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的窗扉里,一杯茶随着热气的升腾,清香之气淡淡溢出,一片瓦当的故事在我们的耳边徘徊,一位恍若从厚重历史中走出来的老先生在茶烟中若隐若现,时光仿佛就此停止流动。

一、结缘瓦当

蠢疯先生与瓦当结缘是一个偶然,是被瓦砸出的缘分。23岁的某一天,他走在一条胡同里,一片瓦差点砸到他的身上,当他捡起来一看的时候,发现竟是一个精美的“福”字!

蠢疯先生真正意义上找到的第一片瓦当,是在河南浚县,一座历史名城。那个时候,交通不便,早上五点出发,下午五点才到。在交通这么不便利的情况下,蠢疯先生来到了浚县,他背个包,走在一条叫梅花巷的老街上,里面青石铺路,非常有诗意。路边的砖瓦一摞摞的成了孩子们的玩具,被丢的满街都是。蠢疯先生走在那条路上,一片瓦当滚到他的脚前,他一踢,发现那瓦上好像有字,捡起来一看是隶书写的“姜太公”三个字,非常漂亮。这片瓦当是蠢疯先生在真正意义上寻找到的第一片瓦当。他说:“这一切都是天注定,我看到小孩子们在那儿玩,抬起脚踢那个瓦的时候,是六岁;我看到那个瓦的时候,是二十出头;当我看到上面的字,拿起来放进包里的时候,是六十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7年的时候,蠢疯先生的一位朋友来到他的工作室,看到满院的瓦当,问:“老蠢,你这儿瓦当有人物图案的吗?”蠢疯先生觉得很惊奇,人物的?收集这么久,我还从没有遇到过。朋友很肯定的告诉他:“我这有三块这样的瓦。”蠢疯先生来到朋友的家,看到了那个瓦,果不其然,三个人物一条龙。时间向后推移到了2010年,在山西的皇城相府边上的一个古村,要被开发利用,蠢疯先生的徒弟刚好在那里,便从那儿买回来一片瓦模,模具里面是反的,没法看清里面的图案,先生也不甚在意。偶然间,蠢疯先生的一个做泥塑朋友来玩,蠢疯先生便找他把那个模具里的图案印出来看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正好也是三个人物一条龙的图案!正是那个瓦的模具。时间再往后走,到了2013年,蠢疯先生又一次出去寻找瓦当,走了三十多天,一直到大雪封山,只好往回赶,往回赶的时候,出了车祸。在一个小城滞留修车,一直到晚上才修好。他们又马不停蹄地出发,山路崎岖,走了一晚上。当天蒙蒙亮的时候,他站在外面,往下一看,看到一座古庙,就像从古画中走出来的一样,披着皑皑的白雪。蠢疯先生决定去看看,一番跋涉,来到古庙前,上面却没有一片瓦,先生围着寺庙走了走,却不小心一脚踩空,掉到灌木丛中。缓缓气 ,眨眨眼,发现枯树枝上似乎有什么东西,他慢慢坐起来,抬头努力地去看枯树枝上的东西,发现一片完完整整的瓦!图案,也是三个人物一条龙。可能这就是缘——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却是同样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蠢疯先生三十多年与瓦结缘的日子中,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他说,他这一辈子可能也就做这一件事了,收集瓦当,保护瓦当。同时,我们也有幸看到了拓印瓦当图案的过程,将一片片瓦上的图案拓印下来,也许有一天瓦会风化破碎,这些拓印下来的图案会证明,它们曾经存在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天生的艺术家曾经的叛逆青年

“它是温暖的,感性的,有生命的。”蠢疯先生说,“我要通过自己的创作让人们对瓦当的认识,回到原初,回到它们曾经的岁月。”就像是回到他年少的放荡不羁的叛逆时代。

他对祖上传下来的医学不感兴趣,也不甚喜欢父亲教他的书法,那个时代,除了被标上叛逆符号的音乐和美术,其他均入不了他的眼。

先是拥有了艺术家的叛逆特征,留一头长发。玩音乐无畏于旁人背地里的冷嘲热讽,考美术却落榜,晚上喝醉酒便和一伙好友脱光衣服在马路骑车吼叫。

从1999年开始,他陆续放弃掉效益良好的文化公司和遍布各地的数十家店铺,走上了民间文化抢救的漫漫征程。十余年来他走遍了全国十余个省市,徒步走访了近万个村镇,风餐露宿,披星戴月。蠢疯先生是个极有想法的人,可能晚上刚和老友喝过酒,大半夜的灵感一现,从床上爬起便出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叛逆青年到“文物抢救的愚公”,今昔的转变频率太快,措手不及之余只剩无限感叹,他使手中的瓦当成为烈火中涅槃重生的凤凰,改变了人们对艺术品局限的认识。蠢疯先生以文物危机的奉献性出发点坚持十余年来,我们以什么理由将自己置身于旁观之境?他游历考察我国各地近8000个古村落,搜集抢救各类民间文物20000余件,并一直致力于这种可持续性的行为作品。

有人笑蠢疯先生太傻,放弃金钱只为瓦当这么个破玩意儿,蠢疯先生也只是笑笑并不多说。“千万别小看瓦当,它其实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种代表,里面融合了佛家、道家、儒家等各家的文化。别看瓦当的图案如此之多,但研究之后你会发现,同一个时期的瓦当图案会比较相似,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来讲,瓦当的图案也代表着这个时期的人们的想法或是愿望”蠢疯先生很是认真地向我们说到。

人们赞美大自然的神奇,喜欢大自然的生动和灵性。瓦当的制作也体现了这种与自然的亲近,通过工匠们的塑造营造出与泥土相似的厚重和质朴,这种不加修饰的简朴却给人们带来一种贴近自然的灵动感。其实人们对于瓦当的研究与收藏,早在金石学较为发达的北宋时代就开始了,此后的南宋及元明皆有记载,清代时人们对瓦当的研究达到高峰。而在一代又一代的瓦当研究与爱好者的努力下,如今瓦当也成为大众喜爱的装饰品和收藏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寻找灵魂

我们曾不仅一次的问起过蠢疯先生“您这样做是为什么?”先生也不厌其烦的回答我们,并且答案始终如一:“寻找灵魂。”短短四个字却仿佛蕴含了数不清的言语和道不尽的沧桑。我永远记得先生在说出这四个字时的目光,坚定而又充满了向往。在场的我们,无需言语就可以感受得到先生目光里暗含的那一份情感,也正是这一份情感让我们动容不已。也许,你会和我一样,一样疑惑“什么叫寻找灵魂?”别急,来听听蠢疯先生的理解:“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就像我,一直不停的寻找瓦当并收藏它,在这过程中,会遇见许多人,许多事,也有很多人问过我你为什一直在做这一件事,我也告诉他们我在寻找灵魂,聆听心灵的呼唤,遵循内心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聆听心灵的呼唤,遵循内心的选择。就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试问在当今社会,又有几个人敢拍着胸口说自己做到了?大多数的人无视甚至是从来没有注意过自己的内心,他们像一个木偶一样日复日,年复年的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任凭自己的心灵慢慢风化直至腐朽。无疑,这是可悲的;而更可悲的是,有些人听见了灵魂的召唤却依旧选择了忽视,这其中也许存在太多令人无奈的理由,但终究只留下一声叹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窗扉依然明亮,先生依旧坐在窗前不急不慢地品着手中的香茗,身上带着一丝满足,一丝不知名的喜悦。也许是,忆起了过去的某一段甘苦共存的岁月;也许是,瓦当博物馆有了新的进展;又也许是,先生正和灵魂在悄悄地交流着。

个人简介:

蠢疯:原名孙春峰,独立艺术家,开封汉铭瓦当博物馆馆长。近十余年来,完成着一件可持续性的行为作品——游历考察我国各地近8000古村落,抢救性搜集各类民间文物20000余件,并利用这些不可再生性的人文物质有机地进行装置性艺术呈献。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指导老师:高红波

文|龙昱冰 张清雅 徐雅兰

编辑|管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