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新兴产业,都会经历快速扩张但管理混乱、监管趋严并回归理性的发展过程,而民用无人机领域正处于这一阶段。

相对于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法律和监管总是慢半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几年,由于“黑飞扰航”事件屡禁不止,民航局对于民用无人机行业监管的升级,似乎将加速了这一行业拐点的到来。在前段时间的一系列黑飞事件后,最近这段时间,无人机国内销量的确有小幅度下滑。可能有些用户想买,但是看到这个事件,可能心理会受到一些影响。

监管措施的出台,对于无人机行业的发展是有影响的,尤其是消费级无人机。本来因为使用简单,价格不高,有些玩家会买来娱乐、航拍,但是监管政策的导向可能会使得玩家变得紧张。

玩无人机还要跟这个那个打交道,

甚至上升到法律的层面,

那我不玩了还不行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曾经作为资本圈宠儿的无人机行业,风光已经慢慢黯淡。在政策的支持下,经历了大量资本一拥而入的发展之后,无人机这一炙手可热的行业开始逐渐降温,从行业投融资情况便可见一斑。为加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管理,中国民航局于5月16日下发《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要求自2017年6月1日起,民用无人机的拥有者必须进行实名登记。

随着无人机的使用者越来越多,

全球很多国家都出台专门的法规,

直面有关问题,

国外也为无人机立了“规矩”。

美国监管法规已成形

美国无人机市场和行业起步较早,

制定实名制法规也走在前面。

2016年6月,美国联邦航空局针对小型民用无人机系统推出了首部管理规则,小型无人机(重量为55磅以下)才被首次列入美国领空管理。但现在美国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如果不用做商业用途,无人机用户以后可能不用向监管机构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实名登记了。

美国一方面出台了法律法规对无人机使用进行限制,另一方面通过无人机反制技术确保无人机安全运行。除了法律法规对无人机使用的强制执行,美国政府还加大了信号干扰技术、雷达探测技术、地理围栏等无人机反制技术的研发应用。

法国完善法规规范

无人机频频上镜,

但都不是什么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维护境内空域其他飞行器的运行安全及民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法国在2012年4月首次颁布针对无人机管理的法令,随后又分别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对相关法规进行修订和补充,以严格规范无人机的使用。

按照目前的规定,在法国,民用无人机只能在日间飞行,夜间飞行须提前获得有关部门批准,无人机操作者同时应将无人机的飞行范围控制在视线可及范围内。当进行“第一人称视角”飞行或采用无人机设备进行跟拍活动导致操作者无法用肉眼直接追踪飞行器的飞行状况时,则必须有另一人负责监视。无人机只能在距离地面50米至150米之间飞行,非法使用无人机将判处5年有期徒刑,罚款75000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