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

和春社的班主坐在后台愁苦:

从前如日中天的演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鼎盛时期提前三个月都买不到一张最边角的门票。

而今门可罗雀。
本月最后一场演出,演出进行到一半,

十位观众全体离场,演出提早终止。

台上讲相声的两个演员,

边脱大褂丧气地走下台,边埋怨对方:

你连报菜名都忘词,还当什么相声演员?

怪我咯?要不是大师哥临时去做婚庆司仪,我为什么要顶替上台freestyl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班主很愁

以上并非真事,

而是品欢8月的新相声剧《牡丹亭不停》的开场。

以上也确是真事,

许多民营的相声社、传统剧种,都是一个又一个和春社。他们对艺术付一腔热情,换来空荡荡的剧场座位。

现实是一瓢当头泼下来的冰水,足以冻结昏头热脑,“停不停”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还有,更多的互联网创业者、梦想家、北漂、沪漂打工者,在赚钱和梦想之间,也都在思考“我停不停”。

《牡丹亭不停》从一开始就打动我,就是这个原因。

语言很搞笑,同时,它又闪烁着讥刺现实的光芒。

这条相声路子,和马三立老师很相似,有种世俗烟火气。

这路相声,讲的都是时下事身边事,相声通俗易懂又明快犀利的语言,寥寥几句,就勾勒出画面感,包袱不多,依靠针砭时弊的深意制造笑点。

在相声不太逗乐的今天,能讥刺现实的相声很少见了。

各种表扬式、小品式、歌功颂德式甚至唱歌式样相声,说的人不走心,听的人尬出天际,何来幽默可言。

执笔并演出《牡丹亭不停》的“耗子招笑儿”陈溯,看过王自健的相声观众都认识,出自相声大家,能说会演。

他在《牡丹亭不停》里和金岩、刘源、李国靖组成了和春社四大金刚——

班主金岩,

曾红极一时。

吃耳光馄饨都被认出来,路人要求合影连续拍了78张,直到旭日东升。

而今的生活只有耳光,没有馄饨。

大师哥陈溯,

在横店做八线穴头,偶尔客串抗日神剧里的反派二号。

虽然说着相声,却不靠相声吃饭。在500元与几十万的选择中,相声理想情操在他看来都是屁。

三师弟刘源,

能背《四十五扇屏》、《地理图嘉庆版》、《卖二十六器》,

坚持自己的传统相声信仰不动摇。

“相声就是要死,我陪着相声一起死,我和我的初心一起死”他说。

小师弟李国靖,

考了二十多个资格证书拿了一百多个奖,却斗不过一个催租的房东。

和春社四大金刚各怀心事,却都有一个梦想:

就是希望相声不要死。自己的相声社不要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个不同的人,是这个时代城市人的缩影。

苦苦维持门面的经营者,精致利己主义者,理想主义者和底层混一口饭的打工者。

在“停不停”的矛盾面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这种选择很真实,

也因此充满了来自于时代和环境的讥讽。

大师兄为了多点赚钱停了演出;三师弟坚持原则,不肯改编传统相声,随着他的初心离开了;最后和金岩班主排练的小师弟,因为家里爆了一根水管不得不离开……

停不停,已经不是问题。

徐老师觉得,本人一直是个自带丧气的记者。

我早年在报社跑音乐线,恰逢唱片业死亡,每次出门采访歌手和唱片制作人就问他们“如果没有唱片,你们怎么办?”

后来唱片业真的死了,而音乐综艺还没崛起,我改跑演出线了。

跟演员制作人混成了朋友,我又熟门熟路地问起别人。

“如果相声在剧场里死了,怎么办?”

提问的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残忍,人家日子已经不好过了,你还要去问。

但事实就是如此。

金岩和陈溯聊起写《牡丹亭不停》的初衷,就是身在曲艺行当,敏锐感知到式微的苗头。

陈溯自己就是曲艺票友世家出身,他的父亲陈连升,最早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门从事曲艺保存录制,家里小院子进进出出的都是相声大家。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曾经电台最火热的相声节目,在剧场里渐渐无人问津。偶有郭德纲这样的奇才带火了相声,也只维持一时,转不了颓势。

他在《牡丹亭不停》里,写了四种相声人,虽是戏,但写的都是自己。

苦恼的班主,为了钱兼职的大师兄,还有那个“相声死了,我就陪它一起去死”的三师弟。

笑中带泪。

明知道相声可能终有一死,但却还坚持这条路走下去。(做报纸应该也是吧

艺术之所以动人,往往因为其具有“现货生命力”,甚至剧种,也是因为有了具生命力的作品,才能被观众注意到。

既然是生命,总有一天要消亡。

当某些东西没有自主能力活下去的时候,用一大堆科学仪器、药物、生命系统来强制生命迹象的留存,往往也是增加生命的痛苦。

当一个剧种,因为时代和主观客观因素生命力消退,不再流传,甚至死亡,光是大声疾呼“保存消逝中的艺术类型”有毛用。

一旦没有创作人为它奉献心力创作,没有打动人的作品,观众也失去兴趣,任何口号都是死亡的墓志铭。

所以我敬佩那些明知道相声可能终有一死,但却坚持创作,希望将它传承甚至转化为其他的形态而存在的艺术家们。

因为他们,和他们的同道,用不停的思考、创作和演出,证明相声还没死,还没停!

《牡丹亭不停》未可知,至少品欢相声社还活着。

上海品欢几年前就开始探索相声往相声剧发展的形式,从《春天里》到《梦回大清》,他们的相声剧圈了一群认可这种形式的相声粉。

相声剧,说到底还是相声。虽然融合了戏剧动作和戏剧结构,保留演员游走于“叙事”和“代言”之间的弹性,但坚持相声本身的语言特色,简单、明快、幽默、灵活,这点是其他戏剧所不会具有的特色。

所以,敬佩他们,包袱和抱负他们一个也没少!

看戏去 我们做真诚的精神福利号 关注“看戏去”微信号 ,了解第一手观剧观影信息,阅读专业圈子的剧评,抢先观看花絮,迅捷筛选目标剧。
看剧评剧集体互动。看剧之前,关于剧目的问题,尽管发过来,我们见招拆招有问必答;看剧之后,欢迎你第一时间发来评分和评论。

电影票、话剧票、演唱会票定时抽奖,不费一分一厘带你去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