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关于联合贷款模式征求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业内流传。根据《通知》,贷款人应将联合贷款的合作机构限定于经银监会批准设立,持有金融牌照并获准经营贷款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虽然还没有得到证实,但却让互联网金融行业人士陷入困扰。

这就意味着互金公司与银行之间的联合贷款或助贷业务将遭遇监管封杀。但有行内知情者表示,该消息并不真实,网传内容是某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针对当地民营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并非监管层针对整个互金行业强监管的意思表示。

业内流传“联合放贷将面临强监管”

按照业内流传的这个通知,今后能与银行联合放贷的机构必须持有牌照。而问题在关键在于,目前仅26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即便将银监会还没有直接审批的网络小贷公司计算在内,也仅有206家合格联合放贷机构。而互联网金融公司总数有2000多家,这意味着十家平台还不到一家能开展联合放贷业务,因此行业非常关注这个消息。

虽然是银监会文件,但真实性不得而知。笔者认为,此举属加强金融监管与风控的举措,对行业乱象的进一步肃清并不无作用,就目前的行业监管环境而言具一定合理性。

双方合作各取所需

那么,到底什么是联合放贷?又有什么乱象和风险呢?一位银行业内部人士对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公司之间的联合放贷模式进行了解读,在他看来,银行有闲置资金,互联网金融公司有融资需求的客户,双方合作各取所需。

该银行业内部人士指出,一些地域性的小银行,存在资产和资金不匹配的问题。一般银行获得资金容易,但是放贷的资源稀缺。而互联网金融机构,通过这些年的发展,这些机构获得贷款人的资源比较多。合作对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公司来说,是各取所需。

易观智库高级分析师李子川表示,联合贷款这个内容没太注意,不过看来主要要求是想建立一个有资质的放款机构间的风险共担机制,之前也有过类似的做法,比如银行在收到保证金前提下,允诺对外的授信额度,共同放款,对银行是既拿到存款又完成了一些贷款任务,对合作机构也有了分散承担风险的一个盟友。之前的做法偏局部的部分机构间的自发合作,要是这个文件落地,这种机制会扩大。

联合贷款管理尚在征求意见

据悉,上述《通知》涵盖了下发目的、互联网贷款的定义、“联合贷款”的环节,以及联合贷款的准入、资质和风控等等。

“监管肯定会对联合贷款进行相应规范,并且监管对于联合贷款以及助贷模式研究已久,但具体细节未最后确定。”据权威人士处获悉,目前《通知》并未正式下发,仍处于业内小范围征求意见阶段。

这两年间,互联网金融公司和银行合作的助贷业务发展快速,却始终存在两大风险:一是银行的低成本资金,通过联合贷款模式最终没能流向实体经济,形成资金空转;二是部分合作机构通过联合贷款模式,做了银行合规框架下做不了的产品和客群,加大了风险最终传导到银行体系内的机率。

因此,这个未经证实的消息一经放出,整个行业将信将疑,甚至怀疑是真的。

助贷机构应对强监管纷纷申请牌照

上述《通知》也清晰表明了监管的意图,即将风险控制在银行体系内,避免银行体系外的风险传导进来。此外,银监等监管部门对于类金融机构,特别是非持牌的金融机构一直都是难以实施非常有效的强监管。因此,对于助贷业务的风险控制,将采取收缩银行端合作的方式。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将提高银行与助贷机构的合作门槛。尽管目前尚无具体《通知》,但助贷业务未来将面临进一步监管已成行业共识。

目前,不少创业公司甚至融资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加资本实力以及股东背景,以便获得更多的金融、类金融牌照。据一家与多家银行开展助贷业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负责人透露,尽管联合贷款并非限制其目前的业务,但他们的担忧在于趋势性发展。据其透露,该公司正在努力申请各类牌照。据悉,在政策变动期,目前不少互联网金融创业公司都有合规压力,担心正在进行的业务突然遭遇监管围堵。而化解的方式就是尽可能获得各类牌照。

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杜晓山表示,不管这个上述《通知》是真是假,行业内对规范联合贷款的必要性,是有共识的。规范联合贷款,对老百姓来说,有助于提高存款的安全性。对于借贷人来说也不算什么坏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