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订阅

医生推荐给父母听的健康科普

雅宝路2号的故事(十八)

策划:池杨 安杨

摄影:胥焰

采访:安杨

嘉宾:首都儿科研究所 王石清 陈梅丽

在北京很多医院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是医生,不是护士,不是医院的正式员工,但却是现代医院这个庞大的系统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8岁的王师傅就是其中一员。

文字难以传达声音里的温度,欲听更鲜活的故事,请点击音频。

语音|听健工作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来的时候,我在想今天从哪儿开始谈呢?脑子里浮现出的是电影场景:假设手术室每天上演的都是一幕幕救死扶伤的电影,那么主角一定是外科医生,真正的主角是躺在那儿不说话的患者,还有麻醉医生,护士等等,其实很多人没有观察到,还有一些类似电影里群众演员的人,我不知道怎么称呼他们,所以就叫“师傅”。

陈:对,我们经常喊师傅,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保洁人员、辅医人员,他们都在默默地工作,王师傅就是其中一员。现在手术室一共有8名保洁和辅医,王师傅就负责这8名人员的安排。

安:王师傅哪年来的?

王:2010年。

安:哪儿人啊?

王:孔孟之乡,山东邹城。

安:在手术室主要做什么?

王:主要是卫生、消毒、工作安排,接送病人、为病人保驾护航等等。

安:我第一次注意到王师傅他们这些人的重要性是有一次陪一个病人家属在手术室外等候手术,那家医院手术特别多,就看着手术室的门过十来分钟推出一个病人,还要推进去病人,来来回回大半天就两个人在干,特别辛苦。

陈:我们医院全年手术差不多1万台以上,接病人的师傅基本上也就是两个人,很辛苦,而且责任也很大。

安:儿研所的池杨老师说王师傅在手术室待得时间久,专业技术最强,怎么体现出咱的专业水平?

陈:接病人肯定有一个安全的问题,一是不能接错病人,一定要核对好,有的时候病人手术后会躁动,特别是小孩子,还可能哭闹,这种情况下,师傅的经验就很重要,比如推车的过程中手脚不能出车外面,防止磕碰,还要观察,因为小孩儿毕竟刚刚麻醉后。

说到观察,王师傅的经验特别可贵,不止一次在推送病人的时候,发现小孩面色不是很好了,马上又推回来给孩子吸氧。

王:那天有个泌尿科的孩子,床号是19-3,手术完了送回病房,快到病房门口了,我一看孩子嘴唇都发青了,赶紧跟病房护士说快去叫大夫,这孩子嘴有点青,抓紧先接上氧气,等吸上氧,慢慢地的孩子就缓过来了,嘴唇变红色了。

另外,接送病人这一块儿,我保证比任何人都做得快。

拿着条到护士站,告诉护士要接哪个孩子,拿到病历,对了病案号,再去病房,对他的床头卡,再对孩子的手腕腕带条,问孩子进食时间够不够,发烧不发烧,特别是做泌尿腹腔镜的孩子,必须叫他小便,不小便,做腹腔镜的时候就特别耽误事。一样一样核对了,程序全部做完了,我才接孩子走。

安:快有什么意义?

王:咱们手术室连续转着的,尽量让它少有空档期,提高手术周转,这样的话可以多服务一些病人,咱们在每个流程上快一点,每天能够多做一些病人。

安:手术室的卫生也是王师傅他们负责?

陈:是,手术室卫生方面的要求特别高,我有一个习惯,每天早上上班之前先去手术间里转一圈,只要能抹到的地儿,我都拿白纱布去抹一下,如果有问题我什么都不说,拿着这块布去找王师傅。手术室里面的仪器设备也特别多,做这些他们挺辛苦的。

安:王师傅现在是24小时在手术室?

陈:他从早上6点半到晚上11点都是在手术室工作, 11点下班了,就随便找一个地儿休息一下,比如小库房的犄角旮旯,找张桌子就在那躺一下而已,有的时候我们有什么急事叫他,他都会起来,说实在的,我做护士长时间也不长,这段时间我非常感谢王师傅。有些时候,他比我还有经验,比如每月我固定什么时候做空气培养,什么时候送各种单子,他都会提醒我,我们都对他都有一种小小的依赖了。

安:手术室出现紧急情况、意外情况,辅医会有作用吗?

陈:一次在复苏室,有一个孩子确实是出现了麻醉风险,我们正没喊的时候,王师傅已经把抢救车推过来了,配合得特别默契。

安:那真的是争分夺秒的时刻,有眼力见儿和没眼力见儿区别有可能就是一条命,意义太大了。

陈:好的辅医就是这样的,你不用去一步一步地就告诉他去做什么,而他就是按部就班、配合很默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呆这么久?

王:我们就跟家人是一样,他们给我起个小外号叫“王总管”,缺什么东西,哪个东西在哪里,他们不知道我能知道。然后是为了家,为了让孩子将来生活得更好一点,现在有这个能力就多辛苦一点。

安:特别像手术室的管家了。

陈:有的时候我们也是不好意思,可能不该干的活我们也让他去干了,打个盒饭什么的,他们也从来没有计较过这些,我也挺感动的。

安:有几个孩子?

王:两个孩子。

陈:王师傅的儿子也是选择了学护理,将来应该是一名男护士。

安:为什么他学了这个?

王:因为我看到我们科里的这些护士特别有爱心,对孩子特别的好,我就说让我儿子也学护理,上护校。

安:有休息日吗?

陈:没有,一天都没有,因为周末手术室会有急诊手术,而且周末要更彻底地打扫,所以也是指着他们。

安:有没有觉得收入低?

王: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没有办法,主要是对手术室有感情了,对外科大夫、外科护士都有感情,舍不得。

安:那请“王总”讲讲眼里的医生护士吧。

王:我们科的这些护士挺好,他们都知道我是一个外地打工的,但从来不拿我当一个是外地人,有什么事儿都叫我,挺好的。

安:您眼里的医生护士跟外头人们认为的一样吗?

王:绝对不一样!特别是外科大夫,特别地辛苦,上班有点,下班没点,有的本来是今天早上下夜班,要干到晚上,太辛苦了。

陈:王师傅应该看到了,护士也好,外科医生也好,确实是非常辛苦,每个医院都是一样,手术量越来越多,工作时间越来越长,人员不可能增加得那么快,活还是这些人干,加班加点是常事,哪个医院都是。

安:包括王师傅这样的打工者也是全年无休,能够坚持下来太不容易了。

陈:整天在手术室里边做着平凡的工作,但他们作用太大了,包括院感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的事情,稍稍有疏忽,出现一点点事情,那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真的是离不开他们了。

安:有没有觉得要求太严?

王:像我这干了六七年不会有这个想法,刚来的人会问:“为什么手术室天天都得擦?”我说:“不是每天擦,是看见有灰就得随时擦,手术室不同于其它地方,卫生方面必须是一级的,发生感染,医疗事故谁也担不起,这是个责任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有没有想过离开?

王:一直没有,踏踏实实干。我出门打工的原则就是要好好干,宁可让我等活儿,不愿意让活儿等我,干活没有一个好心态,到哪里都干不长,别人都不会认可你,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心态,长期坚持下去,别人才对你有一个好的认可。

安:您刚才反反复复说“打工”,现在心里还觉得自己是一个打工者吗?

王:现在还是这样。

陈:真的是挺不容易,我也没有跟他们细细聊过这些,但心里觉得他们真的是太不容易了,一年回家五天,收入那么低,付出了这么多,默默无闻。

但是我想王师傅只是代表很多像他这样的人,我们手术室现在有八名这样的人员,别的科室呢?别的医院呢?加起来多少我不知道,但肯定是特别特别多。

安:每个医院都有王师傅这样的人,他们把一些边边角角的事情都打理得非常好,让医生护士能够去安心地去做专业技术上的事情了。

其实何止是在医院里边,包括我们广播电台,我们今天坐在这个录音间里边,早晨,保洁大姐肯定是打扫过的。节目开始,我说貌似在一个电影的场景里,他们是群众演员,但事实上在他们的角色里面,在他们的职业里边,他们就是主角,就像王师傅,他一方面说自己是一个打工者,另一方面像主人一样认真工作,有了他们,我们的医护人员会做事更踏实,更重要的是,手术室外那些不知道有您存在的患者家属,和手术室里边的小患者们会更踏实一些,我觉得这是咱们这个角色存在的社会价值,既有个人价值,也有社会价值。

王:个人价值就是让孩子生活得更好一点就可以了,这是最实在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多“雅宝路2号的故事”,点击下面标题阅读:

护士眼中的北漂护士

对不起,我们不想把这组照片整成表扬稿

比儿科医生还稀缺的是……

你的信任,是我探索的勇气之泉

37℃的营养

他们图什么?

扎指血小窗口背后的大专业

别说你累!听听一把医用镊子要走多少路,承受多大压力

临时妈妈

窗口

“男”丁格尔

乘着铲车去上班

高原来的“小客人”

她当了近四十年护士,退休后的第一件事是……

小儿神外故事多,我们经历的远比电视剧里的更丰富

一次援藏,一生难忘

架在已知和未知之间的桥

做医生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善良的心

版式编辑/非羊

欢迎分享朋友圈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转载申请请联系:tingjian_ai11@126.com

听健工作室

知识改变生命,沟通带来连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健微电台

或者喜马拉雅FM、荔枝FM、蜻蜓FM,

搜索 “听健工作室”

这里“阅读原文”,进入听健微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