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推荐本周好剧前,先介绍一个人:约翰·道格拉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人是FBI史上第一个侧写专员,专攻罪犯心理侧写,曾协助警方破获了多起重大连环杀人案件,被称为“现代福尔摩斯”。

他于1995年著的《心理神探:美国联邦调查局系列犯罪破案揭秘》(MindHunter: Inside the FBI's Elite Serial Crime Unit)一书,是犯罪心理学的经典读本之一,其中的案例给多部犯罪类影视提供了灵感。

像《沉默的羔羊》中的杰克·克劳福德,《犯罪心理》中的詹森·高登,原型都是道格拉斯本人。

而最近,这名传奇特工的亲身经历终于被翻拍成了美剧:

《心灵猎人》

MindHunte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报上的图案是罗夏墨迹测验图。罗夏墨迹测验是世界最著名的投射法人格测验,被试者看着图片描述自己所见所想,测试者由其描述来分析其个性倾向。】

IMDB8.8, 豆瓣9.0,品质杠杠的;

Netflix出品,照例一次性放出全季,更是让人免受追剧的煎熬。

本剧男主名叫霍顿。在开头,他被派去处理一桩人质挟持案;

他认真地按照流程来办事,倾听挟持犯的倾诉,努力建立沟通,试图以此缓解对方的压力,为人质取得更多时间。

按正常套路,这个时候挟持犯理应在他的劝慰下慢慢卸下心防,然后其他特警趁机前去控制犯人,解救人质。

结果沟通到一半,挟持犯突然开枪自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后,虽然霍顿的上司表示:反正人质都没事,你做的很ok。

但是那个挟持犯的自杀行为始终让霍顿感到不解:如果我都是按照程序来的,那么问题在哪里呢?

从那一刻开始,霍顿对罪犯的心理产生了好奇。

不过没等他思考出结果,他就被上司以“你值得做更有价值的事”为由派去当一名全职教书匠,每天给其他年轻特工讲人质谈判。

一天,当他照常结束教学走出教室,隔壁讲师所讲的内容吸引了他。

那个讲师正在给学员们讲现在罪犯的心理多么地难以捉摸:

放在以前,当有名死者被发现被人捅了几十刀,犯人很可能就是被死者抛弃的恋人或者死者的前合伙人。

而如今,动机可能只是跟路边邮差的一次小小的争吵。

时代不同了,如今的犯罪,罪犯,已经变了。

因此,为了更加了解罪犯的心理,他决定在空余时间跑去大学学习一下犯罪心理学。这时,又一个问题击中了他:罪犯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

带着这个问题,他接受了来自行为科学部的比尔的邀请,两人四处出差,到各地的警察部门给当地的警察们上课,内容正是犯罪心理学。

在授课的过程中,他越来越意识到:只有了解了罪犯本人,才能明白他们犯罪的原因。

机会很快就来了,在又一次的外出授课时,一位警察主动接近他,建议他去见一个名叫艾德的人。

艾德身材高大,彬彬有礼,聪明幽默,跟霍顿初次见面时还热情地请他吃早餐。

但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平易近人的人在少年时期就杀害了自己的祖父母。而成年后,他不仅奸杀了六个年轻的女孩,还杀害了自己的母亲,并用砍下来的母亲的头颅进行... 而在完成了这一系列恶行后,他镇定地,报警自首了。

这样强烈的反差让霍顿十分吃惊,于是他循循善诱,甚至不惜通过给对方透露自己的隐私来获得信任,最终从艾德口中套出了这样的信息:

艾德的母亲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而艾德跟他的父亲很像,因此她一直以来都对艾德充满敌意:不断辱骂艾德是废物,让她丢脸,说艾德“永远也不可能有女朋友。“

因此,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艾德对女人的感情就是极其复杂的,甚至带着蔑视与仇恨的。他的犯罪理由也就此有了解释:这是他的人生经历决定的

这样的发现让霍顿犹如发现了新大陆一般,他开始由跟随比尔四处授课转为拉着比尔四处走访有名的连环杀人犯:他渴望通过跟罪犯们近距离接触来最大程度了解对方的心理,进而弄明白他们的行为。

在受到了一位名叫温蒂的博士的鼓励后,他们还准备将这个项目正式化,将采访记录系统化,理论化,并整理成册,出版。

被他们采访的杀人犯有的狂妄自大,有的极其易怒,甚至有个喜欢穿女鞋。

而这些人的变态举动,或多或少都跟他们少时的经历有关。

凭借着自己多次采访的成果以及总结出的相关理论,霍顿和比尔成功地破解了一桩残害老年人的案件。

仅凭被害者都为老太太,两个老太太都养了狗这两点,他们将范围锁定为成年,仍与母亲一起居住,对母亲积怨极深的”白人垃圾”,很快就揪出了凶手。

不过,如果这部剧的套路就仅仅是“福尔摩斯”与“华生”靠着过人的天赋一路破解各种疑难杂案,那它只能被称作一部普通的犯罪剧。

这部剧贵在它的写实

虽然霍顿和比尔靠着推理破获了一桩案件,但他们并不是每次都能够这么幸运。由于罪犯的心理实在是千奇百怪,他们费劲心思总结出来的东西都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他们对案件的束手无策。

除此之外,这部剧还抛出了让人细思恐极的一点:

人是会受被周围环境,周围的人事物所影响的。

那么,当你成天采访的都是变态的时候,你的行为是不是也会被对方影响呢?

剧中,急于破解案件的霍顿越来越痴迷于跟罪犯对话,想了解更多罪犯的心理;但与此同时,他自身的画风也逐渐变得越来越不受控制。

一方面,霍顿以为自己通过心理攻势让对方“上钩”了,并且为此而沾沾自喜。

但问题是,他真的是主导方吗?

当霍顿跟艾德聊天时,艾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自首是因为我实在觉得被捕无望了。”

在剧中曾反复出现女博士温蒂拿罐头下楼喂猫的场景。

前几次,猫咪都把罐头吃得一干二净:看着空罐头,温蒂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一天,温蒂又一次去收空罐头盒。

但这次,她发现罐头里的食物上爬满了蚂蚁。

猫咪并没有把你当回事:当你拿食物去喂猫时,你以为你是它的主人;但实际上,它也在反过来在利用你,当它有天不需要你了,它就会离你而去。

那么,那些狡猾的罪犯们呢?

本剧中的所有罪犯,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

比如艾德,他外号为“The Co-ed Killer",是道格拉斯的特工生涯中采访的第一个连环杀人犯,智商高达145他平日最爱看各种警察故事,因为这些“能让我巧妙避开所有陷阱。”

我们真的了解他们吗?还是,只是我们自以为了解他们呢?

这应该是这部剧背后最值得人深思的问题了。

因此,在看这部剧的时候,我们不会跟看其他犯罪片一样有着酣畅淋漓的观感,更多时候会觉得...心里不太舒服。

不过这正好符合本剧导演,执导过《搏击俱乐部》,《七宗罪》,《消失的爱人》(本片极其适合情侣观看)等大片的大卫·芬奇的期望。

他曾说过:“有很多人认为我的作品是黑色的,是暗淡的,同时也有些扭曲,而我并非故弄玄虚,我只是想引发大家的思考。”

然后,在另一次采访中,他笑着说:

最后的最后,不知道看过这部剧的小伙伴们有没有注意到好多集片头的那个戴着小眼镜,看起来十分孤僻阴郁的猥琐男人。

这应该是为第二季埋下的伏笔:

该男子名为丹尼斯·雷德,是十分著名的美国连环杀手,他在1974年至1991年间于堪萨斯州虐杀了至少10人,有“BTK”杀手之称(Bind, Torture and Kill:绑、虐、杀)。

而他杀人的目的

...

...

...

据说是想出名。(手动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