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为俄罗斯最新的国家防御指挥中心,我们可以看到科幻感觉极强的大型液晶显示屏,这里汇集着来自俄罗斯各军种的多方数据和侦察资料,并快速进行防御决策, 这就是现代化信息战争的决策方式,过去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几个将军指着地图想半天的指挥模式早已经被淘汰,现代战争的指挥和控制系统极为复杂,他通过一 个指挥和控制的计算机系统进行自动控制,我们一般将这种指挥自动化控制系统称为C4KISR系统的一部分,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系统就是将一个国家所有武器系统“融合”在一起的“超级大管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前,菲律宾军方宣布斥资5700万美元从以色列购买三套空中监视雷达,还将在以色列的帮助下建设本国的指挥自动化系统,结合之前菲军大笔军事采购,有菲律宾网友感叹:菲军终于有个军队样儿了。军事专家表示,菲律宾委托以色列开发的所谓指挥自动化系统实质上是一套“猴版”的C4KISR系统,简单地说,就是将各兵种、武器装备整合在一起,更有效、更快速的完成作战任务的信息化作战系统。

这套系统由美国首创,目前以中美两国技术最强,美国只向个别几个铁杆盟友提供,而中国则早在几年前就在南亚“);东南亚进行推销,价格低廉不说,性能一点不比美国产品差,难怪有人说,菲律宾如果不是主动挑衅中国,可能早就用上这套系统了,不用多花冤枉钱。在外国媒体的笔下,中国武器装备一向是”便宜没好货“的代表,但是当中国低调展出外销版”C4KISR系统“后,外媒普遍哑口无言。这种信息化指挥作战系统属于美国出口限制最高的装备之一,向来只对最亲密的几个盟友如英国、日本等国出售,号称能够将购买国军队一下子拉进信息化作战 的时代,足见其先进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出售的这套”C4KISR全套解决方案“包括”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杀伤、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提供了几 十种相关装备供用户选择,用户可以根据本国国情需要请中国因地制宜进行”个性化定制“。C4KISR系 统对一国的国防有多重要?可以说,如果没有该系统, 美军根本就打不了一场现代战争,在冷战结束后的几次局部战争中,美军一开战首先消灭的就是对方的指挥自动化系统,打掉了该系统,敌军就有如砧板上的鱼肉任 人宰割。在美国首创该系统后,世界各大强国都加紧研发该系统,但是与美国相比各有不足并不完善。

军事专家表示,全世界 美国的C4KISR系统水平最高,这得益于美国遍布世界的雷达站等情报监视设备、对各国不断的抵近侦察,以及日夜不停在太空工作的侦察卫星。但是除了美国之外,中国的C4KISR系统也不容忽视,经过多年研究建设,中国C4KISR系统在亚太地区已经堪比美国,这使得美国引以为傲的信息化优势大打折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约兵临城下,俄罗斯集结十万军队出动

近些年来,北约东扩给俄罗斯的战略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今年美军在欧洲组织的大规模军事演习活动,更让俄罗斯有了“兵临城下”的危机感,以6月份在立陶宛举行的“铁狼-2017”军演为例,该次军演直接就在俄罗斯边境附近不远处举行,来自立陶宛和其他北约9国的5300名军人参与了演习,这对于俄罗斯而言无疑就是赤裸裸的挑衅。虽然俄罗斯对这些直接威胁国家安全的演习活动表达了强烈不满,但是美国及其北约盟国不为所动,之后继续举行的多国演习,让俄罗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俄罗斯素来被称之为“战斗民族”,面对紧逼家门口的威胁,俄罗斯肯定也不会坐以待毙。为了回击北约国家的强势压制,俄罗斯近期和自己的邻国白俄罗斯共同举办了“西方-2017”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行动,北约国家立即对俄罗斯的军演活动提出了批评与质疑,并表示俄白军演实际出动军队数量可能达到十万之众,演习的代号更明确透露了俄罗斯针对西方国家的决心。尽管俄罗斯同意在军演人数超过1.3万人的情况下邀请他国观察员观摩,但是美国和北约盟友仍然大肆渲染俄罗斯的“战争威胁”。

不过俄罗斯似乎不打算在军演的问题上作出任何妥协,为了鼓舞军心,俄罗斯总统普京还计划亲临前线视察军演效果,对于俄白两国军队而言,这将是一次极大的激励。普京曾经多次视察了俄罗斯大规模军演,作为俄罗斯现任总统,他向西方国家展示了俄罗斯永不屈服的强硬姿态。面对强势的普京,美国和北约盟国除了继续在经济和军事上围堵俄罗斯之外,实在也没有其它好办法了。

普京之所以敢于硬到底,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拥有仅次于美国的强大军事力量,而且虽然在常规军事力量方面俄罗斯不如美国,但是俄罗斯的核弹头数量却比美国还要多,稳居世界首位,俄罗斯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和陆基洲际导弹也是真正能够完全覆盖美国本土的大杀器。手中有了核大棒,俄罗斯当然不会虚了。即使北约已经进逼到俄罗斯门口,俄罗斯也断定这些军队不敢窥视其战略利益。

另一方面,虽然俄罗斯经济因为遭遇欧美制裁而处于低谷状态,但是要想彻底击垮俄罗斯的经济,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俄罗斯是一个自然能源丰富的国家,许多北约国家都需要从俄罗斯进口能源,也就是说如果北约想摧垮俄罗斯的经济,那么必将是两败俱伤。而俄罗斯通过输出能源,就可以把自己的经济水平维持在一定高度。即使美国试图通过操纵油价等手段来压制俄罗斯,也不可能让俄罗斯真正陷入困境。

众叛亲离!北约最强盟国宣布不站美国一边了

陆军是德国的招牌,规模在其国防军中也是最大的,总数为八万余人其中还包括近四千人的驻外部队;而陆军的豹2坦克更是被很多的军事媒体称为世界第一主站坦克,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装甲车辆和各型火炮,陆军实力在西欧各国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德国海军由于战败国身份的限制不能建造大型舰体和远洋潜艇,但得益于其强大的工业实力,其海军规模虽然不大但拥有的各型舰艇性能都十分优秀,而且在军火市场上的销量一直都很受欢迎。德国的空军在二战后一度遭到解散,不过不久之后东西德在苏联和美国的帮助下也相继建立了空军,但仍旧不能拥有攻击性武器,因此其空军中并未装备战略轰炸机。相较其陆军而言实力较弱,尽管其台风战机为英德合作研发,但其余大部分装备均需要向国外采购。

德国目前的联邦国防军现役部队包含海、陆、空三军以及依仗警卫军、联合后勤总部和联合医疗部队六部分,总数约二十万人,预备役部队也有数万人。德国的武装力量除此之外还包括两万余人的边防警察和海岸警卫队。

当地时间8月23日,德国总理默克尔接受了一次专访。在被问及如果美国和东亚地区的“某国”爆发一场战争,德国会不会自动站到美国的一边?默克尔立即做出否定的回应:“不,不会那样的”。

英、澳又出来搞事,试图打造亚太小北约

南海局势刚刚消停没几天,几股域外阴风汇聚一起已形成风球即将在南海掀起滔天巨浪。继美国勾结越南妄图重新搅乱南海局势之后,又有两个毫不相关的域外国家跳出来,妄图重启冷战机制打造亚太小北约,配合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利用南海问题遏制中国。

据《澳大利亚人报》8月16日的报道称,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未来有可能巡航南海”,并且还想重启冷战时期由英国主导的主要针对当时前苏联的“五国联防机制”,以南海为主要目标实施多国联合军事演习。此外,澳大利亚为了履行《澳新美安全条约》中的条款,开放达尔文港供美国海军陆战队进行成建制战斗部署,首批约200人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已经抵达澳大利亚,这将使澳大利亚成为继冲绳之外美国陆战队在亚太前沿的有一个重要据点。

在冷战巅峰期的1971年,为了应付前苏联强大的太平洋舰队南下亚太,由英国主导,纠集了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马来西亚等国签署了《五国防务协议》,建立了所谓的“五国联防机制”。主要就是为了帮助马来西亚抵御来自苏联的威胁。后来,随着前苏联解体,这个防务协定失去目标而变得名存实亡了。而现在,远在万里之外的英国突然要重启这个具有浓烈冷战思维的联防机制,未来这些成员国将在英国的主导下举行更多的涵盖陆海空的联合演习,并且明确其作用范围有可能涵盖南海,而且是以“马来西亚面临北方威胁”为假想,非常明显,那就是针对中国了。

与英国重启“五国联防机制”的冷战机制相互呼应的是,澳大利亚和美国凭借1951年签署的老掉牙的《澳新美安全条约》,开始在南太平洋布局,利用海军陆战队出色的机动能力对邻近达尔文的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实施有效的军事控制。《澳新美安全条约》再加上英国即将重启的“五国联防机制”的马来西亚以及新加坡等成员国,还有美国又拉上东南亚的越南,还有原先就不断搅局南海的日本以及正在和中国发生军事对峙的印度,这样,一个势力范围涵盖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南海的亚太版“北约集团”就形成了。

一旦这个由美英两国主导,澳大利亚当帮凶的亚太版小北约形成气候,这个强大的反华势力未来将完全扼守中国通往欧洲和中东地区的主要航线,随时可以在多个关键节点切断中国的海上生命线,这将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然而,这个看似美丽的梦想,若真想要实现并非易事。

首先是英国本身就是因为脱欧问题受到欧洲各国的孤立混不下去了,因此追随美国重返亚太本身就为了蹭热度,增加自身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一旦动真格打起来,最先溜走的必定就是英国,毕竟,皇家海军仅有的这点家底一旦打光了,首相也就只能下台了。即便是受“五国联防机制”重点“保护对象”的马来西亚,目前正在中国的帮助下热火朝天的发展经济,根本就不可能傻乎乎的自断财路去附和英国的那个还死抱着冷战思维不放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的所谓联防机制。

而作为打造亚太版北约的主导者之一的澳大利亚,本身就是想利用美国这个世界警长博上位,狐假虎威称霸南太平洋当世界副警长,但由于经济过分依赖中国,根本就不敢彻底挑战中国的底线。早先就因为区区6亿美元的牛肉被中国拒接,就把商务部长急的几乎要跳楼,因此澳大利亚再闹腾也只能是在中美两大国中间玩平衡,最大限度的赚取经济和政治利益而已,一旦迫使中国动真格,澳大利亚必定立马认怂,这也不是没有先例的。

没有拦截!中国飞行器轻易突破英国航母!

据英国广播电视公司(BBC)的一篇报道称,在不久之前一位英国的业余摄影师在使用无人机对伊丽莎白号航母进行拍摄时发生意外,这架中国大疆公司生产的四轴飞行器在空中拍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时遭遇了强大气流,无人机因为难以操控自动启动了防碰撞程序,之后降落到了航母的甲板上。

实际上根据该无人机本身的程序设定并不会降落在钢铁等材质的物体之上,不过由于航母甲板上覆盖着一层厚度很大的防锈漆,导致了这架无人机在程序识别上出现问题,最后直接降落在航母甲板之上。随后这名业余摄影师控制无人机再次起飞,意识到事件严重性的他去港口想要找到航母舰长或相关负责人说明情况,但只有武装守卫与他进行了短暂的“会晤”并告知他,没有人会知道这件事,所有舰员都上岸吃东西去了,整个码头也没几个人。而这架中国无人机不仅可以进行拍摄还可以携带一定质量的物品,如果携带爆炸物降落在舰上,后果不堪设想。在整个拍摄和降落的过程中,无人机没遭到任何人或设备的拦截,只在飞越附近一艘海军巡逻船时被舰上工作人员发现,然而这名工作人员在经过短暂的思考之后决定向无人机友好的挥挥手。

无独有偶,美国海军中央司令部官员麦康纳接受采访时表示,在13日晚美国的航母战斗群在海湾地区的公海正常航行时,一架伊朗的沙迪赫无人机“不安全且不专业地靠近”了美国航母战斗群,一度距离航母仅有几百米的距离。更关键的是其未按照国际海事惯例与法律开启导航灯,这让美军对突然出现的伊朗无人机感到大惊失色。随后美军尝试使用无线电与无人机的控制者进行联系也未得到回应,如此近距离的飞行很有可能造成与舰载机碰撞的危险。尽管这架无人机并未携带任何武器,但对于正在起飞或降落的飞行员来说,它的威胁已经足够大了。而这也并非是伊朗的无人机首次在公海上遭遇美军舰,几天之前伊朗的另一架无人机就曾靠近过准备降落的美军F/A-18战斗机,最近距离一度只有30米,美军战机不得不做出避让。

中国航母技术又添一高新技术

据相关媒体报道,我国的航母技术又获得了一个高新技术——支持战机进行弹射起飞。一般的战斗机,我们都知道他是要在起飞跑道上进行短时间的加速,达到最小起飞速度后,才可以具有起飞的动力,最终飞上天空。

而弹射型起飞,就表示飞机的起飞不需要很长的跑道来进行加速,通过弹射装置的瞬间加速,达到飞机的起飞速度,而这一技术是航母的跑道也减少了其压力,所以他在航母上备受欢迎。

而中国在最近研发的一款战机上,就应用了这一高新技术,究竟是哪一款战机呢?据了解,这一架改进的战机,十有八九就是我国的歼15的改进机型。那么为何是使用歼15进行改进,而不是我国最新的歼20战机呢?更好的性能不久可以更好地胜任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吗?

其实使用歼15进行技术改进,这时因为我国歼15的技术足够完整成熟了,如果是歼20的话,因为刚刚才生产出来,不免存在一些没有发现或者已发现的一些技术问题。

而对于歼15战机来说就方便很多了,仅仅需要改进其起落架的强度问题,就可以初步完成弹射发射了。因为战机的起飞速度高,所以在弹射的同时,歼15会把发动机的动力开最大,再加上其战机的巨大重量,所以起落架的承受能力就十分巨大,而且直接关系到战机能否起飞。

日本造最大航母,17个小时就被击沉

信浓号最开始是日本开工建造的大和级战列舰的第三号舰,但是建造进行到一半时被改造成航空母舰。改装后的信浓号具备了只有战列舰才具有的厚重装甲和精细水密仓结构,加上体积庞大信浓号可谓当时的最强航母。作为当时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舰,可以说威力非常强大,但是它的寿命却不长。在它的第一次正式出航中,仅仅航行了17个小时便被美军潜艇发射的4枚鱼雷击沉,创造了世界舰船史最短命的航空母舰的记录。

原本作为大和级战列舰的第三号舰的信浓号,为什么会突然被改成航空母舰呢?这要从当时的局势说起。当时太平洋战场上美日双方打的难分难解,纠缠到1942年6月终于迎来了决战的时刻,在中途岛海战当中,日本联合舰队一败涂地,不仅损失了四艘主力航空母舰,而且还失去了一大帮精锐的海军航空兵和舰队官兵,可以说日本航母战力损失殆尽,为了弥补航母战斗力的不足问题日本只好把大和级战列舰的三高军舰“信浓号”改装成航空母舰。

这艘战舰造价昂贵,报价曾高达2.8亿日元,它的总价格赶超大和级战列舰,这么贵的战舰,自然自身实力也低不到哪儿去。满载排水量高达71890吨,在当时可谓是排水量最大的航母了。它拥有巨大的飞行甲板,能搭载40多架舰载机,相当于今天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水平,加上它继承了战列舰强大的装甲防护能力和船体抗沉设计,更是威风凛凛,实力不凡!

日本信浓号是在横须贺军港转移到吴港的途中被击沉的。如此强大的自身实力,怎么就在仅仅航行了17个小时便被美军潜艇发射的4枚鱼雷击沉了呢?为什么会这么不堪一击?究其原因,这艘航母有很多细节问题都没有完工,为赶工期尽快投入战场。不少水密舱的门无法关紧,甚至根本没有门,造成大量海水的进入。它的很多水密仓大门是不能关闭的这几天导致水密仓形同虚设,此外它的排水系统也没有造成制造,进水过多是没有办法排出去的,其后由于长时间的战斗导致人员损失严重,尤其是作战的损管人员严重不足,船上搭载的很多都是没有受过训练的船厂工人,这些人根本不具备战场损管的能力。水兵素质很差,在初期还能在统一指挥下排水。一旦舰只发生一定程度的倾斜,立即失去了勇气,全部乱作一团,四散逃命,造成舰只失去有组织的抢救。

日本主动向中国奉上52亿?

从大清开始,中国海军就被日本长期欺压,当然,那个时候的名称是北洋舰队,这曾经是中国的耻辱,不过如今的中国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中国海军的威名已经是世人皆知,近两年中国海军的迅速发展还是令许多国家震惊的。而近期有日本媒体报道称,尽管日本多项技术都比中国更先进,但是日本造船水平却已经落入中国之后,这也是今年6月底日本将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建造任务交给中国的原因。

据悉这款订单总金额高达52亿,日本这一次将其交给了沪东中华造船厂。多年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对中国不断打压,对中国实行了多种技术封锁,包括武器装备、极端技术以及重要物资等等都不可以输出中国。一般情况下很少有西方国家会和中国合作,但是在中国科学家的多年努力之下,如今这种情况已经即将被打破。

毕竟打铁还是需要硬道理的,在今年5月份,中远发展货轮在靠近美国港湾的时候,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围观,甚至还有媒体报道20万吨中国巨兽侵入美国!这艘货轮的出现,让美国等西方国家明白,自己真的是小看中国了。

不过这一次日本居然主动向中国奉上52亿,还是令人十分意外的,毕竟中日之间的渊源已经太深、太久了,对此许多军事迷认为,中国自然不会惧怕任何国家,不过在面对某国的时候,必要的警惕还是要有的。

日本花了50亿依旧买不到核心技术

别看日本如今牛气哄哄,似乎已经成为世界前列的先进军事大国,但是早在多年之前,日本也有过逊色于中国的时候呢。在二战结束之后,因为日本属于战败国,所以一时间受到了许多方面的压制,再加上经济等问题,发展一瞬间就缓慢下来,而中国正是在这段时间奋发图强,最终在太空装备、大型驱逐舰等方面超越了日本。

不过众所周知日本人是极其狡猾的,看着中国发展迅速起来,心里也十分着急,不过他并没有对中国的武器装备明争暗抢,而是打着共同研究的旗号,希望中国可以将自己优秀而先进的武器出口给他们。

虽然借口是共同研究,但是当时日本在这些方面的水平都是追赶补上中国的,中国怎能会给他武器,让他再来攻打自己呢?之后日本又想了个办法,想要购买中国舰艇,本来中国同样是不想理会的,后来经过多次的试探和协商,最终这项合作还是成功了。

日本属于岛国,自己本身是没有天然气的,都靠各种舰船来回运输才足够使用,而日本从中国购买的正是LNG运输船,这种舰艇每次都可以装载7.5吨天然气,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几乎不会产生任何耗损,为此日本花费了50亿人民币,之后日本竟然还想要其中的核心技术,这一次中国说什么都没有答应。

美国研究了28年的核心技术,被中国国宝成功攻克

美国新一代航空母舰“福特号”从开建以来,就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尤其是那10万吨排水量,简直就是一个十足的“海上巨兽”。

据了解,“福特号”航母至今共花费了130亿美元,是中国首艘国产航母的4倍有余,至少可搭载75架飞机,同时全舰采用了60%的新技术。

当然,最令人期待的还是电磁弹射,作为世界上难度最大的技术之一,美国总共花费了28年的时间去研究,航母上拥有电磁弹射无疑是各国海军的梦想。

2008年4月,美国“尼米兹”级“乔治·布什”号航母服役,采用的是相对老式的蒸汽弹射器;到了2017年,“福特”号便开始启用电磁弹射器。

这样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舰载机的日出动量大幅提高,由原先每天120架次增加到每天160架次;其高峰出动量也由原先的220~240架次/日,增加到270架次/日。

不过,再先进的技术,也难保不会出岔子,特别是对于“福特号”这种“用金子堆起来”的航母来说。

首先是电磁弹射器,不能够弹射挂有副油箱和重挂载物的F/A-18E/F“大黄蜂”战斗机以及与“EA-18G”电子战机。

同时,还有电磁阻拦系统,按照设计要求,该装置在舰载机着舰的过程要吸收70%的冲击力,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仅仅只能吸收50%的冲击力,导致舰载机无法在甲板上正常降落。

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福特号”航母上电磁轨道是开缝的,电磁弹射系统在工作时会带来强大的电磁脉冲干扰,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妥善的解决,一旦开机,无疑于自己中了一颗电磁脉冲炸弹。

最近,中国也传来了关于电磁弹射上舰的消息,马伟明院士在上海大学演讲时,公开表示中国的第三艘航母已经开始进行电磁弹射和蒸汽弹射的对比测试。

并且在演讲的PPT中,还出现了歼-15采用电磁弹射起飞的画面,在不到10秒的时间里,重达30吨的歼-15轻松起飞!

按照马伟明院士的话来讲,“我们仅仅用了美国1/5的时间,就把电磁阻拦做完了,有了电磁弹射的技术,阻拦还难吗?弹射和阻拦是一个正一个反,解决了正,解决反不就容易了吗?”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日的央视纪录片中,还特别表扬了马伟明团队,包括电磁阻拦器、电磁鱼雷发射、电磁炮,舰艇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等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其中电磁弹射、拦阻装置已经和美国处于同一水平,随时可以上舰!

很显然,“福特号”首先装备了电磁弹射系统,肯定也会遇到诸多问题,中国只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就行了。

很多军迷朋友们认为“电磁弹射之父”马伟明院士的突破已经毫无问题了,但实际上等到我们真正应用起来,也会遇到诸多的困难。

不过没关系,古人早就教导过我们:欲速则不达!况且中国拥有许多像马伟明院士这样的“国宝”科学家,国产航母都有了,电磁弹射+核动力还会远吗?

要知道,西方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对付我们了,不封锁技术,我们5年就可以攻克;封锁技术,我们3年就可以突破,简直就是BUG一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