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普通的蓑衣,

也能如此闲散逍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诗中蓑衣翁的逍遥自在,

令人羡慕!

而蓑衣手艺人——徐有仙50年的坚守,

令人钦佩!

徐有仙,现年58岁

是村里几位会编蓑衣的匠人之一,

从8岁开始学习编蓑衣,

如今已是50个年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蓑衣,也称“棕衣”或“棕蓑衣”,

多用棕丝编制而成,

有耐磨、不易破损等特点。

好的蓑衣能够穿十几年不漏水。

随着雨衣、雨伞等的普遍,

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

蓑衣逐步淡出市场,

蓑衣编制手艺也日渐消亡。

在改革开放以前,

全村多数人家都以编制蓑衣维持生计。

现在55岁以上的村民基本都

还保留着织蓑衣的手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有仙从16岁开始靠串蓑衣赚钱养家。

当时连饭都吃不饱,

村里会这门手艺的都走出去了,

挨家挨户上门编蓑衣。

棕丝绳就相当于缝衣服的绵线,

制作一件成人的蓑衣

至少要搓出100根棕丝绳。

光搓棕丝绳这一项都能让手磨出血来。

最难最耗时的要数衣领的制作。

一件蓑衣一般要花4到5天时间,

而编制衣领就得用两天。

为了使之尺寸合适,

通常会用一只直径大约十几公分,

带凹槽的木制模具卡住定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领口做好后,便以它为顶点,

把一张张棕皮以放射状铺好,进行缝制。

针法多用“挑”,棕线的行数越多,

行距、针距越小,蓑衣越耐穿。

作为棕丝蓑衣编制技艺传承人,

徐有仙很担心这门手艺就此失传。

“希望让这项技艺晚一点消失,

或者一直传承下去!”

如今,人们都在谈工匠精神,

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

徐有仙除了是“蓑衣”人,

也是新时代的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