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因壶而香,壶因茶而响。”品茶使我们想起了人生。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在品茶,会不会品,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品,决定着人生一辈子的色调。有人说,茶是为了友谊而在世间的;最好的茶,则是为了知味的人存在。我们到处找茶、品茶,是渴望着与知味的人对饮。一杯清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给人以澄净与善良的感觉。泡茶给人喝是一种很好的关爱,可以为三五知己而倾注。

紫砂壶的兴起与茶文化的兴盛有着紧密亲密的关系。在宋代,饮茶已为普遍.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糊口的必须品,可谓“不可一日无茶”。当时的饮茶方式均为点茶法,这种方法是将碾成粉状的茶末与沸水混和,并用茶筅回环搅拌,调成沫饽丰硕的茶汤。时人还比较茶盏内沫饽的多少和持久性,来断定个人的备茶技巧,名曰“斗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壶如其人”,一只壶虽然只是表现了一定的客观对象,如:方器、花器、筋纹器。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个人的人格、人品、气质、才能、学识修养、生活经历等。不同的人,所创作出来的东西、风格就不一样。

壶艺风格不仅体现在技法、技巧上,也体现在造型、题材、选泥、用泥、铭文、印款等方面。格调有高低之分,就像人格高下一样,这就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上对壶艺作品的最高评价是逸品。而邵大亨、裴石民、顾景舟的作品,堪称逸品。泥、工、款、点、线、面兼出神入化,方非一式,圆非一相,多一点不能,少一点不得。看似信手拈来,却功在壶外。强调个性、强调自我情感的抒发,似一朵清水芙蓉,全凭天然雕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宜兴紫砂工艺陶是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的传统工艺品,以历史悠久、造型多样、技艺精湛、色泽朴雅而著称于世。 紫砂工艺陶是用“得天独厚”的陶土原料制成的,经过历代艺人的辛苦劳动,细心揣摩研究,以大自然为创作源泉,并吸收了中国其它传统艺术的特点,精心设计了各具特色的壶、盆、瓶等造型,真可说是“方匪一式,圆无一相”。

传统壶艺博大丰厚的底蕴往往能激活我们的创作灵感。追寻前辈艺人的踪迹,研究壶艺大师的作品,成为我们学习和发展紫砂的重要路子。把中青年一辈的紫砂从艺者集中起来,进行系统的紫砂理论培训,能使壶艺人员的创新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继承传统工艺,在继承中发展创新,在创新设计的过程中,要发挥创作设计人员的才能和智慧,同时还要加强对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和理论水平的培养和提高,这样才能使紫砂工艺长盛不衰、长期兴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茶道的的变迁与紫砂壶有着必然的联系。紫砂壶的兴起、繁盛是与茶文化的变化紧密相连的。唐宋时期,人们的饮茶方法为煮茶、烹茶,茶具以金属制器为多。到了明代,团茶已被散茶完全取代,而饮茶方法则改为冲泡法,茶壶与煮水的壶分开使用,茶具多选择陶瓷茶具。饮茶方法虽然简化了,但因为泡茶法对茶量、水温等十分讲究,故而对沏茶的重要器物一茶壶-有了更高的要求。紫砂壶就这样兴盛开来。

作为我国独有的鉴赏兼顾实用的传统茶具,紫砂壶也是历朝文人墨客的赏玩之物。紫砂壶起源于宋代,到明代异军突起,清朝康乾盛世紫砂壶的制作、鉴赏与收藏达到了顶峰,突出了它自身的特点,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更是让紫砂壶拥有了灵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