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近日,记者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等话题,采访了专家学者。

农村贫困人口大规模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一个个普通中国人、中国家庭的生活变化,共同绘就了国家经济繁荣和文明进步的画卷。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引领,我国发展取得明显进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提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贫困人口持续大规模减少。2013—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年均减少1391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至2016年底的4.5%。农村贫困人口的大规模减少,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改革,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更便利了,许多贫困地区孩子们上学条件改善了,老百姓异地办理身份证不用来回奔波了,一些长期无户口的人可以登记户口了,很多群众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这一切,让我们感到欣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心和帮助贫困人口和有困难的群众,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全面深化改革稳步向前

(邓纯东,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邓纯东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规划的宏伟蓝图和战略布局的一部分,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和宏大历史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定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

五年来,各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一系列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陆续出台。随着改革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教育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关注民生,稳步向前。

五年来,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充分彰显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追求。

社会发展达到新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实践在深度、广度上大力拓展,理论在继承中创新与发展。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起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面实施强军战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发展理念到发展目标,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使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使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展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领域,具有全方位、系统性、整体性、深刻性的鲜明特征。”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院长白玛朗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任保平,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新的历史起点,是指今天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开始新的征程。”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任保平谈到,这一新的历史起点,立足近40年改革开放的坚实基础,依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力支撑,由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及其成就夯实打底,已构筑起具有丰富内容、具有广阔空间、具有远大前途的坚固平台。

(曲青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主轴和一条主线。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就要对标和找寻这五年在主轴和主线上的历史坐标点。因此,要把这五年放到改革开放近40年的历史中去认识,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历史中去认识,放到党的90多年的历史中去认识,放到近代中国100多年的历史中去认识,进而放到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中去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延安大学副校长王刚说,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已跨过了最初以摆脱贫困、解决温饱为目标的阶段,正朝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奋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当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与“逆全球化”思潮抬头时,坚持开放发展的中国毅然敞开胸怀,拥抱世界。从北京APEC会议到杭州G20峰会,再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努力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当代中国的实践创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正以高频度、高效率向纵深推进。而与实践创新相伴同行的理论创新,同样硕果累累。曲青山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党和国家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中国共产党不仅重视理论创新,而且善于运用党的最新理论来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在宁夏社会科学院院长张廉看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容和思想内涵,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新水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五年来,从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推动文明多样性,从“一带一路”倡议到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从合作共赢到包容互鉴,中国正在为世界描绘出一幅充满希望的新图景。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采访学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当前,站在历史新的起点,肩负新的使命,我们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坚持以发展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记者 陆航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张卓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