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毁灭一个文学家的方式有两种,一个是“捧杀”,一个是“骂杀”。

我觉得,毁掉一个孩子未来的方式也有两种,一个是“溺爱”,一个是“打骂”。

关于“打骂”的教育方式,很多家长是非常赞成的,所以我这篇文章写完后,可能是要被很多人骂的。

即使如此,我也要再次强调我的观点——打或骂,都不是真正的教育,而且,当你对孩子进行“打骂”时,已经宣告了你教育的失败,说明你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教育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谈谈“骂”的“教育”。

我们一直这样教育孩子:“骂人是不对的!”“因为你骂人,所以我才打你的!看你以后还敢骂不!”

是不是很搞笑?

我们都知道,“骂人”本身就是文化修养欠缺的一种表现。作为教育者的家长和老师,更不应该用这种错误的方式来对待纯洁、善良而弱小的孩子。更何况,很多情况下,当孩子被骂的时候,他并没有犯错。

骂人,是用肮脏的语言、愤怒的表情和张牙舞爪的动作来吓唬别人的一种方式,是对他人尊严和人格的践踏和污辱,是个人情绪的一种宣泄,是把自己的愤怒转嫁到他人身上的一种无能的表现,是对“父母”和“教育”这两个神圣词语的极大的亵渎。所以,无论从主观愿望还是客观效果上来说,“骂人”都与“教育”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我们不再讨论它。

再谈谈“打”的“教育”。

其实,喜欢骂孩子的家长,往往也喜欢打孩子,因为两者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个人情绪的一种宣泄,当然,也都是错误行为的一种示范。

我们可以发现,试图通过“打”来教育孩子的家长,往往都是在孩子最需要教育的时期,并没有尽到一个家长应尽的教育职责——或缺少责任,或缺少陪伴,或缺少方法。然后他们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把最后的希望都寄托到“打”的教育方式上。

这是多么可恶的家长啊!

孩子挨打,一般有三种情况:

一、性格原因——太调皮

很多孩子被打是因为太活泼了,喜欢做很多家长不让做的事,比如喜欢说话,喜欢乱跑,喜欢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导致家长心情烦躁,然后被痛打一顿。

这种“打”和“骂”一样,都是家长的“迁怒”行为,都是无效的教育,甚至是有害的教育。性格的活泼,并不是一种错,孩子需要的是家长告诉他怎样把握好分寸,而不是一顿拳脚和棍棒。

二、学习不认真或者成绩不好

学习不认真都会挨打,成绩不好都会挨打,这真的是太滑稽、太可笑了!

孩子不认真学习,原因很多,或是性格活泼静不下来,或是读书少对学习兴趣不浓,或是基础弱跟不上别人的步伐……而任何一种问题都不是通过“打”能够解决的,否则,就不需要学校、老师和教育了,家长们都挽起袖子握紧拳手狠劲地打就可以了。

实际情况是,孩子被打后,会更加对学习产生恐惧或厌恶情绪,成绩往往是一落千丈!更可怕的,有的孩子会因此心理更加自卑,性格更加偏激,情绪更加暴躁,这是孩子人生的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会被引爆。

三、品质问题——偷窃、说脏话或骂人、打人

当孩子的品行出现问题时,尤其当这种行为给家长带来麻烦时(注意:往往并不是家长发现孩子的品行有问题,而是因为孩子的行为对他人已经造成身体或人格的伤害并且给家长带来麻烦的时候),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然后就试图用“打”的方式来解决。

在国外,很多国家的法律是严禁父母打骂孩子的,否则孩子可以报警,父母也相应地要受到法律的惩罚。但是在中国,孩子“骂人”或“打人”时,家长却可以通过“骂”或“打”的方式来对孩子进行教育,是不是很搞笑?不让孩子做的事,家长却可以任意地施加到孩子身上,这究竟是正面的“教育”呢,还是错误的“示范”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经常和一些家长聊天,问他们:“你为什么打孩子呢?”

他们的回答理直气壮,往往又惊人的一致:“不打,他记不住!”

我吃了一惊,然后就想:如果“打”能让孩子记住你说的道理,如果“打”能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打”能够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那么,作为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的家长,你是不是本就非常“欠揍”呢?为了帮你成为优秀的家长,为了让你记住“要科学地教育孩子”这一简单的道理,是不是要让孩子也来揍你一顿呢?

其实,这一切本都可以避免。

因为,有一种比“打”或“骂”更有效的教育方式,那就是“防患于未然”。

如果你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关注他的成长,如果他做错了事你在第一时间用威严的目光或坚定的话语阻止了他,那么你的孩子就会渐渐分清是非对错,就会逐渐养成很多良好的习惯,就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反,如果你根本没有注意到他犯了错误,或者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下,孩子并没有因此警觉或者害怕,那么一个个坏习惯就会渐渐养成。而等到他长到七八岁的时候,这些坏习惯就会成为他们性格的一部分,连着皮,带着筋,很难剥离……

所以,当你觉得孩子犯了错需要打骂的时候,其实你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教育时期,这时候的 “打”或“骂”已经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了。你需要做的,一是忏悔,二是改变,三是心甘情愿地品尝自己亲手种下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