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艺术家巴斯奎特(izzie Himmel)

艺术家巴斯奎特(J e a n -Mi c h e l Basquiat)虽然不到30岁就过世了,但是活得恣意疯狂,他的人生基本上也是20世纪80年代当代艺术史和流行文化的精华缩影。巴斯奎特出生自纽约布鲁克林,从小喜欢涂涂抹抹,高中时决定辍学离家,在街头上以“SAMO”(Same Old Shit的缩写)为签名做各种大面积涂鸦,平时凭着售卖自己涂鸦的明信片与T-shirt勉强糊口。1981年他被选入“The Institute for Art and Urban Resources”的群展,跟当时号称“纽约新浪潮”(New York / New Wave)的艺术家并列。艺评家Rene Ricard在当时就已经是权威的艺术杂志《Artforum》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光之子》(The Radiant Child),让巴斯奎特备受瞩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沃霍尔的绝妙合作

1982年,年仅22岁的巴斯奎特参加了第7届德国卡塞尔文献展,成为当时展览上最年轻、最耀眼的新锐艺术家。从那时候开始,巴斯奎特就渐渐有了名气,完全能靠销售作品生活。光是1982年,他就先后在纽约、洛杉矶、苏黎世、罗马、鹿特丹做了6档个展。1983年他入选美国惠特尼双年展,并开始陆续和高古轩、Annia Nosei等画廊合作。其他同辈艺术家对他欣羡不已,而认识沃霍尔(Andy Warhol)更是大大有助于巴斯奎特蒸蒸日上的艺术事业。

巴斯奎特一直很崇拜沃霍尔,在沃霍尔的《The Andy Warhol Diaries》这本书中,巴斯奎特的名字出现于1982年10月4号的字里行间中。沃霍尔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他原先是其中一名drive me crazy的熊孩子,然后Bruno Bischof berger(艺术经纪人)发现了他……午饭后,他回家,两个小时后就带了一张画(还是湿的)回来,上面是我和他的肖像……。”从此以后,巴斯奎特是Factory的常客。

巴斯奎特与沃霍尔的友情是艺术界的一段传奇

到1984年的时候,经纪人Bruno Bischofberger敦促沃霍尔、巴斯奎特和克莱门特(Francesco Clemente)开始了“Traveling Canvas”计划──有点类似于兄弟们之间的绘画合作──创作规则很简单,每位艺术家都各自开始画3张新画,然后在留下足够“精神和实际空间”的情况下再传给下一位艺术家继续作画,直到完成为止。这个合作到1984年底的时候,变成只有沃霍尔和巴斯奎特之间的合作。沃霍尔通常是先起笔的那一位,他会先用丝网印制识别度高的品牌logo,然后巴斯奎特再围绕沃霍尔的标记涂鸦或是写字。

沃霍尔、巴斯奎特和克莱门特1984共同创作的《Origin of Cotton》

1984至1985年间完成的《Olympic Rings》,是两人绝妙合作的作品之一。沃霍尔印制的是特别有时代感的奥运纪念环,巴斯奎特则在一处圈上画了诡笑的黑人脸庞,这个组合非常大胆与不羁。另外一张《Dollar Sign,Don’t Tread On Me》上面有大家都认识的沃霍尔式美元符号,巴斯奎特则是再添了一只蛇缠绕其上,让沃霍尔式的赞叹资本主义的欢愉一下变得有挖苦意味。另外一张《Untitled(General Electric II)》则是象征资本的奇异公司标志与代表殖民地的大香蕉出现在同一个画面。这类相互抵触的图像,正是两人一拍即合的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沃霍尔和巴斯奎特1984-1985年共同创作的《Olympic Rings》

意外的是,1985年9月,当两人合作的展览“Warhol and Basquiat:Paintings”在纽约Tony Shafrazi画廊展出时,竟然遭到不少差评。当然也有很多年轻艺术家因为嫉妒而酸溜溜地说了很多巴斯奎特的坏话。有很多艺评语带挖苦地认为巴斯奎特过度追求成名,而沃霍尔则是机会主义者,利用了年轻艺术家以及他所拥有的新创造力。1987年沃霍尔的死让巴斯奎特陷入很深的阴影,据说这促使他的海洛因毒瘾越来越深,最终因吸食过度身亡。他们两人的共同艺术家好友Julian Schnabel曾经见证两人的友谊,因此1996年完成拍摄一部同名纪录片《Basquiat》,他希望透过本片让世人知道巴斯奎特不只是一个毒虫,也是一名天才的艺术家。

沃霍尔和巴斯奎特1984-1985年共同创作的《Untitled(General Electric II)》

短暂的艺术生命

巴斯奎特在创作时把自己的目标设定得很高。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除了减少并停止在街上涂鸦之外,他也把自己跟其他涂鸦艺术家区隔开来。他特别关心艺术史,研究克莱茵(Yves Klein)、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德库宁(William De Kooning)、汤伯利(Cy Tombly)、劳森伯格(Robert Rauchenberg)、杜布菲(Jean Dubuffet)等艺术家的作品风格,加上他拥有海地与波多黎各的血统,在画画时可能比别人更恣意奔放一些。

巴斯奎特的创作风格可以笼统归纳为3个时期:1980年至1982年,他的画面隐含死亡,除了黑人图像之外,也出现了曾经在街头的视觉记忆。1982年至1985年,他开始制作更大尺幅甚至是多联的画作,画上充满了书写和不连贯的图像。黑人肖像依旧,图像身份有时候不明,但大多是艺术家所崇拜的对象,包括爵士乐手、篮球球员或拳击手,他们的头上还会出现一个小皇冠。最后一个时期是1986至1988年,他的画面处理得更细腻复杂,除了英文书写之外,还包括阿兹提克、埃及与非洲的符号。

在27年短促的一生当中,巴斯奎特不断地探索新的视觉语言。这为他日后的成功做了基本的铺垫,除此之外,跟沃霍尔的合作以及与沃霍尔介绍给他的重要人脉,让他的确比别人更快地驰名于世。上世纪80年代,当时还是冉冉上升的新星,现在的流行教母麦当娜还曾经跟他交往过,所以巴斯奎特也上了各大时尚杂志。麦当娜声称由于巴斯奎特不愿意放弃吸毒导致两人分手。而不论在他生前还是身后,收藏他作品的有太多名人明星,包括U2、德普、媒体巨贾Peter Brandt和收藏家Tiqui Atencio等等,族繁不及备载。韩国明星权志龙甚至将他的标志性皇冠刺在身上。

巴斯奎特的艺术俨然是全球大众流行文化的符码,日本大藏家前泽友作最近豪掷一亿美元买下他于1982年画的骷髅头,更是让巴斯奎特的市场价格挤下4年前沃霍尔的《银色车祸》(Silver Car Crash),成为美国最贵的当代艺术家。若是巴斯奎特天上有知,不知是何种心情?

以上文字来源于吴华

以下文字来源于artprice 翻译| 李沅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画价涨!涨!涨!

真正通往荣耀的道路始于1981年。年轻的巴斯奎特于1979年与狄亚兹(Diaz)分道扬镳,随后和霍尔泽(Jenny Holzer)、奇奇史密斯(Kiki Smith)、肯尼沙佛(Kenny Sharf)在布朗克斯(Bronx)举办展览,同年更与凯斯哈林(Keith Haring)、梅普尔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及沃霍尔共同参与“纽约新浪潮”展。

沃霍尔是他的首批买家之一,而且很快就成为他的搭档与导师。这两位艺术家的相遇同时代表一段真实友谊的开始以及一份共生的关系,直到沃霍尔于1987年辞世为止。他们的相遇孕育了60多幅共同作品,这些作品结合了波普美学与其他沸腾一时的表达形式,但是这些同时签上巴斯奎特与沃霍尔之名的合作作品并未受到好评。

他们相遇之时,沃霍尔的名声已如日中天,但巴斯奎特则刚崭露头角。在沃霍尔的提携下,一连串的成功让这名年轻人成为1982年第7届卡塞尔文献展中最年轻的受邀艺术家(时年21岁)。次年,他参加纽约惠特尼双年展,并获得著名经纪人高古轩(Larry Gagosian)的经济支持。巴斯奎特那未经训练、有时又显得狂野的笔触,每每出现都会引起众人的激赏。

媒体、评论家和纽约的收藏家都非常支持他。巴斯奎特甚至登上1985年2月10日发行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封面,当期标题即为“新艺术、新金钱:一位美国艺术家的商业化”。如同沃霍尔,自此巴斯奎特也踏上了美国的明星化之路。媒体的支持与画商的推展合作无间,让他成为美国首位最受好评的重要“黑人”艺术家,他的黑人身份成了一大卖点,众所周知的吸毒问题和生活方式更是为媒体宣传带来新话题。他于1988年过世,不久后就行情高涨,特别是因为美国市场由强势的经纪商把持,有时甚至会操作拍卖价格。

市场与博物馆的支柱

1988年8月12日,巴斯奎特因吸毒过量而逝世,其作品行情随即高涨。他去世3个月后,佳士得拍卖了一幅他于1981年以混合技术创作的作品,当时估价2万5000美元,最后以10万美元成交。苏富比也在几日后拍卖他的画作《红兔子》(Red rabbit)。在那艺术市场欣欣向荣的关键时期,他的价格急速攀升。

几年后,巴斯奎特的自画像打乱了拍卖规则,为当代公开拍卖史创下第一个百万拍卖纪录。1998年,佳士得以33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他于1982年创作的自画像,这幅画的估价在距今将近20年前就介于40万至60万美元之间。

这些年来,巴斯奎特一直名列全球最佳拍卖艺术家之一。这位市场偶像的优秀作品(创作于1980年至1982年)完全主导了市场趋势,各大拍卖行更利用媒体来营造作品光环。巴斯奎特成为当代艺术市场的重要支柱,2012年至2013年甚至有1/4的全球当代艺术拍品营收都来自他的作品拍卖,这可是前所未有的现象。

今日,他已经超越沃霍尔和其他艺术家,成为当代市场最重要的艺术家,他的高质量作品供不应求,其价格只有全球最强势的买家和庞大的资金可以垂青,毕竟世上只有最具实力的人才买得起价值数千万美元的杰作。西方的公立博物馆再也买不起这样的作品,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更是在价格飙涨之前,错失了购买重要作品的时机。对这个备受尊崇的机构而言,这是最难堪的事情之一。

巴斯奎特的杰作愈来愈受到私人收藏家的青睐,最贵的已经成为前泽友作的收藏。这位年约41岁的日本企业家热爱艺术与设计,正积极准备在他位于日本千叶的私人博物馆展出巴斯奎特的作品。2016年5月10日,他以5730万美元从佳士得购得1982年创作的大型画作《无题》(Untitled),这幅昂贵作品曾于2004年6月23日在伦敦苏富比以450万美元卖出。12年之间,这幅画赚进了将近5300万美元,击败了该名艺术家之前增值1000万美元的纪录,这项纪录原为纽约佳士得于2013年售出的《瘾君子》(Dustheads,1982年,成交价4880万美元)所保持。

2017年5 月18日,纽约苏富比以1亿1050万美元售出1982年的《无题》,让巴斯奎特的作品首度超越1 亿美元的拍卖门槛, 创下艺术市场的新革命,轰动一时。这幅画于1984年的成交价为1万9000美元,33年内翻涨了5800倍,为这名出身布鲁克林的年轻涂鸦艺术家创下新纪录。这项非凡的成就让巴斯奎特跻身超越亿元拍卖门槛的艺术家之圈,与毕加索(Picasso)、莫迪里亚尼(Modigliani)、培根(Bacon)、贾科梅第( G i a come t t i ) 、蒙克(Munch)、沃霍尔并列,成为这7人名单中唯一的当代艺术家。

一名艺术家如何成为市场的偶像?巴斯奎特很快就成为当代传奇:这位涂鸦与街头艺术的先锋已经是一个时代的创作活力象征。他与20世纪80年代躁动、唯利是图的纽约相遇,并获得它的支持;短暂而丰富的一生更强化了他数量有限的作品。在因吸毒过量而于27岁去世之前,巴斯奎特创作了800多幅画作和1500多张图画,这些作品今日已经成为全球各大收藏家和博物馆追逐的对象。

供不应求、不断攀升的价格见证了我们这个时代最非凡的一面:如果2000年时平均投资100美元至他的作品,那么今日此一数额已经飙升至1098美元,相当于增长了998%。巴斯奎特无疑代表了高阶市场的巨大利益,与毕加索并驾齐驱。

精彩回顾:

看,方才,拍卖界发生的一件大事

刚刚,发生了一件艺术从业者都关心的大事

明斯特雕塑项目的运营之道

厦门好无聊!于是一群青年开始参与城市的计划

专访李明维 | 稻谷也能扫出诗意【文末赠刊】

更多精彩内容请参阅

《典藏·读天下》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