慢地也习惯了。

安:老伴反对您接手这活儿吗?

魏:没反对。我老伴儿是北京知青,我是河北固安人,我们在固安县结的婚,后来我们来了北京,她在儿研所搞保洁,说儿研所缺人,我就来了,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安:这个岗位在各家医院是不是都面临难找人的问题?

陈:是的,儿童医院和成人医院有区别,成人医院相对太平间的规模更大一点,甚至有一些告别式的设施,普遍采取外包形式,儿童医院相对简单,仪式在儿童身上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就要自己找人,确实不好找。现在我们医院太平间就魏师傅一个人,所以他每天确实辛苦。

因为孩子走的时间说不准,可能是白天,也可能是晚上,后半夜还比较多,魏师傅接到电话第一时间就得到达,所以得全天侯着。

安:刚才魏师傅说第一个孩子是抱回来的?

魏:一般小小孩儿都是抱过来,有个别家长这时就不愿意抱了,我就抱着。

安:还有不愿意抱的?

魏:有,他们有风俗习惯,不愿意沾手了,那就我给抱过来。

安:对这些没有呼吸的生命,心疼吗?

魏:心疼呀,心疼也没办法,治不了了。家长尽力了,医院尽力了,医生也尽力了,过不来了, 大夫心里也不好受,都能看见。

安:这么多年接过多少了?

魏:没统计过。都记在本本上,1999年换了个本,蓝本这是送来的,黄本这个是取走的。

安:一行登记就是一个生命。还有没取走的吗?

陈:有几种情况:一种家长找不到的,需要公安机关出具证明,还有一种是福利院送来的,也是因为一些手续的问题存放在这里。

安:冰箱里最长有多久了?

魏: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了。

安:好可怜的小生命! 最小的孩子是多大?

魏:几个小时。

安:感觉魏师傅是个特别冷静的人,您一直是这样吗?

魏:原来那阵儿胆特小,害怕。这不是习惯了嘛。要不然有家长问;你害怕不?我就跟地下室住,冰柜离我不远,一屋子,20多年了就我一个人住。老伴儿在家住,有时给我送点吃的。

这么多年了,就一个人24小时值班,没有假,也没有星期天,老在这守着的。说不定哪会儿会有事,出去时间也不能太长了,不能让人家找不着我。我家离儿研所走着五分钟,那我也不能回家!

安:有没有想过换个工作?

魏:没有,这工作也熟了,我在这儿呢,医院里都放心,哪样也没出过差错。

陈:魏师傅过去的身份是医院聘请的职工,慢慢随着社会化服务,医院的社会化物业服务公司换了几家,从这家物业公司换到那家物业公司,魏师傅一直都在这个岗位上。

安:选魏师傅这样一个人不容易,物业公司也不好找人。

今天的采访,魏师傅谈工作谈得很平静,可能会有人说是不是接触这种事情多了麻木了?我并不这么认为,其实这个岗位每天的工作就是送走生命,面对生命的消逝,可能平静淡然的态度才可能让他在这里待这么久,当然,这种平静淡然也是多年磨练出来的。

魏:真是磨练出来了的。现在不管什么时候有了,电话一响,我就得过去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还听说一件事儿,一些弃婴会被放在医院,也是魏师傅临时照护?

魏:这几年可能人们思想提高了,少了,以前一年十几个。院里就委托我照顾,喂奶喂水换尿布,我都管。

陈:捡到的弃婴包括派出所捡到的送到我们这儿的,家长放在医院的,有的确实存在身体问题,都是魏师傅照顾,这些小孩子把魏师傅的床都占了。

安:魏师傅接过多少个弃婴啊

魏:70多个,我再给您看看这个小本,都记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我说为什么魏师傅来接受采访,还拿着一个文件夹,这都是他这些年的工作记录,也是生命的记录。很简单的一行就是一个生命,这上面写的:

8月27号,男婴一个;

11月9号下午来,11月12号下午送走;

9月19号女婴一个,门诊楼地下室;

08年11月16号门诊楼二层男婴一个。

……

临时看护这些弃婴,后来还得送走的时候,有没有觉得舍不得?

魏:送走的时候心里真是不好受。养着养着有感情了,但是还得按照国家的手续送走。有个男孩儿待了十几天,他妈妈在留下他的条子上写着他的生日,我老伴儿还要给他过生日,送走特别舍不得。

还有个孩子大概三岁半,脑瘫,胳膊腿儿不行,但会说话,会叫爷爷奶奶,送走的时候,我们老伴儿,好家伙这哭。八月十五的时候院里发了月饼,下着雨,老伴儿带着月饼香蕉去福利院看孩子,那孩子急得一直说:“奶奶奶奶回家”,老伴儿喂了孩子三个大香蕉,人家福利院的工作人员都说:您别这么喂,我们都没法喂了。老伴儿一直哄着他睡着了,才回来。

安:孩子不说谎,孩子这种感情就反映出你们是怎么对待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听说您还收养小猫小狗?

魏:对,收养一只狗已经八年了,现在有四只。

陈:我觉得也从另一面显示出这个工作比较寂寞,刚才魏叔说时间长了不害怕,但这工作很寂寞!那个位置平时只有魏师傅自己在,非常寂静。收养猫狗也是做个伴儿。

魏:外人一听,他发怵,有人带着孩子在那儿看猫,别人告诉那是太平间,大人孩子都赶紧跑了。

安:您的亲戚们知道您做这事儿吗?

魏:有的不知道,没告诉他们,我怕他们害怕。

有次有个亲戚带着媳妇儿来北京,来看我,正好赶上有一个家长在,还抱着那孩子呢,让他们看见了,亲戚们没说,但是饭也没吃就走了,本来我是要带着上饭店吃饭的。

安:这个影响您正常的社会交往吗?

魏:反正我常年不回去。有点什么事都是老伴儿去办。我要回去,饭都不敢吃,吃不踏实,过年过节他姨他舅等着我吃饭,我说可不行!怕医院里有事找不着我了,医院里着急啊。

安:您真娶了个好老伴儿。

魏:是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作为一个医院来说,很多岗位都是像魏师傅这种最基层最基础的,他们保证着医院方方面面的运行。当然魏师傅这个岗位是最特殊的,接触的人很少很寂寞,或者说让人心里边不容易接受。

我们不能和魏师傅比,因为他天天在那个环境里,但我们有时也确确实实得到那个环境里,我们有一个师傅去修冰箱,柜体里边比较狭窄,师傅要把自己的衣服脱了,换一个白大衣钻进去修。

安:都很了不起,要克服很大心理障碍,去接触普通人最不愿意接触的部分。

非常非常了不得。

陈:习惯了,终究得有人去。

安:魏师傅,刚才我们见面的时候,我跟您握手,看您犹豫了一下,为什么要犹豫?

魏:我手凉,而且有时候我怕人家有想法。

安:想过没有,做这活儿还做得有人采访了?

魏:那天我出去,有人认出我了,说:你是儿研所的吧?电视演你了,挺好的。

安:年龄大了,有没有想过找找接班人什么的?

魏:还没想,反正我身体也行,再干几年吧。在这也跟家一样了,习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必须承认,我不是一个好的采访者,因为常常不敢触碰那些我拿不准的话题,比如采访魏师傅的时候,我始终没敢问他“自己孩子”的问题。后来在另一篇报道中得知40年前魏师傅亲自将自己2个月大的大儿子装进红色的小棺木,那种心酸难以言说。

魏师傅给他收养的小狗取名“宝儿”,一个有了名字的流浪小狗,在人的世界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有人牵挂呵护,将来有一天,也会有人为它认真送行。

世界每天都有一些生命离去,总有一些人在给他们送行。这些人不像那些迎接新生命的人多数时候面对的是诞生的欣喜,他们的生活往往充满哀伤和孤寂,但如果真的有一个叫天国的地方,有一个如电影里桥的那一头的世界,在迎候那些从这里离开的生命,魏师傅,以及许许多多如魏师傅一样的人,应该就是天国宝宝的助产士。

(天国宝宝助产士,这个名字是临终关怀医生盛京医院的王玉梅大夫提到的,但我想对于没有医者头衔的魏师傅,这个称呼同样适合。)

更多“雅宝路2号的故事”,点击下面标题阅读:

护士眼中的北漂护士

对不起,我们不想把这组照片整成表扬稿

比儿科医生还稀缺的是……

你的信任,是我探索的勇气之泉

37℃的营养

他们图什么?

扎指血小窗口背后的大专业

别说你累!听听一把医用镊子要走多少路,承受多大压力

临时妈妈

窗口

“男”丁格尔

乘着铲车去上班

高原来的“小客人”

她当了近四十年护士,退休后的第一件事是……

小儿神外故事多,我们经历的远比电视剧里的更丰富

一次援藏,一生难忘

架在已知和未知之间的桥

做医生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善良的心

手术室里的“打工者”

医院里的“特种医生”

版式编辑/非羊

欢迎分享朋友圈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转载申请请联系:tingjian_ai11@126.com

听健工作室

知识改变生命,沟通带来连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健微电台

或者喜马拉雅FM、荔枝FM、蜻蜓FM,

搜索 “听健工作室”

这里“阅读原文”,进入听健微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