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PPA,MIRA, MPA三大国际手机摄影大赛中都获得了奖项之后,我开始反思和整理摄影思路,也一直在探寻一套高度集中,并且能触及影像美本质的规律——太想净化眼睛和视觉了。

什么是极致?

我认为是将“摄影的骨架”暴露出来,以获得更为简练、放松的画面,这是视觉的极致。

我们通过“做减法”来探寻手机摄影的视觉极致。

1

大胆舍弃

来看看这一组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韩松/摄 iPhone 7p

莫斯科地铁站之光

这是莫斯科地铁站---那一系列以华丽和优美著称的地铁站。我自己设定的主题就是表现恰到好处的灯光和优美极致的几何感,所以在这一组照片中看不出“华丽”“色彩”等更为直观的现场感受,而表现的是有目的性的,经过主观提炼的,自己想要表达的那一部分。

下面是几张大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一般人在地铁站所见到的场景是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单反拍摄

David Burdeny

是的,虽然是很美,但是在这里我主要还是想表达一个意思:所能见到的东西,和摄影要表达的东西是两回事。如果每一张照片都是地铁站的大全景,那么上面一组以几何和光晕为主题的照片就不复存在了。

拍照有两层意思:你所见的,不全是你所要拍的;你所要拍的,必和你所见的不同。

2

最简单的形式

最简单的形式有很多种表现方法:将单个元素放在画面正中是最简单的形式,对称是最简单的形式,干净的几何形也是最简单的形式,将这些做到了,手机作品的画面也就有“极致的感觉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过分看重摄影的创新性了。至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拿起手机拍出干净的、干练的、优美的图片即可。而这些用最简单的表现形式就能实现。

最简单的形式有多简单?来看看这些照片:

简单到寥寥几笔。

▲ 韩松/摄 iPhone 7p

简单只以两点来表现城市。

▲ 韩松/摄 iPhone 6s

简单到拍雪山,只表达它的十分之一。

▲ 韩松/摄 iPhone 7p

3

去色

并不是每一张照片都适合用颜色来表达,在合适的时候,用黑白来表现照片,减去多余的颜色干扰,多思考取舍,能将一些场景感表现得更加极致。

当时草地很美?厚厚的云层也很美?郁郁葱葱的树也很美?但是我认为表现剪影就可以了,这样才能凸显高大树木和情侣二人之间的尺度关系张力,否则颜色的乱入,会破坏要表达的东西。

要表达的,仅仅是几何形和毛玻璃透过的朦胧,那么我便淋漓尽致表现之,颜色与我何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韩松/摄 iPhone 6s

4

减掉多余创新

还是这一组情侣照片,其实拍摄的就是一次普通的日本旅行,没有刻意凹造型,矫揉造作,腻腻歪歪,给人一种很“轻松愉悦”不做作的感觉。没有多余的创新,那么是靠什么使照片成立呢?普通地走过一条路的场景,靠的是人、路、草地之间点线面的合适关系。

▲ 韩松/摄 iPhone 6s

普通地站在朱红色的木窗格面前,靠的是红色背景衬托下简练的“图形衬底关系”。

▲ 韩松/摄 iPhone 6s

普通地站立,靠的是对称式构图和大场景与人物之间的比例张力

▲ 韩松/摄 iPhone 6s

普通地俯视拍摄,靠的是利用旋转楼梯形成的引导线构图。

▲ 韩松/摄 iPhone 6s

简单不过的场景,靠的是绿色背景对白色人物的衬托。

▲ 韩松/摄 iPhone 6s

三分法、对称、引导线构图,端正的手机,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得到最明快的照片。

5

减掉多余后期

后期谨慎,只用VSCO中少量几款滤镜,调得最多的依然是“亮度”“饱和度”“对比度”“阴影”“高光”等几项基础的参数。

常见的充满可玩性,但却并不适合摄影本身的后期方式有浮夸的复古滤镜、莫名其妙的边框相框和拼图、不合时宜的加字。

如果加字,那是在做一个平面设计,不在摄影的讨论范畴。但绝不可能一张照片本身通过加字就提升了观赏价值。

这几条建议,当然不会成为拍摄最极致的手机摄影的金科玉律,但确实是每个手机拍摄者(特别是非专业摄影师)可以参考的练习法则。当我们大刀阔斧地斩去“为技巧而技巧,为创新而创新”的冗余时,实际上是在回归对摄影骨架的搭建。

当一张照片抛开颜色、情节、创意和后期的包装,留下的骨架也足够美,那么我想这就是手机摄影的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