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生来为情绪所困。

几百、上千万的买房决策,复杂冗长,关乎命运,充满压力。留心观察售楼处和房产交易中心内的人们,紧张、懊恼、狂喜的面孔交替出现,愤怒、庆幸、乐观的语调充耳不绝,一幕幕戏剧每天上演。

楼市是个放大镜,透过它轻易看到内心深处压制的情感。生活中勉强隐藏的情绪瑕疵,在巨额财富诱惑下无可遁形,流露爆发。

1

大喜大悲的人们

后悔

后悔症患者说话,都是这样开头的,“早知道...如果当年...要不是...”。

这是楼市里最常见的情绪。没有后悔药,自然治不了后悔病。十年长牛,把多少人的希望和期盼硬生生杀成绝望和后悔。

后悔情绪来自于内心里一个潜藏的假设:全知全能。楼市本是博弈,人的认知和理性是有限,总有人落败。当现实世界的残酷打破心中假设,进而造成真金白银的机会成本,伤心痛苦与失落就不可避免。

纠结

纠结症的惯用话术是“再看看...再等等...再多比较比较...”,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纠结症的患者难伺候之处在于,你和他说地段,他给你讲房龄,你跟他说面积,他给你讲装修,看房十几套,全部都满意了,他又嫌弃价格。这样的人,恨不得抽他几下。

此症早年多现于天秤座和双子座的达人,但多轮上涨后房价已高,此症有扩散之势,慢慢地我们发现,原来根本原因在于一个字——穷。

恐惧

恐惧症患者喜欢说,“再不买就....再不卖就....”。事情发生的时候,谁敢拦他,他就和谁急。事情过去被坑之后,谁敢再提,他就和谁急。

恐惧症一般出现于牛市和静淡市的后期,此症患者大部分由后悔症转化而来。一、二年的牛市周期,前面一年半不闻不问,坐等靠,最后半年突然觉醒,奔抢闹。不坑你坑谁呢,没毛病。

自负

自负症患者是阶段成功者,在楼市里略有小成,赚到过钱,拥有不相称的自信。

可惜自信再往前一步就是自负,他们会把自己的某次成就记很久,然后画地为牢,固步自封。很多人其实意识不到,是趋势帮助他们赚的钱,而非自己的能力。除非他们遇到真正的高手——年轻、勤奋、胆大、出手凶狠,可惜高手都不显山露水,所以自负的人就这么一直自负下去。

2

情绪是多余的东西

买房中的情绪管理愈加重要。

生活中一次情绪波动,只影响半天而已,楼市中一次情绪波动,作用到决策上,影响五到十年,搞不好就是半辈子。

对于买房的决策,情绪是有害无益的,我们根本不需要情绪。

从科学上来说,人的情绪只是思维的快捷方式。我们如果遇到危险,不但知道赶紧避让,而且还会产生“害怕”的情绪。我们如果需要补充能量了,不但知道去找东西吃,而且会产生“渴望”的情绪。这些情绪是我们达到目标过程中提醒机制,并非目标本身,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他们只是思维的衍生产物。根据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里的说法,人也许并不需要感情算法。生物学家对人研究得越深,就越是觉得感情似乎是多余的东西。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的人的行为都是本能的反应,并不需要什么感情。比如说你正在路上走,一个足球向你的头部高速飞过来,你本能地就会躲开,根本来不及有什么“感受”,整个动作是无意识的。我们的大脑里已经预先设置好了这种反应程序,我们的这些本能反应跟自动驾驶汽车是一样的。

人类的智商和思维结果足够帮助我们计算出生存的最佳方式,学习、工作、生活、繁衍,如此循环。包括楼市在内的博弈也是如此。我们掌握的智商如果不能帮我们做出精确判断的话,加上波动的情绪更会坏事。

理论上,我们完全也可以像机器人一样生活,饿了就去吃饭,冷了就加件衣服,时机合适有钱就买房,一切都是本能,不需要附带情绪。

至少在楼市决策上,像个AI那样去工作,效果更好。

3

如何克服买房中的负面情绪

一是构建一个综合客观的评判体系,尽可能让自己冷静的像一个机器。

在这个评判体系中,注重逻辑优先,并保持适度的量化数据。中国的楼市(包括其他市场)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政策和国企资源对行业的干预太大,经济预测和价格模型中除了供需因素外,还必须考虑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这些都依赖于长期生活在中国和深入观察思考。依靠逻辑判断确保大方向上不犯错,允许小规模试错。通过反复磨炼推演,优化体系。一切的情绪变化,都来自于决策中的不确定性。用完善的体系战胜不确定性,克服了情绪,胜率会高一些。

二是提前沉思,想好各种场景可能遇到的情绪,提前想好办法去应对。

比如提前告知自己在一手楼盘上可能遇到豪华样板间后下定的冲动;拒绝牛市中后期某个模棱两可机会时,预判自己未来可能的后悔;二手房谈判前,预想好房东的傲慢和与无理可能引发的愤怒。当身临其境,这些情绪有了微妙变化时,及时控制,等到它爆发出来就很难掌握。

三是远离生命中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的人。

情绪是可以传染的,负面情绪缠身的人,时刻都在向外散发着腐蚀的能量。每个人心力是有限的,精神强大的人扎堆于负面人群中,对抗负面情绪会耗费他太多的能量,分散注意力,影响决策。想象一下,一个要节食的人,身处于大快朵颐的餐堂之中,耗费多少精神资源。高明的做法是回避。

更高明的做法,是选择逆周期决策,提前布局,在众人行动之前完成交易。人在群体行动中,群体的智商十分低下,回避最广大的乌合之众,时间上的错开比物理空间的隔绝更好。

获得内心安宁的最佳方法是,知道自己并非全知全能,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并以此为动力精进不已。

当所有投资者以恐惧与贪婪解释资本市场上的一切非理性行为时,找到更开阔也更丰富的行为解释框架,无疑有助于所有人重新审视自己和市场本身——查理芒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