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去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海边的曼彻斯特》。

看这部电影是因为我朋友圈有个男投资人说自己把这部电影连着看了两遍。

我想:值得二刷的电影应该是不错的吧,而且还是部小众文艺片。

而且这部电影豆瓣评分8.6,IMDB评分7.9,烂番茄指数95%,可以说是一致好评。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连电影的剧情都没了解、预告片也没看就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

在冷气十足的电影院哆哆嗦嗦地做了两个多小时后,我只能用“一丧到底”来形容这部片子(以下有严重剧透)。

这里“一丧到底”的“丧”,指的是现在在中国90后中不断蔓延的“丧文化”。

根据网络释义,丧文化是指一些90后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而难以自拔的状态;他们丧失心智,漫无目的,蹒跚而行,没有情感,没有意识,没有约束,只能麻木生存下去的行尸走肉。

明明是部美国片,《海边的曼彻斯特》怎么就传神地表达了中国90后的“丧文化”了呢?

片中的男主Lee是个生活颓废的公寓清洁工,住在波士顿的一个地下室里,每天过着庸庸碌碌地生活。然而哥哥去世的噩耗让他不得不回到留有自己惨痛记忆的故乡——离波士顿几个小时车程的海边小镇曼彻斯特。

原来几年前因为Lee的疏忽导致自家房屋起火,除了老婆Randi被消防员救了出来,Lee的三个孩子全部在那场大火中身亡。Randi因为这件事和Lee离了婚,Lee也成为了小镇里被大家唾弃的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后悔莫及中悲痛欲绝的Lee离开了小镇,去波士顿成为了一名公寓清洁工。这次哥哥的死让他被迫再次回到他的伤心之地,而且根据遗嘱他还继承了哥哥儿子Patrick的监护权,这让他十分困扰,因为他并不想呆在曼彻斯特这个不断唤起他悲痛记忆的地方……

片中有很多细节将男主Lee身上的“丧”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他听到自己工作的公寓里一个租客对自己有好感却假装什么都不知道;他在酒吧里喝酒,坐在他旁边的美女和他搭讪他毫无兴趣,对方为了制造话题故意把酒洒在他身上他也无动于衷;回到小镇后,哥哥的儿子Patrick将自己女朋友的母亲介绍给他,对方穿了一件低胸上衣和他聊天,他也只是顾左右而言他;前妻Randi特意找到他并表示自己还爱着他,但他表示不想再提到之前的事情,并迅速找了个理由离开了……

男主Lee的年龄也就30多岁,之前的经历却让他已经无法对感情提起兴趣,他用冷淡来对待一切,将自己的内心封闭了起来。

虽然和哥哥儿子Patrick相处的过程中他慢慢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也开始担当起一个长辈的责任,但最终他还是选择离开曼彻斯特,回到波士顿继续当他的清洁工。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一直以为这会是一部励志片,片子最后Lee会从悲痛中走出,重新过上精彩的人生。

但这并没有发生,电影的剧情选择了一丧到底。

这是一部没有反转的电影:主角继续带着过去的悲痛活着,没有逆袭,没有励志……

看到豆瓣上一条评论说:男主选择了不去和自己的过去和解。

的确,谁说每个人都要和自己的过去和解?谁说每个人都要逆袭?不和解行不行?不逆袭行不行?就这样过了行不行?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另一部被称为“励志片”的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有人跟我说:这部电影你一定要看一下,真的好励志!

等看了我才发现:妈蛋,又是部假励志片!

片子里女主的一生就是在“被人打击——振作起来——再次被人打击”的循环中周而复始,最后被人打死终于进了天堂……

我靠,这是哪门子的励志片?这明明炒鸡悲观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两部片子都是评分超高的哦!大概现代人已经看腻了成功学鸡汤、灰姑娘变公主、败犬反转登上人生巅峰的励志片了,需要这种一丧到底的“反鸡汤”电影清一清肠胃。

仔细想想,一丧到底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马云一样自带鸡血还天天给别人灌鸡汤打鸡血的。

有句反鸡汤说得好:“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很轻松。”

时不时丧一把,在家里葛优躺一躺。至少这些时候我们不用装出一副自己很努力在成功之路上奔波的错觉……

想获得金融女王收集的《行业干货大礼包》吗?请在金融女王微信后台(ID:FintechQ)回复关键词“大礼包”获得下载链接。

我们猜你还喜欢看:

《地球没了你照转,那还不如去旅行》

《老罗认怂了,我要跟他学习》

《你在聊七夕,我却想聊聊当“单身化”这个全球新常态》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或者给我们投稿:

-在“金融女王”微信订阅号(ID:FintechQ)里留言;

-发邮件到fintechqueen@163.com;

-搜索微信号“DingDing_TheQueen”添加金融女王个人微信(加微信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添加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