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是我国历史上十分著名的一位唐朝天子之一,李治的父亲是唐太宗李世民,李治的妻子就是武则天。虽然,在影视剧里面唐高宗李治给人的形象是软弱无能。然而,在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却是雄才大略的君主,唐高宗晚年因为生病才让武则天协助处理事情而已,但是许多朝中大事还是由唐高宗决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高宗李治时期唐朝疆域达到鼎盛,这时的文治武功是唐朝的巅峰时代。在经济、文化上、唐高宗李治励精图治,还让长孙无忌等人编纂了《永徽律疏》作为唐律,《永徽律疏》是东亚地区最早的比较完整的律法,在律法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军事上,唐高宗李治还完成了他的父亲李世民都没有完成的任务,就是击败吐蕃、灭了百济、高句丽、击败新罗,最终迫使新罗文武王屈服。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太子李治继位为大唐天子,是为唐高宗。唐高宗喜欢武则天,于是让武则天出家做尼姑,不久又派人去把她迎了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660年大唐联合新罗灭了百济,公元668年大唐又联合新罗灭了盛极一时的高句丽。大唐灭了朝鲜半岛的两个小国以后,为了加强对那里的治理,唐高宗李治下令在百济设立熊津都督府,在高句丽旧地设立安东都护府,还把新罗设置为鸡林州都督府。此举惹怒了新罗文武王金法敏,原本打算与大唐合作灭了百济、高句丽后想要瓜分一点好处的新罗文武王金法敏没有捞到好处,顿时恼羞成怒。

一场大唐与新罗的大战一触即发。这场战争在唐史中记载是大唐胜利,而在新罗的史书记载则是新罗胜利。为了防止大唐完全吞并朝鲜半岛,新罗王开始联合和扶持高句丽、百济的反唐势力。公元669年吐蕃入侵大唐,唐高宗下令薛仁贵带兵返回长安出征吐蕃。在朝鲜半岛的唐军兵力空虚,新罗文武王认为驱逐唐军的机会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670年,新罗王派薛乌儒与高句丽旧将高延武率一万多精兵渡过鸭绿江进驻乌骨城。此举拉开了大唐与新罗的战争序幕。新罗文武王派兵进驻乌骨城是要扼守朝鲜半岛交通要塞,进可阻挡大唐援军,退可围攻留在半岛的唐军。

新罗文武王金法敏还派大军夺取唐朝在百济旧地的城池,而唐朝任命的熊津都督府都督滞留在大唐不敢上任,此举也惹恼了唐高宗李治。李治下诏书告诫新罗文武王:大胆,兵戎相见,不后悔。新罗王收到唐高宗的诏书以后不以为然,还斩了天朝使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高宗闻讯震怒,派大将军高侃领兵前往压制,唐军还在前往半岛的路上。此时,新罗大军已经开始围攻留在百济故地的唐军,这里的唐军就是熊津都督府的人马,许多是当地招募的士兵,新罗军与熊津都督府人马展开大战,史称“熊津大战”。

唐军渡过鸭绿江与高句丽人展开大战,杀得高句丽一败涂地。公元674年唐高宗为了瓦解新罗军斗志,达到从内部瓦解新罗的目的,于是封新罗文武王的弟弟金仁问为新罗王,从此新罗文武王与大唐彻底决裂,双方互斩来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674年唐高宗李治任命刘仁轨为主帅征讨新罗,并且派在与吐蕃作战中惨败一度被除名的薛仁贵为鸡林道总管,并且担任熊津都督府都督,负责那里的战事。

公元675年大唐名将刘仁轨亲率大军在阿达城之战、七重城之战重创新罗大军,新罗王金法敏开始感到惧怕,连夜派使者入长安谢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675年,唐高宗派李谨行率领最近归顺大唐的靺鞨人攻打新罗,石岘城大战、赤木城大战、买肖城大战均打得新罗人落荒而逃,一败涂地,三战三捷。而在新罗人的记载中为了掩盖惨败的命运,竟然说是新罗在买肖城大胜,击败唐军二十万,俘获战马三万三千。然而,李谨行作为安东都督,不可能有二十万大军,也不可能有三万三千战马,可见新罗的记载不准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军节节胜利,新罗且战且退,最后退守到白城,已成惊弓之鸟。但是,此时吐蕃大举进犯,唐高宗只好先将刘仁轨调回西线抵抗吐蕃,留下薛仁贵、李谨行率领少部分兵力驻守。新罗认为一己之力注定不是大唐对手,于是主动派人去大唐求和。而唐朝也认识到用兵将压制新罗也不是唯一办法,并且形势已经变了,大唐当时的重心已经转移到西线吐蕃。于是接受新罗的求和,议和以后新罗取得大同江以南广大地区。大唐也取得高句丽的大部分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