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设置灯光时有哪些可变因素?虽然其中的排列组合有无数种可能,但基本的因素却只有几个:品质(硬光或软光)、高度、强度、方向、颜色、质感。

虽然对灯光的研究也许是一辈子的课题,场景中的灯光有几乎无数种组合,当我们拨开重重迷雾看基础时,灯光的变化因素其实只有几种而已。以下是我们在片场中会接触到的灯光的性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硬光和软光

什么能让灯光变硬?什么能让灯光变软?我们要怎么区分他们?为场景布光有很多方法,其中的变化无穷无尽,打光的风格和技巧几乎有无数种。奇怪的是,归根结底布光中其实只有两种光线(就光线的品质而言):硬光和软光。在绝对的硬光和绝对的软光之间有许多变化细微的中间值,但说到底只有两种光,他们位于光线品质渐变的两个极端。

>>>>硬光

硬光也叫作镜面反射光,这种光能投射出清晰,尖锐的阴影,这是因为他的光线是平行光,就像激光一样。什么样的光源能够产生如此非常平行的光线呢?是一枚很小的光源。光源越小光线就越硬,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光线的软硬取决于光线的大小。在一个晴朗明媚的白天,看看你的影子,它肯定明显清晰,虽然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恒星,但它离我们实在太远,以至于在天空中显得很小——于是产生了非常硬的光线。

>>>>软光

软光和硬光相反,它的光线只能产生模糊不明显的阴影,有时甚至完全没有阴影。是什么让它变柔和的?是非常大的光源。如果你在阴天时出门,就只会有很少甚至没有影子,这是因为此时的光源并非晴天时的小光源(只有太阳本身),整个天空都变成了光源——非常大的光源。

我们在片场中怎么制造软光呢,有两种办法:

第一种办法是让光线在一个很大的白色物体上反射,一般我们会用泡沫板反射板面积越大,光线就越软。你可以用任何浅色的物体作为反射板一堵白色的墙,一把伞,在更大的布光中,反光板的尺寸也不等,有时甚至更大。例如,在《艺伎回忆录》中,导演用非常大的丝绸向整个场景反射光,当时使用的丝绸有几英亩那么大。

另一种方法就是直接让光通过柔光布。以前,摄影师曾利用白色描图纸或白色浴帘当作柔光布和,现在有很多种类的柔光布,有卷轴形的或单片形的。它具有神奇的能力,放在强烈光源前也能耐得住高温。柔光布可以直接安装在灯箱的挡光板上,或用框架箍着放在光源前,或固定在窗户上,等等。

>>>>灯光方向

主光照射到演员的方向是场景灯光中最关键的一部分,最常用的术语是前光,三分之四前光,侧光,三分之四背光和背光。光线的方向不仅决定了阴影,也是奠定镜头情绪和情感基调的重要因素。如果大部分的光线是从侧面或是后面照来,画面就会看上去更黑,更有神秘感和戏剧感。特别重要的是,如果你想让画面显得照明不足,例如有一个阴郁的画面,你想让观众觉得它特别阴暗的话,直接让他曝光不足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将大部分光线设置成背光,就能在保证曝光的同时让画面显得黑暗。

>>>>避免正面平光

正面平光是指主光离摄影机很近的情况,造成的结果是阴影很少甚至没有,深度很浅且不立体,拍出来的图像会非常扁平,没有立体感。同时主体无法从背景或是画面的其他物体中脱颖而出。这就提醒了我们,灯光的关键之一就是引导观众的眼睛去“挑出”画面中的关键元素,通常情况下,那就是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后场打光

当我们为一个对话场景布光时,从后场向演员打光总是一个好办法。后场指的是远离摄影机拍摄的那一边,如果主光与演员,摄影机在同一侧,这就是前场打光。虽然并不是所有情况都能够从后场打光,但只要有可能,这总是最好的选择。

背光和强聚光

两种被摄主体从背面打来的光被叫作背光和强聚光。背光有时也叫作发型光或是肩后光,它能够勾勒出主体的轮廓,将其从背景中分隔出来,并让主体显得更立体,更有深度。

强度

灯光有多亮或是多强会直接影响到曝光,不管场景中整体的光线有多亮或是多暗,我们都可以利用光圈,快门和中灰滤镜达到正确曝光。在这里重要的是场景中不同光线的相对强度,以及不同光线间的相对平衡。考虑场景灯光的强度和曝光的时候,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整体灯光水平和场景中灯光的相对差异——这一般被称为主补光的对比度。

质感

质感可以通过几种方法创造,其中之一是被摄主体本身的固有质感,但我们这里考虑的是光线本身的质感。这种质感通过东西挡住光线,分割光线,增加更多的光线变化。放在光线前的东西叫作挡光板,有一种特殊的东西叫作挡光板或是曲奇板,其中分成两种。

硬曲奇板是不规则挖孔的胶合板,软曲奇板是铁丝网上用透明塑料布做出精细的花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色彩

我们在电影创作中所涉及到的色彩有以下几个方面:从图像创作角度,我们怎样利用它让画面更好看。从叙事角度:这是色彩的情绪和文化的内涵。

色彩对摄影机很重要,说到光源的色彩控制,这就包括了使用色彩平衡滤片和选择合适的灯光设备,要同时满足日光白平衡和钨丝灯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