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是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位于豫西南边陲,是世界最大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渠首工程所在地,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第一移民大县。扶贫攻坚开展以来,淅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全县一号政治工程和民生工程,通过产业扶持、易地搬迁、社会帮扶等举措,引导帮扶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县里高标准建设了厚坡镇大寨村、滔河乡新集镇、上集镇光明社区三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计划将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地区、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这里,并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帮助搬迁人口逐步脱贫致富。社区的规划选址注重与集镇、工业园区、旅游景区、交通道路、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努力让易地扶贫搬迁惠及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淅川县光明社区外观)

8月15日,我前往上集镇光明社区采访了易地扶贫搬迁户黄建军(化名)。

黄建军的老家在淅川县西簧乡流西河村,位于秦岭余脉、伏牛山腹地,那里山地起伏。1948年出生的他把青春岁月献给了大山里的两亩薄田。直到90年代,外出务工的春风吹进了大山,听说出去打工挣得多,为了让妻子和刚出生的儿子能过上好日子,改变贫穷落后的命运,种了半辈子田的黄建军含泪告别妻儿,踏上务工之路。他去过郑州,到过山西,北上山东、内蒙古,挖过地基,建过大厦,汗洒工地,辛苦攒钱。

15年后,黄建军带着攒下的几万元回村发展规模养殖,存栏乌骨鸡曾达7000余只,成为当地屈指可数的产业发展带头人。他笑言:“当时邻居老刘家养兔子挣的也不如我们家多!”

正当全家满怀希望奔向小康的时候,老伴王银花(化名)罹患脑瘤,做了大手术,保住一条命。乌鸡养殖交通不便饲料难运,市场行情下跌,黄家的养殖致富梦被无情地击碎,还欠下一屁股债。

为了还债,2010年,他和儿子一起开始种植香菇。他们家种的香菇一亩地能产5000斤,卖出后刨去成本,亩收入在2.5万元。大丰收的背后是每年采香菇季节的早起晚睡,菌棚里被蚊虫狂叮乱咬的束手无策,挑走盘在香菇袋上的蛇的惊魂未定。黄建军说:“我苦了累了一辈子,就盼望后代安心念书考上大学,跳出这个穷窝窝。”

“爸爸,我不想去西簧读书,一个人走那么远我害怕。”2015年底,即将小学升初中的孙女的话让大人们一筹莫展。从黄家到乡中学要一个多小时,公路又窄又陡,并且有很多路因为沿途罕有人家,已经荒草丛生了。

2016年9月,西簧乡脱贫攻坚决战打响后,流西河村向乡政府打了拓宽、硬化村公路的报告。11月中旬,报告还未获批复,黄建军和乡亲就接到驻村干部易地扶贫搬迁的征询电话,问他们愿否举家搬迁至上集镇。在知晓光明社区位于县城东郊,交通便利,宜于生产居住后,黄建军当即让儿子着手填写申请表,积极配合政府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5月7日,黄建军一家人喜迁新家。光明社区,7幢25层的电梯楼并肩座落,美轮美奂。走进15栋6楼的新家,只见两室两厅一厨一卫88平方米的新房宽敞亮堂。客厅里,冰箱、液晶电视机、布艺沙发;厨房里,抽油烟机、液化气、电饭煲、电磁炉;卧室里,床、衣柜、卫生间、洗衣机一应俱全……站上阳台,就能望到孙女儿新中学——东方学校的食堂。

(黄建军新居客厅一览)

免费搬进城郊新家,黄建军笑得合不拢嘴,说:“我们家搬出大山都是党的政策好!房子一给,大难题就解决了。要想拔穷根、奔小康,还要继续弘扬我们庄稼人祖祖辈辈艰苦奋斗、踏实肯干的传统,早日脱贫致富。”这不,已奔七十的黄建军又风风火火在社区摆起了卖油条的摊子,买他家油条的乡亲们都赞不绝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在炸油条的黄建军)

淅川县光明社区占地316亩,规划建设面积84000平方米,目前已建成7栋25层高楼,其中安置房共1008套75000平方米。2016年光明社区已入住易地扶贫搬迁对象546户2195人,涉及全县13个乡镇133个村。2017年、2018年还将陆续安置贫困户前来入住。

社区配套建设了标准化社区卫生室、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室内外健身器械、儿童乐园、灯光广场等设施,建成了高标准的党群服务中心。为方便搬迁户的生活,上集镇于2017年5月9日成立了光明社区支部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对全社区的群众进行摸底调查,分类施策解决困难。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光明社区的干部已经对搬迁贫困户进行全面走访,逐户建档立卡,协调相关部门,对接完善了搬迁群众与安置地居民享有同等的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等社会保障手续。

(住户在健身娱乐)

光明社区现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充分发挥该小区紧邻县城区工业园的优势,通过技能培训、产业升级、对口就业、政策扶持等系统工程的实施,提高群众脱贫能力:

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先后与园区42家企业签订安置用工协议,已举办对口就业培训3期500余人次。

二是分类安排务工,对照搬迁户的具体情况分类进行务工安排。对于愿意外出务工的搬迁对象,入户核实后,牵线相关企业,组织外出务工130余人;对于有劳动能力还要照顾家庭的搬迁对象,安置到附近企业务工,目前已安置78人;对于年老体弱不能长时间上班的搬迁对象,将其安排在小区保洁、门卫等公益岗位,目前已安置15人;对于有自主创业意向的搬迁对象,采取小额贷款等方式,提供就业成本,目前已帮扶搬迁对象65人。

同时,将有计划的逐月推进,每月按20人的标准继续协调到园区企业就业,最终达到一户一个就业从业人员。

对于搬迁群众的原有宅基地、林地等资源,协调原乡镇采取土地流转、复垦交易等方式,保障群众原有利益不受损失。

这个河南西南边陲的小县城,也正在用上万人离开大山“乔迁新居”的幸福感,编织着易地搬迁脱贫致富惠民生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