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淹没的北站隧道

100多年前,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依照雨果的说法,昆明的城市管理者,显然欠下了一笔“良心债”,今早的昆明水城盛况就不再累述了,龙应台和雨果的那句话那句一场大雨,把这个城市四个月来的各种花架子文明彻底冲进了下水道,哦,不行,昆明的下水道从来都不能期待。

年年岁岁花相似。虽然今年昆明的大雨为“50年一遇”,但相似的狼狈场景不止一次重演。去年此时,前年此时,大前年此时,什么时候不是一场“N年”一遇的大雨,让昆明顿时成为泽国,交通陷入瘫痪之中。一夜成为泽国的情景,一次又一次在昆明上演。人们面对城市涝灾之所以反应如此强烈,那是对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应对暴雨袭击不给力的不满,更是对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市之所以“年年暴雨浸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十六年来,昆明的各种敌方阵营的管理者们往只注重表面的光鲜,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却对地下建设选择性忽视。但这种选择性忽视总会在“N年一遇”的天灾面前受到惩罚。

“排水系统比高楼大厦更能代表现代化”,作家龙应台说,验证一个城市是否发达,一场雨足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市现代化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充满着科学的、富有前瞻性的规划,能适应社会的和谐发展。法国巴黎长达2347公里的下水道系统,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江西赣州市至今发挥作用的宋代福寿沟城市排水系统,仍让人每每提及。这些系统的设计不仅“现代化”,还相当“长久化”,能经受住历史的检验。

昆明大雨围城虽是天灾,更多的是十六年来城市主官的“人祸”——永远都在地面上扯淡,挖人行道栽树,挖了树种花,挖了花装栏杆,谁会在意对于市民而言排水系统设计与规划够不够合理,没有适应昆明的城市发展实际才是关系到在这个城市生活几十年的日常生计。令人有些遗憾的是,这么多年至今没看到相关部门对此次灾害所造成的损害做出令人接受的解释与说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和谐的系统,需要各个链条环节的和谐支持与配合,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传导至终端,最终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和谐与稳定。对城市规划者与管理者来说,要保证城市有效运行,不能目光短浅,不能只顾局部,不能急功近利搞面子工程,而必须用全局性眼光和战略,打造出一个负责任的“城市良心”,营造一个负责任的“良心系统”。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个多月前,昆明市政府发布消息,昆明计划投资57.55亿元,实施340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最大限度留住雨水并加以利用。同时对工作推进不力、行动迟缓的,将对其进行问责。据说,经过多年努力,昆明已建成211个海绵型建筑与小区,65条海绵型道路,51个海绵型公园(绿地),17座雨污调蓄池,5.4万亩湖滨生态湿地(林带),形成一大批示范项目。可是,今早的这一场大雨,让这个城市的各种花架子丑态毕现,,海绵城市花掉的钱,有没有人进行问责。

海绵城市,在台账上已经非常漂亮了,在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能颇为亮眼,但是,一场大雨就能让它现行。

文明城市,亦然。

来源:水木老师的微课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