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的一场暴雨,北京开启了“看海”模式,整个城市几近瘫痪。可令人意外的是,仅一墙之隔,已经有600年历史的故宫却没有积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大的功臣是它的排水系统。据说,故宫有明暗两套排水系统,一个是地下水道,一个是地面明沟,承德的避暑山庄也采用了这样的排水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建在8.13米高的三重台基上,台基四周栏杆的底部共有1142个龙头,名曰“螭首”,其口部是排水孔,排水时会形成“千龙吐水”的壮丽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地势上看,北京北依燕山,东临渤海,西北高东南低,所以水向东南流。

故宫的北门神武门地平标高46.05米,南门午门地平标高44.28米,南北相差2米,所以,千龙吐水排出的水会顺着地势,由北向南流入内金水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金水河是紫禁城的内河。在紫禁城西北角楼偏东的南河帮上,有一石砌券洞,这便是内金水河流入宫内的进水口。此处设有控水闸,可以控制水位高低,遇汛则可以关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专家的说法,内金水河所引为西郊玉泉山水,因西在五行中属金,“金生丽水”,故名金水河。

内金水河全长2000多米,河道曲折蜿蜒,流转整座紫禁城。内金水河不仅可以排水防涝,还能提供消防用水。

从元代起,皇家就下旨,百姓皆不准动用金水河水,甚至连洗手都犯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共有大小90多个院落,这些院落皆为中央高四周低、北高南低,所以雨水会顺着北高南低的地势就近排入地下暗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下暗沟的入水口多为方石板镂雕成明清时铜币的形状,也就是外圆内方,5个孔洞俗称“钱眼”,可以进水。最后,雨水汇流于内金水河,再至东华门南隅的水闸流出,与外金水河汇合。

除了精巧的设计,故宫历代主人还会定期安排工匠对排水系统淘挖养护,由此才铸就了这个600年无积水的皇家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