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来,大家频繁在被一些猥亵儿童的事件刷屏。

进入公众视野的事件有南京猥亵女童案、重庆一医院大厅男子猥亵女童、“江苏刘老师系列”猥亵儿童视频这三起……

接连发生的案件不断地警醒着我们:儿童性侵每天都在发生,可他们遭受的伤害却不止是性侵、猥亵。

因为相对性侵受到的伤害,社会偏见对受害者们造成的二次伤害如影形随,有过之而无不及。

许多受伤的孩子,因为没有及时疏解,不得不长年负重前行,甚至不堪痛苦而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是受害者,可他们不仅羞于启齿,还无法原谅自己

与地震、事故、人际冲突等事件引发的心理创伤相比,儿童性侵创伤的影响最为严重和深远,并持续影响她(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平时会表现在情绪、行为、为人处事态度等方方面面的变化,且有可能在受害数月,甚至几年、十几年后才因某事的触动而爆发,连当事人自己都莫名其妙……

2017年4月27日,作家林奕含在台北的家里上吊自杀,年仅26岁。

这位颇有才华的女作家,曾在年少时遭遇补课老师性侵,从此饱受精神疾病困扰,不久前她刚刚发布了她的唯一一部小说《房思琪的初恋花园》。

这部小说的原型其实就是林奕含自己,直到她死后,人们才开始了解这背后所发生的一切。

林奕含一直没有把自己当初被性侵的痛苦说出来。在之前的一次采访中,林奕含说过这样的话:“父母对我不理解,失去健康、亲情、爱情、友情,一无所有,很痛苦很痛苦。”

可林奕含式的悲痛还没走远,同样的悲剧就又再次重演。

2017年7月21日凌晨两点,BBC发出报道:

41岁的林肯公园乐队主唱查斯特·贝宁顿(Chester Bennington)因为童年的一段经历,在家里上吊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羞于启齿,这段从7岁起,开始遭受的、持续了六年的经历毁掉了他的整个童年,他无数次地想要逃离、甚至自杀。

那个时候我很小,每当我想起我被骚扰,想起这些事情是发生在我的身上,我就不寒而栗。

在家,他也找不到安慰,因为父母离异,做警察的父亲经常不在家;

在学校里,他是受排挤的对象,同学把他当成可以随意欺负的怪胎。

为了释放痛苦,药物和酒精一度成为他麻醉自己的方式,直到他找到了音乐。

不标榜个性,没有口不择言,人们从查斯特的摇滚里找到力量,因为查斯特的低吟和嘶吼,唱的是每个人的生活挣扎。

可是他的音乐治愈了很多人,却无法治愈他自己。

和林奕含一样,这个满身伤痛的人多年以来都放不下轻生的念头。

林奕含和查斯特代表了大多数儿童受害者的心理,羞于把遭遇跟别人说。除此之外,他们往往还会陷入更大的无处排解的痛苦——自责。

面对伤害,他们往往会不断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比如林奕含的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触目惊心的话:“他选择硬插进来,而我要为此道歉”。

她最终没能走出这个梦魇,也没能与痛苦和解。

比如查斯特原谅了侵害他的人,因为侵害他的人也是曾经的受害者。

他也没想过去伤害别人,而是默默消化、但最终他也没有和自己和解。他唱到:

I tried so hard,and got so far,but in the end,it doesn't even matter.
我努力地挣扎过,走了这么远,可到最后,发现一切还是徒劳。

不仅仅是他们,大多数遭受过儿童性侵的受害者往往也会有这样的自我追责心理:

韩国电影性侵受害者素媛,

真实世界里的素媛,在她16岁生日的时候也选择了自杀……

“我做错什么了吗?”

拜托,你被伤害了,这就是施暴人的错,和你有没有做错,你穿什么衣服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可是受害者这样普遍的自责心理是如何产生的?

受害者有罪论:是谁在谴责受害者?

你当时为什么不反抗?
一定是你自己太骚!
穿那么少,活该被强奸!
人家怎么不去骚扰别人,只去骚扰你?
肯定是炒作!
你怎么一点防范心都没有?
那个人有病,人品有问题。
谁让你那么晚出去……

这样的言论是不是很熟悉?

每每爆出儿童性侵或猥亵事件,立马就会有这样的声音。这样的谴责声背后是受害者本身是有罪的,他们受到伤害,是因为他们没有及时反抗、没有防范心或者因为他们本身太骚。

而这样的声音可能是受害者的父母、朋友、同学,还有大量的陌生人。

比如曾经的林奕含受害后曾试图和母亲沟通,但是她遭遇的却是母亲的粗暴打断以及谴责,因为她的母亲想当然地说被骚扰,一定是那个女孩自己骚。她到死都没有承认自己是小说中的原型。

还有很多人质问受害者“为什么当时不反抗”?

这样的人往往想当然地认为通常这种情况下,受害人不是反击,就是立马逃离。

但分析数据显示,不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遇到危急情况,只有不到20%的人能够第一时间逃跑或对抗。

大部分人的身体处在第三种状态——“冻僵”。懵逼、僵硬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无法做出任何身体反应。

一个巴掌拍不响?受害者有罪论何时休?

这种做法,本质上是对敢于发声的受害者的二次伤害,所有的潜台词是,你受害了,但是你不该说出来,你说出来,就是别有目的!

可是爆料勇敢说出来,让犯罪者受到处罚,不是每个受害者最该做的事么?

太多太多的“林奕含”“素媛”在遭受了巨大的伤害之后,还要再次面对陌生人,甚至还有亲人、朋友、同学的冷漠甚至是恶意。

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受害有罪论,这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elvin Lerner(最先研究这个现象的心理学家)提出,正常人在生活中,需要维持一个良好的自我感觉,但正常人又常常会遇到身边的人、报纸上的人、各种各样的人遭受不幸。

但正常人的公正世界信念理论认为,当公正世界信念受到威胁,人们就可能会陷入矛盾之中,为了去保护和维持这种信念,就会引发人们以恢复公正为目的的补偿反应。

当正常人不能有效为受害者提供帮助以维护公正时,就容易转向非理性地责备受害者,说服自己这是受害者应得的,因为他本身有错,因此世界还是公正的。

是不是有点荒谬?但这就是受害者有罪论的根源。

为了维护那些人们臆想的公正,他们自觉成了受害者有罪论的持有者,甚至包括受害者自己。

而每个有意无意秉持“受害者有罪论”的人,一步步成了犯罪者的遮羞布,它让最该遭受指责和惩罚的犯罪者就这样轻松地躲在了幕后,而让不敢发声的受害者继续沉默,敢于发声者的受害者遭受铺天盖地的污名化羞辱而饱受精神折磨……

也许让你不敢相信的是,在很多受害者的记忆里,他们更讨厌的不是小时候侵害他们的人,而是那些对他们的痛苦无动于衷,大肆评论、谴责的大人。

你不知道,很多时候就是大人的无动于衷,大肆评论,谴责、冷漠造成的二次伤害成了压垮受害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因此困扰一生,无处排解而走上绝路的美女作家林奕含、林肯公园主唱、现实中的素媛……

如广西百色性侵案,在办案中,因为相关办案机关,直接以警察身份上门询问,以检查院身份向受害者发函,媒体不注意保护受害者隐私,盗用受害者及家属图片……结果造成了受害者不得不辞职,甚至遭受悔婚、不得不远走他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人不再沉默》里,因为媒体不注意保护受害者隐私,结果造成受害者二次受伤

在这些杀人不见血的二次伤害中,你有没有在不经意间,也给受害者送去了一把刀,成了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救救孩子:谨防一次伤害,警惕二次伤害

1、预防一次伤害,教孩子勇敢对施暴者说不

数据显示,80%的强奸骚扰来自熟人。

很多孩子面对熟人、长辈、亲人、邻居、老师碍于面子,或者权威,往往不敢说不。可是要让孩子明白,这个人都想骚扰或强奸你了,还配做长辈、老师么?

所以在儿童生活中,重视性教育,教孩子清醒认识可以说是“家常便饭”的性骚扰场景:

那些打着喜欢名义的暧昧不清的敏感部位肢体接触;

在农村,也许你已习以为常的儿童生殖器触摸

故意对孩子暴露性器官或诱导孩子触摸他/她的性器官;

带孩子看色情片,用礼物诱导孩子脱衣服。家长要让孩子明确,所有让自己感到不舒服的强迫式举动,其实都属于性骚扰,都可以勇敢说不。

德国学者的研究表明: 30%的潜在强奸犯在孩子明白无误地表达拒绝后会被吓住,从而打消性侵念头。

但也要教会孩子如何应对,拒绝后可能面临的强暴过激行为。

当明确无误的拒绝无效之后,回避或者报警,也可机智周旋,同时设法保留证据,及时向有关部门求助和告发。

比如刚刚被曝光的福建女孩,自录视频取证举报,她的吉他老师已经被警方抓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不再沉默,大胆举报施暴者

2003年,一部当年很火的电视剧,首次把生活中常见的,又往往难于启齿的“性骚扰”现象搬上了荧屏。

在这部电视剧里有一个遭受变态性侵的花季少女斯甜甜,她的父亲是大律师,按道理报警惩治坏人都是理所当然的。

可是她的母亲曾经在文革年代,年少时遭受过性侵,迫于社会舆论,为了隐瞒自己曾被老师性侵的事实,不惜忍气吞声被坏人长期霸占。

结婚后她对丈夫也隐瞒了这段经历,在女儿不幸遭遇坏人强暴之后,她依旧觉得女儿被强奸的事情传出去丢人,所以不顾丈夫、女儿都要报案惩治坏人的意愿,以死威胁进行阻挠。

可母亲看似对女儿的保护,却让女儿遭受了二次伤害,因为母亲的不敢声张,让女儿觉得自己受伤害了,是自己的错,因为母亲害怕声张背后的潜台词是,这是丢人的事情,别人知道了,就不会有人要她了,因为她脏了。

电视剧的最后结局是母亲因为受不了当年侵害人的威胁,最后忍无可忍勇敢报警,还和同学联合警察抓住了坏人,强奸犯金鱼眼受到了严惩,母亲也开始正视自己的错误观念,斯甜甜也因此重拾生活信心。

好人如果沉默,坏人就会横行。

可以遇见的是,当越来越多的受害者和家长不再沉默,当社会对受害者给予越来越多的理解时,坏人才会都遭受应有的惩罚,性骚扰、性侵事件才会越来越少。

3、警惕受害者有罪论,“这不是受害人的错”

霉霉提供的最有力的但却面对争议的证据照片

世界乐坛的时代巨星Taylor Swift,大家爱叫她霉霉。这样一个在全球有极大影响力的女歌手,近日公开审理了自己之前被性骚扰的案子,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律师一直用他们惯用的受害者有罪论(这样的场景,受害有者罪论调你可以在李天一轮奸案或大多数性骚扰案中,对女主身份的大讨论中,可见一二)试图引导霉霉觉得是自己的错误,可是霉霉拒不上当,无论儿童,还是成人,也许我们每个人可以学学音乐天后的犀利回应和机智应对。

当对方律师问她:你当时可以选择暂停粉丝见面会。

Taylor冷漠淡定地表示:你的当事人也可以选择正正经经跟我合照。

当在法庭上,被问到她是否参与Mueller被解雇这一决定时,Taylor一针见血,根本没有跳进对方挖的坑。

每一句都言之凿凿,立场强势:“我不会让你的当事人用任何方式让我觉得是我的错,因为本来就不是。”

当对方律师只能在照片上绞尽脑汁做文章:你裙子的前面看上去并没有什么问题啊。

Taylor冷静地回答:因为我屁股长在身后。

对方律师:为什么没有人从后面看到Mueller摸你的臀部呢?

Taylor冷冷地答道:因为只有盯着我裙底的人才能够目击到事发经过,而我们并没有派人蹲在那里。

(翻译@TaylorSwift歌迷论坛)

霉霉在法庭勇敢且机智的发言作证,被现场记者记录下来,在推特等社交媒体上广泛流传。各路圈内好友、社会人士为她点赞,连希拉里都赞了表扬她的推特。

最终霉霉胜诉,她身为万众瞩目的巨星,身体力行地告诉所有女性:你犯罪,不是我的错,和我穿得性感长得漂亮无关。

她还身体力行说明了,主动揭开自己的伤疤,并不是一件羞辱的事情。

4、及时疏导,科学正视受害时的反应

不论是家长还是大众都要明确,不懂防范,不是受害者的错,因为每个人都会有疏忽的时候;面对危急情况,懵逼是正常反应,无需自责。

因为无论受害者懂不懂防范,有没有反抗,犯罪就是犯罪,最该受到谴责的都是犯罪者。

曾有一个被老师性骚扰的女孩,被老师强吻后当时懵逼了,被同学拉走后,面对同学“你为什么当时没反应”的质问时羞愧不已,这个质问也让她陷入了长达十年的自责。

直到她长大后才认识到不论她当时的反应如何,都是骚扰者的错,而且遇到这种情况,懵逼是正常反应。

她也第一次意识到了同学质问的荒谬和恐怖,同学不是坏人,他们在生活中甚至经常做慈善,她相信同学是无心的,可是就是她一句无心的话,却让她自责了十年。

女孩不敢想象那些有心谴责受害者的话,对受害人的伤害到底有多大?

5、荡妇羞辱也是二次伤害:这不光荣,但也没有什么可耻的

广西一名11岁的留守女童被村庄里的老人集体性侵。2011年至2013年,短短两年,受害的女童至少遭到16人摧残,被性侵至少50次。

在已查明身份的16名犯罪嫌疑人中,“80后”有2人,“60后”有4人,“50后”有5人,“40后”有3人,“30后”有2人。也就是说,查明身份的犯罪嫌疑人中有14人为中老年人,年龄最大的70多岁。

可是这个明明最该受到关爱和同情的女孩受到的却是全村辱骂,说她是妓女,是婊子,因为孩子被凌辱过多。

就像《女人不再沉默》中,被强暴的女儿依旧去参加比赛被母亲认为丢人现眼;

就像刚刚刷屏的《二十二》,她们是人世间最不幸的一群女人,可是在不幸沦为慰安妇,饱受凌辱回来之后,最让她们难过的是面对那些外人的指点与非议。

母亲是慰安妇,背负“鬼子崽子”名头的罗善学,被人排挤了一辈子,终生未娶。

你看,明明是受害者,却反而要遭受歧视与排挤、遭受传统舆论的谴责,而这个羞辱不仅来自外人,甚至来自于我们的家人。

如果你还不知道什么是“荡妇羞辱”,看小视频,让14岁小女孩来告诉你:

荡妇羞辱不仅会让受害女性陷入长久的自责中,还会鼓励强奸文化

去它的羞辱,去它的责骂,去它的排挤……无数数据证明认怂,只会让罪犯更猖狂;

无数的事实也证明,荡妇羞辱除了会让受害女性陷入长久的自责中,还会鼓励强奸文化;

但无论是选择一笑了之、勇敢自信还是大胆反击,我们首先要让每一个孩子学会保护好自己,同时不要被那些流言蜚语打倒。

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会让你强大。

就像影片《二十二》中会让你落泪的被抓进慰安所3个月,好不容易从慰安所逃出来,活了命,却一辈子顶上 “慰安妇” 头衔的韦绍兰老人,即使她的儿子因为被歧视排挤,一辈子未婚,即使她的生活依旧清贫,可她却很乐观,说“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着这条命来看”

就像2015年,20岁加拿大女孩爱丽克丝因一则被偷拍的性爱视频而被置身于舆论风暴中心被谩骂。

爱丽克丝拒绝为未经自己同意而被上传的视频道歉,拒绝默默承受来自陌生人和熟人的羞辱、耻笑,她拍了一段4分半的回应视频,她回应霸气:“我没觉得自己多光荣,但也不认为这有什么可耻的。”

因为她的大胆自信,短时间内,她的回应视频在youtube上的点击超过500万。

爱丽克丝站出来大胆承认:“对,这就是我!”

而面对接连曝光的儿童性侵受害者们,也许我们无法缓解他们曾经的痛苦,但在他们等待犯罪者道歉、等待法律制裁犯罪者的时候,我们也许能给他们一个理解的拥抱。

因为,如果我们不能驱走黑暗,至少让我们传播光明。

参考资料:

1.公众号“大家”《令人作呕的“完美受害者”》https://mp.weixin.qq.com/s

2.公众号“心理分析”《北电性侵事件 I 真相还原后,正义能否战胜邪恶?》https://mp.weixin.qq.com/s?src

3、公众号“女权之声”《罪犯根据什么锁定女性“猎物”?不用躲藏,自信与强大是良方》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4、 《“北影性侵门”的班级集体声明:一场冷漠屠夫的狂欢》

— THE END —

关于作者【黄新玉】:金融八卦女专栏作者,二姐一枚。公众号:baguanvpin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