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卢汉认为照片是没有围墙的妓院,因其使人的延伸成倍的增加,甚至使其变成大批量的生产商品,影星和风流小生通过摄影术成为人们更容易拥有之物。手机现已成为人人手中皆有之物,平民拍照成为一种流行时尚,加速延伸了人的感官知觉。“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具体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手机摄影开创了人们随手拍,随手记录的时代。苏珊·桑塔格《论摄影》中提到摄影作为一种娱乐,已变得几乎像色情和舞蹈一样广泛——这意味着摄影如同所有大众艺术形式,并不是被大多数人当成艺术来实践的。手机摄影的出现使得这种“没有围墙的妓院”变成人人都可接触到低门槛的“色情”被人们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影术的出现,导致人们从一种感官向另一种感官的转变,让人们形成对视觉感官的极大偏好,手机摄影的出现,更是加速了人们延伸感官的速度,得到了人们的广泛使用,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很轻易地发现在我们周围有人正在使用手机进行拍摄。如果说照片能捕捉到人的姿态和心理姿态,弥补文字的缺憾,成为“词语”的对手,进行完型的表现。

尼克松访华中国领导人接机的现场,除记录了中美建交的开始,同时展现出接机的领导人“勉强”的合乎礼节得“中国式”接机方式,中美两国领导人着装不同,看到此照片的人虽当时不在现场,但也能对当时的情况进行了解,这是拓展延伸人的视觉,从照片所展示的细节,去思考当时中开放程度还不够,以及一些文字所无法表达出的政治语言,以不同于文字的方式描绘了心理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手机摄影的出现更快更及时的让人们对现场进行感官的延伸,以拥有更具时效性的认识,天津爆炸网络各媒体争先转发的是一段网友的用手机所录得视频,这段视频弥补的没能来的及到现场的新闻记者为受众传达现场的缺憾,随着手机拍摄系统技术的革新与进步,拍摄图片的质量逐步提升,在像素、色彩及清晰度上渐渐达到了新闻发布的要求,笨重的单反数码相机不再是新闻记者的唯一选择,手机摄影的完善为突发性事件更及时传递给受众的提供保证满足受众迫切的视觉需求和感官的延伸,使新闻记者趋向全能发展。

手机摄影的出现不仅在人感官迫切需求引起改变,同时也为社会“趋同”提供推动的动力。随着大众媒介向“去中心化”的转变,人人都能更迅速的成为媒介信息的传播者,人们总愿意将自己融入“圈内”,迫切想得到“圈内”的认可,手机摄影则可作为人的延伸,做为一种意识形态观点的引导,使人们尽快融入“圈内”。例如朋友圈组照晒幸福,秀品牌,秀宝贝吸引着受众对自己喜好的风格形式的效仿。无论是拍照的形式和照片的构图,还是照片所展现的风貌,在短暂的时间里这种效仿形成一种潮流,带动更多的效仿,从而将时尚变成“和抽象派粘贴画的风格相仿”。照片将本有界限的事物变成了可大量复制生产任何人都拥有的廉价甚至免费的商品,将社会变成一个“没有围墙的妓院”,让多数人成为在某一形态中“拥挤”的一份子

摄影最早的流行,是用来纪念被视为家族成员(以及其他团体的成员)的个人的成就。在至少一百年来,结婚照作为结婚仪式,几乎像规定的口头表述一样必不可少,相机伴随家庭生活。人们将照片冲洗出来,作为留念。而今,手机摄影的出现,不需要胶卷,只需要一张可反复擦写的存储卡;有屏幕可供即时显示,拍的不满意可以马上删除重拍,不需要考虑任何成本问题,拍照成了一件既轻松又随意的事情。手机摄影让人们成为生活的经历着同时也是记录者,一方面经历着自己的生活,一方面观看别人的生活,也引起人们对摄影的思考,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很大领域,在包装和陈列的世界,以及各种陈列式的安排。渐渐地朋友圈、微博和空间中的组照,形成“有图有真相”的记录生活的环境。“沉默的螺旋”假说中的观点之一即为: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和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呼喊”的螺旋式扩展过程。摄影也如此,当一种拍摄风格和记录形式形成一种优势时,手机摄影承担的不仅是记录刻画事实,更多的是成为一种附和舆论的工具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某人到此一游”的手段不同,照片作为另一种记录刻画自己到某地旅游的记载,充斥着“过去旅行的目的——接触新奇而陌生的山川和风情。”手机摄影的出现使照片生产更趋于“廉价”,更加速了对旅游目的的充斥,作玩乐旅行而不带手机,似乎是一桩极不自然的事,章节中提到“连博物馆馆长都喜欢用彩照而不是实物陈列在展柜里”,手机摄影的出现,将旅行变成了一个用经验来核实自己体验的过程,旅行变成累积照片的一种战略。

拍照这一活动本身足以带来安慰,况且一般可能会因旅行而加深的那种迷失感,也会得到缓解。“于是,世界本身变成了一种博物馆,其中陈列品你已经在另一个媒介接触过了……其实,他自己拍的照片合过去看过的照片是一样的。”用“假性事件”解释人们普遍给摄影照片的出现贴上的标签,因为它能使旧模式加速,并赋予生活以新的模式。手机摄影的出现方便的人的感官的延伸,是拍摄更加即时不受限。

“摄影影像似乎并不是用于表现世界的作品,而是世界本身的片断,它们是现实的缩影,任何人都可以制造或获取。”手机摄影消除了时间的差别和空间的距离,使人们卷入人类的大家庭,让人们能够透过照片有款时间的长度和经历的宽度。尽管真确性的假设赋予照片权威性、兴趣性、诱惑性,但摄影师所做的工作也普遍要受制于艺术与真实性之间那种通常是可疑的关系。哪怕当摄影师最关心反映现实的时候,他们无形中也依然受制于口味和良心的需要。照片本身不能解释任何事物,却不倦地邀请你去推论、猜测和幻想,延伸了人们的感官。手机摄影的出现更是以一种高效的速度延伸自己的感官,在大批量的“随手拍”中找到风格相同的“圈子”,极力迎合着圈子的需求,让本“没有围墙的妓院”变得更加开放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