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鬼子行军

先看一组照片,来自侵华日军战地记者拍摄,发表于当时的《朝日新闻》,真实记录了鬼子兵的日常生活。

1938年3月7日,占领安徽凤阳城的日军拈桃花嘻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9年2月5日,安徽安庆棕阳镇,撑大木盆渡江的日军士兵。

1939年6月,湖北战线,湖边泡澡的日军士兵

1938年3月19日,津浦线南段的凤阳城内,日军铃木部队的成员竞争摔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9年2月2日,湖北孝感,闲时进行锻炼的日军士兵。

1938年7月6日,杭州附近,吃完饭写家书的日军东野部队士兵

1938年4月5日,津浦线段,整理渔网的日军士兵

1938年7月3日,安徽潜山城外,打草喂马的日士兵

看完这些日常照,你会发现身处异国他乡,就算行军打仗条件艰苦,鬼子兵却个个笑逐颜开,士气高涨。

究竟是什么东西,在支撑这帮侵略者的精神?

第一,狂热的军国主义洗脑。

二战时,日本人全民黩武,脑海里只剩一个念头:为天皇而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每个日军出征前,家里都会开壮行会

1937年8月,25岁的东史郎应召入伍,临别时他的母亲送给他一把匕首说:“你高高兴兴地去吧!如果不幸被支那兵抓住,你就剖腹自杀!我有三个儿子,死你一个没关系。”东史郎在日记中写到:“母亲的话让我多么高兴。我觉得母亲特别伟大。……我在心中坚定地发誓——我要欣然赴死!”

尽管日本有佛教、神道教、基督教等诸多宗教,但在日本民族骨子里,天皇才是唯一的真神和上帝。每个被洗过脑的日本兵在走上战场时,都有一个狂热念头:“我冲锋陷阵为国捐躯的时候,天皇在看着!”

图:天皇是鬼子的精神支柱

都说日本兵不怕死,其实,他们是被黩武的天皇和军国主义洗过脑的机器人军队。

第二,胜利来得容易。

日本侵华前期,由于蓄谋已久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一路势如破竹,而中国军队的落后,更滋生了他们的狂傲。

打胜仗,是最能激发士气的。

图:日军占领上海时的阅兵式

十四年抗战,日本鬼子能绝大部分时间里保持攻势,士气高涨是必不可少的。抗战史上,日军经常在局部战役打出令人惊奇的战绩:比如长江流域战斗中,一个人数很少的鬼子混编旅团,敢于孤军猪突几百里,深入迂回到陌生的后方,一下打乱了我军的部署。

图:背着骨灰盒的鬼子

相反,到了战争后期日军屡打败仗后,士气终于低落。比如鬼子死伤惨烈的瓜岛战役、英帕尔战役,活下来的日军就再也笑不出来了。

第三,日本人缺乏罪恶感。

日本民族的道德观念全世界独一无二:有耻感,无罪感。通俗点说:失礼(耻)比杀人(罪)更不能忍受。

日本鬼子屠杀中国妇孺的时候,在家乡最朴实的士兵都会变成畜生,因为他们不觉得有什么罪恶感。而如果见到长官忘记敬礼,行军时掉了队,就觉得是莫大的耻辱。

图:日军屠杀中国军民

甲午战争中,死的第一个鬼子,是一个辎重军官,他抓的中国民夫逃走了,他觉得丢脸,躲在屋里切腹了。

二战日军的士气,就是一个被军国主义吹足的气球,看似横行一时不可一世,但总有吹炸的一天。战争后期,日本还在挣扎,军方号召让国民拿起竹枪抵抗,但原子弹一投,苏联一出兵,立马乖乖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