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小黄车ofo宣布正式进入牛津。此次将在牛津首批投放100量单车,后续将根据用户需求再增加投放数量。配备最新一代“天王星”智能锁,用户通过App扫码就可以免押金用车,收费标准为每半小时50便士(约合人民币4.3元)。本周,ofo还将在剑桥发布适用于英国市场的新车型,在安全和性能上进行了升级,更加符合英国用户的使用习惯。

同时,ofo还成为了首家获得Bikeplus英国共享单车管理协会认证的无桩共享单车企业。Bikeplus英国共享单车管理协会主要是负责设立共享单车的行业规范,制定行业标准,协助英国当地以及欧洲其他城市政府进行共享单车的监管与规范。ofo获得Bikeplus认证,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政府监管机制,确保同时满足用户和相关管理部门的需求,从而进一步在欧洲市场拓展。这是ofo出海取得的一个不小的成绩。

在美国市场的动作稍早一些,8月17日,ofo宣布进入美国西雅图,并且初步投放了1000辆单车。戴威表示,全世界都需要这种交通解决方案,他们要解决城市地区“最后一英里”的交通问题。

供应链生长出执行力

时间退回到2016年年底。去年12月底ofo对外宣布,将在硅谷、伦敦等地启动城市服务试运营,开启全球运营战略。

今年5月下旬的云栖大会成都峰会上,ofo的CTO童长飚公布的数据是,ofo平台连接车辆数已经达到600万辆,ofo产能占据了共享单车行业的70%,覆盖超过100座城市,这100个城市分别在4个国家同步运营。最新的数据则显示,ofo已经在中国、新加坡、英国、美国、哈萨克斯坦、泰国、马来西亚、日本8个国家超过170个城市同步运营,ofo在全球已经有超过800万辆共享单车,日订单超2500万,为各国用户提供了超30亿次出行服务。2017年还剩4个月,ofo的目标是到年底投放2000万辆自行车,覆盖全球20个国家的200个城市。ofo用非常短的时间完成了这样惊人的扩张。

5月份童长飚展示了ofo进军海外市场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执行力——“从海外车辆的设计、打样、量产,再到运输到其他国家只用了7周的时间。”全面快速地布局国内市场,及早从增量转向存量竞争,又在国际市场高效拓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ofo掐住了供应链。

ofo与700Bike、轻客、云马、飞鸽、凤凰等都有合作,凤凰在华东地区提供500万左右的产能。更大的动作在今年4月份,ofo与全球最大的自行车制造商富士达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建立首个共享单车全球研发中心,富士达将为ofo提供数十条生产专线,年产能超过千万。而再往上游追溯,富士达不论是全方位的生产配套能力还是与全球零件供应商的合作,以及自身的研发能力和资质,都是其他厂商无法比拟的。ofo透过富士达,把握了供应链上联合生产的轻模式,供应链的敏捷直接带动了海内外市场的竞争优势和执行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差异化、本土化填坑

共享单车在国际上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但是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例如欧洲,原有的共享单车大多是由政府主导的公益项目,而ofo、摩拜这样利用GPS的无桩共享单车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全球战略包括许多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情况不同,共享单车出海面临着环境、政策、辐射范围、投放量、支付等各种各样的坑。

首先,合规进入就是一个难题,要和当地的政府、交通部门、治安管理部门、律师事务所、银行等各方面打交道,获得试点、运营许可。共享单车在中国市场野蛮生长的情况也让不少国家和地区产生顾虑。此外,当地的一些企业仍然占有一定的份额,拥有本土优势,外来企业进入会遇到一些阻力。在这方面,出海的共享单车都曾经受挫,当然也包括ofo和摩拜。要拿到牌照和许可并不容易。

但是共享单车的投放对于城市来说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不论是在环境可持续上、改善交通体系上,还是在节约政府开支上,因此仍然有不少愿意接纳的地区。不论是ofo还是摩拜,在进军海外市场的时候都有慎重的考量,率先选择外来人口比较多、旅游者密度相对较高的地区,选择相对封闭的小城镇,例如新加坡、英国的剑桥、牛津,这样的环境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小生态,比直接布局大城市要更容易进入,也更容易存活。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现实情况,例如当地的收费水平评估、硬件方面的标准(是否需要头盔、对于刹车系统、车灯、响铃的要求等)、停放规定(是否接受无桩、定点停放等)、自行车骑行相关法规、安全规定、用户年龄限制。甚至不同地区有各自的骑行文化,有些地区将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有些地区则更偏重于旅游、休闲、健身方面的应用。因此,共享单车出海需要进行差异化、本土化运营。目标是要延伸居民的出行能力,还是要为居民休闲提供专业的设施,都有了更加明确的细分。对于共享单车的设计和投放也就有了更具针对性的要求,这一点又回归到供应链能力上。

资本认为这是一门对的生意

过去几年资本市场由冷到热,由热到冷,2015年达到一个高潮,进入2016年尤其是下半年,资本市场逐渐变冷,但是ofo自2014年成立以来,接连刷新融资记录。即便是在2016年,也拿下了从A到C五轮融资。今年7月6日又完成了7亿美元的E轮融资。今年国内整个资本市场投资的项目数量不多,但是总金额不小,原因是其中有一部分大的项目吸引了巨额的资金,ofo小黄车就是其中之一。

在中国市场,6月份7Park Data的报告称,ofo的份额已经达到了65%成为第一名。

国内市场进入红海,下一步的争夺重点在于国际市场。从与全球移动支付平台Ayden合作,到组建外籍工程师团队进行海外版App的研发,再到推出新车型,ofo在有意识地推进差异化运营。接下来更要在供应链的基础上支持海外生态的构建。

ofo的扩张非常具有滴滴气质,乐于谈投放量,订单数量,谈盈利,谈资本谈估值。ofo小黄车在国内的成长已经达到了足够的覆盖率,资本看到了包含丢车率在内的可盈利性,另一方面推广的智能锁能够为物联网产业链带来更加丰富的用户数据。在资本看来,小黄车将成为一个入口,关联未来其他的物联网相关产业,因此资本愿意为其加码,也就形成了扩张条件,从而带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