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引进机器人代替人工”的消息由来已久,甚至还颇有一些激进。

2006年,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就提出了发展机器人的规划,并聘请了一批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自动化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7年,富士康专门成立自动化机器人事业处;

2008年,富士康机器人开始投入生产;

2009年,15款名为Foxbot的富士康机器人开发完成,并被应用于喷涂、装配、搬运等工序。

用郭台铭自己的话说,未来在某些车间,机器人将扮演生产的“主角”,把单调重复的工作交给机器人,这是中国制造业向世界发出的一个信号。

虽然2016年5月的事件中,富士康新闻发言人刘坤一再否认了这一大举裁员瘦身的行动,“我们注意到媒体近期对昆山园区运营状况的报道,事实上昆山园区员工数量是在过去六七年间自然减少的结果,而并非是裁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实际上,该公司早在在2010年前后,就已经开始用机器人来代替工人的计划,此后郭台铭又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发展规划:

2011年,以日产千台的速度制造30万台机器人,最终 “三年造一百万台机器人”;

2014年,廉价劳动力将不复存在,希望在五至十年内利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

2015年,在未来3年内达成7成人力由自动化设备、机器人取代。

如今这项计划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富士康深圳园区平板外观生产线的线长也曾经对媒体表示,他所在的部门主要负责贴苹果手机玻璃上的膜,上半年为接收订单的淡季,8月份以后才是旺季,在以前淡季的情况下一般需要六十多名工人,而如今只剩下二十多名工人了。

这位负责人的解释是,“这几个月订单少了,我们加班费也少了,不加班我们的工资就少了,从而使有些人自动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