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尺华丽,三寸忧伤,拈一朵情花,呷一口词香,最清澈的小令里蕴含着最纯真的情。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若初见,何时秋分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借汉唐典故, 以一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负心男子,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 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统领全文,胜过千言万语,这句表达了纳兰的梦想。但梦想终归是梦想,如果真能实现,又怎会“何时秋分悲画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浣溪沙

残血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你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这首词是一抒发人生惆怅主题的词。上片整体比较平实,主要下力在于营造氛围。接着视角转换,由视觉转移到听觉上。首句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

上阕写出一片凄凉月色,夜深无眠,残雪映凉月.何处落梅曲笛声响起,呜呜咽咽声地惹断人肠.

下阕是容若因笛曲起意,自伤身世的叹息.由此词看来,更应该是灵犀暗生的独自感慨,而不是当面的对谈倾诉.

本来词句至此,已令观者唏嘘不已,不料还有下一句,“断肠声里忆平生”更是伤人欲死.闭上眼睛仿佛依然能看见容若在那一片断肠声里,落泪神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词写得很传神,很动情,然而状观之处却体现不出作者的大气魄来,这可能源于他宦官家庭出身,父亲谨慎为官的教育,也可能源于他内心深处的某中不悦。不过这样一来,恰恰又集豪放与婉约于一体之大成,凝炼出中华词坛上一颗风骨神韵俱佳的灿烂明珠,深得后人的喜爱和传诵。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容若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上片化用成句,说相亲相爱的“一双人”无端被拆散。不曾交代相关故事,也没有具体情节。下片以“故事”说故事,借古老传说,为透露消息。

下片转折,接连用典。小令一般以频繁用典为大忌,此为通例,而才子手笔,再多的禁忌也要退避三舍。用典很讲究,也很完美。连用典而显不生涩,丝毫没有堆砌的感觉。这两个典故又是截然相反的意思,用在一起不冲突,还有互相推动的感觉,丰富了词义,这是难得的。我一向主张,诗词要么就少用典,没那功力别急着显摆,要用就用到大音若稀,大象无形的境界,干干脆脆融汇贯通。
  结句则采用了中国诗词用典时暗示的力量。容若有意让词意由"饮牛津"过渡到"牛衣对泣"容若乃权相之子,本不贫,现在用"相对忘贫"之语,无非说如果我能同她相见,一个像牛郎,一个像织女,便也可以相对忘言了。如若能结合,便是做睡在牛衣中的贫贱夫妇,我们也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