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

这大概是毕加索最广为人知一句话。当然,他有资格这么讲,事实上,同样一句话,没有人比毕加索说更有说服力。

可他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从毕加索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加索作品

作为现代艺术的创始人,毕加索是公认的天才。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毕加索的父亲是一所美术学校的教授,一次偶然,父亲发现毕加索对他未完成的鸽子素描涂色,在仔细观察了毕加索的笔法后,深深觉得十三岁的儿子已经超越了他,并发誓从此不再绘画。

看看毕加索11岁时的素描,从写实的角度看,小毕加索确实画得不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tudy for a Torso ,1892

Profile of Human Rights, 1892 毕加索11岁时的素描。

First Communion,189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母亲肖像》,1896

《父亲肖像》,1896

可如果是这样,毕加索便无法和杜尚、马蒂斯一起开启20世纪造型艺术的革命,也就不会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家。和小时候不一样,很快毕加索就越画越不像了。

毕加索,Portrait of Ramon Pixot,1897

毕加索,Mother and Child,190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加索,The Young Ladies of Avignon,1907

画成了很多人“看不懂”的样子,这大概是许多人所不解的地方。为什么毕加索会欣赏孩子的画?

其实不止毕加索,马蒂斯、康定斯基、米罗都赞赏儿童画。不是盲目崇拜,在儿童美术教育里,3到8岁的孩子被称为“大师期”。

毕加索,Head,1942

从3到4岁开始,小孩子会极度渴望认识周围的世界,这里的“认识”,不只是成年人的知识层面的认识,更重要的,他们开始感受周围的世界,并且不受经验、知识、他人的影响。儿童画不是现实世界的复制品,就像很多艺术大师的理论那样,我们不能看到什么画什么,精确的描绘不等于艺术。

康定斯基认为,儿童以一种天真之眼去观察每一件事物,而没有任何功利因素。

康定斯基,Soft Hard, 1927

成人经常把一些意义强加给儿童,“你画的狗怎么少一条腿啊”、“你的头画的太大,不合比例”、“你的房子为什么没有窗户”等等,但在康定斯基的眼里,孩子不仅能够不受物体表象的干扰,而且能够把它的“内在需要”表现出来,以一种有感染力的、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

艺术家们的毕生追求,就是能像个孩子那样抓住事物的本质。所以,其实大人们无法教儿童画画。

康定斯基,Black Lines I ,1913

5岁时,一些儿童开始具有可识别的绘画风格。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只有三分之一的儿童表现出独特的绘画风格,而且年幼儿童(5~8岁)比年长儿童(9~10岁)表现出更大的独特性。

米罗曾系统地收集过儿童绘画作品,他对女儿的画作非常欣赏,挑选出最有创造力和吸引力的作品并分类装在文件夹里,贴上标签。在 1935 年还把这些画给康定斯基邮寄过,也给一位著名的美国收藏家寄过,而这些作品也至今保存在费城博物馆。

米罗女儿的作品

米罗作品

儿童绘画能力并不是直线式增长,它发展呈U形趋势,在学前期开始下降,随着儿童长大,画画的频率变少了,到9 ~10岁,他们的画变得传统、常规而且失去了幽默感,只有那些在绘画方面有天赋和兴趣的儿童会再次上升。

马蒂斯说过,“人类应当始终如孩童这样观察世界,一旦丢失了这样感知本能,也就失去了任何创造性的表达方式,艺术工作者更应该始终保持这样创作上的纯净质朴 。”他对自己儿子的画非常感兴趣,《高脚凳上的女人》和静物画《柠檬》的背景里都挂有他儿子的画——黑色的花瓶。

马蒂斯,《柠檬》

但其实我们都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人会丧失儿童阶段的独特观察。想要再次获得这种天真的能力,大概只能像大师一样,超越技巧限制、现实诱惑,回归本心,才能得到。

没办法像毕加索,但至少可以看到小孩的画,不要再随便对他们说:你画得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