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发展使传统流通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但也正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纵深推进,为流通创新带来了巨大动力。

“互联网+”引领流通变革

拥抱互联网,是否为专业市场走出困境的出口?

流通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关键环节,为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流通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并且,作为传统产业的流通业,其自身同样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痛点,亟须通过转型创新加以解决。

这其中,包括批发、零售及一些生活服务业在内的实体流通企业,由于经营方式较为传统,多以物业租金收益或联营扣点方式为主要盈利模式,无法从商业经营本身获利,这局限了其根据消费者需求对经营模式进行转型创新的探索。

随着发展环境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在互联网技术的引领、渗透和带动下,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流通企业,都在积极开展基于“互联网+流通”的创新探索,呈现出大范围、宽领域、多渠道、全链条、深层次流通创新的总体特征和趋势。

一是从标准化程度高的商品向复杂商品和服务领域拓展。

二是从单纯的线上创新向线上线下融合创新转变。

三是从批零环节创新入手向全流通链条互动创新转变。

四是从技术驱动为主向多要素共同驱动转变。

五是从大型企业创新示范到各类型企业共同创新创业转变。

六是从城市到农村再到跨境市场的大范围创新覆盖。

我国的专业市场如今已告别快速扩张的发展阶段,市场数量开始下降。随着流通渠道加快重构,批发市场的发展空间受到了多重挤压。

从工业品专业市场的现状来看,当前工业品流通渠道日趋多元化,外资批发商业的进入、大型生产企业主导的自营渠道和零售企业采购一体化,使传统工业品专业市场发展空间面临多方面的竞争。

加之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加速了专业市场的调整退出并且,于专业市场自身来说,其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在我国,专业市场一般是由批发市场企业提供经营场所和物业服务,以出租、出售商铺的方式吸引大量中小微企业或批发经营商户开展批发交易,由于不涉及批发业务,其在市场发展和经营创新方面的动力不足。

另一方面,由于专业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大量经营者为个体商户或私营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使得专业市场“小、散、乱”的问题异常突出,在专业市场租金日益高昂、客流资源不断分流的背景下,大量小微批发业者的经营状况恶化,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方式。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专业市场转型创新的共识和主要方向。应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电子商务实践的市场数量快速增长,探索的路径与方式呈现多样化格局,网上交易规模也逐步放大。

“互联网+”与专业市场的创新转型

我国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应用开展的类型,大致可归结为三种:

一是专业B2B电子商务平台创新,形成线上专业批发市场。如:服装领域的“衣联网”

二是专业市场自建电商平台,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批发市场。如: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义乌购”

三是专业市场与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合作,探索线上批发新业态。如:阿里和杭州服装合作

综上三种融合发展模式看来,批发市场与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合作,能够较好地实现线上线下市场的对接与互动。不仅为商户拓展了新销售渠道,吸引了更多采购商户,实现了全天候在线经营,而且更加精准地实现了供求对接,有效地消除了大量存货、尾货,为线上交易提供了货源品质、安全追溯等方面的保障,提高市场的整体交易效率,也为批发市场进入全球市场提供重要通路。

“互联网+”线上线下互动融合

最后,总结一下 以“互联网+”为契机加快流通创新的几点思路:

一是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模式创新,促进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向纵深发展,实现电子商务对各类商品流通活动的全覆盖。

二是线上线下互动创新,拓展流通发展新途径。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流通主体的比较优势,促进专业化分工和加强合作互动,引导跨界资源整合,特别是电商企业、平台企业与实体流通企业进行合作、联盟和兼并重组,实现信息、顾客、商品、服务、配送等线上线下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三是上下游环节对接,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全新供应链体系。电商平台发挥引领作用,加快拓展供应链服务,引导带动供应链企业、商户实现互动和一体化发展。

四是打造新型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加快新型流通服务的专业化发展,重点支持电子支付、信用、物流、检验认证、大数据共享等第三方专业服务的发展,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及流通领域的生态环境。

五是加快提升流通领域信息化水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流通企业。

六是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互联网+”流通创新补齐短板。

七是建设面向“互联网+”治理体系,实现线上、线下公平、衔接的监管规则,推进体制机制方面的一系列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