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言,生死事大。禅家又讲,死亡是人顿悟的最后一次契机。

而纵观华夏五千年,细数那些为人津津乐道的伟人或英雄的临终遗言。

其中的爱与恨、喜与悲、慷慨与悲凉、遗憾与悔悟,却让人看到在这最后的契机面前,作出回答的往往是一声叹息——太多的人,纵然打动人心,他们的生命面前所横亘的,依然是一面执迷的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伍子胥(前559年—前484年)

“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史记·伍子胥列传》)

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

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

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所灭。

豫让(春秋)

“吾可以下报智伯矣!”——(《史记·刺客列传·豫让》)

豫让,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是晋卿智瑶(智伯)家臣。

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赵﹑韩﹑魏共灭智氏。为了给智伯报仇,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自己成为哑巴,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却未遂,而为赵襄子所捕。

豫让知道生还无望,无法完成刺杀赵襄子的誓愿了,就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一件,让他象征性地刺杀。

赵襄子满足了他这个要求,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据说当时赵国的志士们听到豫让死的消息,皆痛哭流涕。

在中国的历史上,像豫让这样的刺客是不为正统所容的,但是他们身上的那种重义轻利,为知己者可奋不顾身的任侠精神,却几千年来受到人们的敬仰。

豫让是这些人中的代表人物,他“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情,足以令后世忘恩负义者汗颜!

白起(?—前257年)

“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白起,战国时著名将领、军事家,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最后被秦昭襄王赐死。

白起拿起剑自刎时,仰天长叹:“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落得如此下场?”

过了好一会儿,他又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我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就足够死罪了!”说完自杀。

荆轲(?—前227年)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荆轲列传》)

荆轲,战国时期著名刺客,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

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

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交验樊於期头颅,献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之地图后,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

李斯(约前284年—前208年)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临刑前李斯看到自己最心爱的的幼子也在待斩行列内,忽然悲从心来,怆然曰:“我真想能像你儿时那样,父子俩牵着爱犬阿黄,带着猎鹰,出上蔡城东门去追捕狡兔啊,如今是不可能了!”听者无不落泪。

项羽(前232年—前202年)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绝命词《垓下歌》)

项羽,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以勇武闻名的军事家。

项羽汉王曾与刘邦展开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被刘邦所灭,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败亡前吟唱的一首诗,是足以惊神泣鬼的一首壮歌,抒发了项羽在汉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那种充满怨愤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其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

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千百年来,它曾经打动过无数读者的心,其魅力大概就在于此吧!

韩信(约前231年—前196年)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后被吕后所杀,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三分天下而王之),以致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韩信被夷三族。

李广(?—前119年)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广,西汉时名将。曾让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临死时李广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作战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偏迷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绝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污辱。”于是拔刀自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备(161年-223年)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三国志·诸葛亮传》)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章武三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

刘备病重时,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把身后之事嘱托给他。

刘备对诸葛亮说:“先生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必定可以安定国家,最后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如果嗣子可以辅佐,就拜托你辅佐了;如果他不成才的话,你可以自己取而代之。”

诸葛亮流着眼泪说:“臣一定会竭尽全力,以忠贞之节辅佐,到死为止!”

刘备又下诏教训刘后主说:“你和丞相一起共事,待他要像待老父一样!”

孔融七岁的女儿(201—208年)

“女年七岁,男年九岁,以其幼弱得全,寄它舍。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动。

左右曰:“父执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主人有遗肉汁,男渴而饮之。

女曰:“今日之祸,岂得久活,何赖知肉味乎?”兄号泣而止。或言于曹操,遂尽杀之。及收至,谓兄曰:“若死者有知,得见父母,岂非至愿!”乃延颈就刑,颜色不变,莫不伤之。”——(《后汉书·孔融传》)

(孔融)女儿年七岁,儿子年九岁,因都幼弱,得以保全,寄养在别人家。两个孩子下棋,父亲孔融被捕,也不为之动。

左右的人说:“父亲被逮捕,你们都不起来,为什么?”女儿答说:“哪里有巢毁坏了而卵不破的呢?”主人给他们肉汁,儿子口渴喝了,女儿说:“遭遇今天这样的祸,难道能够久活,还要知道肉味吗?”哥号哭而停止。

有人对曹操说了这件事,于是决定都杀掉。等到捉拿的人到,女儿对哥哥说:“如果死者有灵魂,得以见到父母,这不正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吗!”于是引颈受刑,面色不变,没有人不为之悲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