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权威报纸《中国青年报》连续刊发三篇基层教师的文章,直击当下教师职称评定的不正常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篇文章:2017年5月15日,《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乡村小学高级职称为何总被校长独吞》。文章谈到:每年分配到校的高职名额相当有限,成了稀有资源。但在实际评聘操作之中,在一些地方,这稀有资源却成了校长们的专利,普通老师只能“望职兴叹”。

文章举例说,某乡的中心校就制定了一个评聘方案,其中有一条就规定:“本校原有一个高级教师的,其余符合参评条件的教师就不能申报竞争高级教师岗位。”结果高级教师长期成了校长们的专利。

文章认为:如此评聘,有失公允:

第一,对履职较长的老教师不公。已聘有一个高级教师的学校,其它老师再无资格参加乡级申报竞评。

第二,对广大普通教师不公。方案由各完小校长参与制定,没有征求广大普通教师的建议和意见。

第三,评聘操作过程不全面公开透明。 评聘通知只到达村级完小校长, 今天通知,明天就马上交材料评聘。到乡级评聘活动结束时,只在校领导圈内公开,普通教师只是道听途说,有的根本就不知道,或者知道时就已经过时了。

第四,为了评聘到高级教师,有的削尖脑袋,千方百计地挤进校领导圈,或以“交流”之名去占领别校高级教师参评名额,被评聘后却溜之大吉。

文章提出,要坚决废除高级教师竞评“以校长为中心”的“老方案”,重新制定普通教师参与的新方案;让参评基本条件符合的全乡所有教师都有机会参与竞争,评委组成要有讲公道正义的普通教师代表;乡级高级教师评聘的通知,必须要通知到每一个教师。

第二篇文章:2017年06月05日,《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教师评职称不能由校长独说为大》。作者由上一篇文章有感而发: 到底是谁给了校长如此大的权力,让校长能够独说为大,暗箱操作?上级教育部门除了分配高级职称指标到基层乡村小学,是否更应该加强监督,让高级职称真正意义地惠及乡村小学教师?

文章认为:评职称,对基层教师来说实属不易。2000年时,中心校给每个学校都会分配至少一个名额,然后进行联评,最后确定人选。教师觉得公平,所以基本没有怨言。可是,近几年,基层乡村小学高级职称指标越来越紧张, 要进行压缩 ,学校内退休一位高级教师,学校才能申报,而实际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教师都蒙在鼓里。指标少,报上去后,也总是杳无音讯,让基层教师对评选高级职称失去耐心,充满怨言。

文章指出:所谓的“名额有限”,是要托关系,找后门,花钱买指标,而且价格不菲。另外,中心校借职称名额有限而暗箱操作,搞职称腐败。在职称评审这个关乎教师切实利益的事情上,上级部门只是发文件,提要求,整个评审过程缺乏有效监督。而中心校所谓的联评只是蒙蔽基层教师的借口和幌子,手里攥着指标名额的仍是中心校领导。

作者建议:要限制中心校的这种暗箱操作,就必须建立透明、阳光的申报机制,掌握最准确的信息,在年龄、教龄、工龄等基础上,通过校委会、家委会以及学生委员会的评议并经过公示最终确定名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篇文章:2017年08月21日,《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中小学职称评定:中层干部一项加分抵十年教龄不合理》。文章指出:职称评定 ,问题可谓不少。

首先,职称评定文件加分办法本身就存在不合理之处。加分项目中有这样两条:一是任现职后连续当班主任3年,加2分;二是教龄每年加0.2分,加满5分为止。作者教龄虽然有33年,却只加到5分为止。尽管比一个竞争对手多10年教龄,却只多了可怜的0.2分。而那位竞争对手是“中层以上领导”,按照规定加2分。其他相当,作者败北。

其次,学校校级领导和普通教师同在一个“圈子”里竞争。普通教师的亏吃大发了——局里所给的3个指标全被领导“拿下”(两个副校长,一个主任)。因为考核方案非常有利于领导:领导加2分;另外,他们经过“暗箱操作”获得的“优模”等还可加分。反过来,这些人还可以对有可能与他们竞争的“对手”进行暗中控制,比如不让当班主任(当班主任可加2分),还有就是不让你跨入优秀教师的行列(评优选模都是领导说了算)等。这样,里外里加在一起所差的分就有四五分之多,普通教师进入高级职称就可谓“难于上青天”。

文章举例:在一年晋级时,学校的骨干教师,教龄20年以上,当了多年的班主任的老师,落后于业绩平平,教龄只有10余年,学校会计。有一个原因是这位会计是主要领导的“铁哥们”。

文章认为说,职称指标成为稀缺资源。利益导向,直接产生一些不好的后果。比如,教师学会了作假。多年以来,教师发表论文、搞课题研究,基本上就是为了评定职称 。让教师学会了作假,其危害不言而喻。 现在施行的职称评定制度,明显不利于教师成为“学习型”的教师。

文章建议:在进行职称评定时,上级要加强监管。教龄加分不宜太少。论文、证书应“晒一晒”,防止“暗箱操作”。加分不能“一地一策”“一校一策”。宜全体教师参与打分。应有教师成果展。总而言之,职称评定不宜“急就章”,要严肃认真对待。

三个月来,《中国青年报》连续刊发三篇基层教师的文章,反映一线老师的呼声。我们为如此有良心的媒体点赞。这些文章,最真切的反映了当下职称问题在一线老师心中的痛。

这三篇文章,就如三发重量级的炮弹,直击中职称评定的一些不正常现象。让所有关注教育的人为之精神一振,并有了沉痛有感情:职称问题,到了必须重视的时候了。

这样的好文章,我们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不要让一线老师长期陷于无助、无奈、无言的境地。

职称评定,问题多多,不得不说。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让人忧。

为评职称,一线老师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还要写一些毫无价值和水平可言的论文,投机取巧得到所谓的各类证书,请客送礼,跑细了腿去要你不争就会被别人争走的职称“指标”。

职称评定,是中国最大的潜规则。我们曾经提出过最彻底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取消职称。

取消职称,在当下的教育机制下,其施行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作为一线老师,又很难跳出“评职称”的囹圄,只能戴着镣铐跳舞,希望教育的生态有所改善,评职称能更加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我们认为,如果不取消职称,是不是可以一方面评定职称,另一方面以教龄来定职称。

在一些地方,已有在施行的规定,从教满30年,可以直接晋级中级职称。我们认为,是不是可以调整一下,从教满20年,可以直接晋级中级职称,从教满30年,可以直接晋级高级职称。一位老师,从教30年,基本上也到了快要退休的年龄,让给一生的辛苦从教,换加一个高级职称,也不是过分的事情。

也许,评定同时以教龄来定职称,仍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多少能祛除一些一线老师的心中之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职称评定涉及教师的切身利益,也关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国家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振兴在老师。提高教师工资,关注教师发展,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在职称评定方面让广大普通教师有奔头,有希望,得到公平竞争的机会,这才是最大的和谐。

给老师希望,就是给社会希望,给国家希望!

小桔灯公众号:xjdwhcb ,分享教育、生活、读书内容!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