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合肥发布」可快速关注

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市“放管服”改革综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推进政府转变职能,被称为是一场从理念到体制的深刻变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持续为企业松绑减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扫清制度性障碍。

审批程序越来越简,监管能力越来越强,服务水平越来越高。合肥坚持以政府权力的“减法”、创新管理的“加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一组数据,见证了合肥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的成效——

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6.8万户,各类市场主体总量突破60万户。

放眼全市,“放管服”改革,现已成为撬动经济动能转化的新的着力点。

简政放权——

用政府权力减法换取市场活力乘法

“审批难”、“难审批”,一度是企业和办事群众面临的难题。精简审批手续,减少审批环节,让广大老百姓少跑路,这是人们共同的心声。

在合肥,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去年4月,富邦国际创新科技产业园项目入驻庐阳区时,庐阳区住建局窗口工作人员王攀技主动上门服务,项目审批实现现场办结,而按照正常流程需要5个工作日。

善政必简。近年来,合肥一直致力于探索简政放权之路,用政府权力减法换取市场活力乘法。

自2013年以来,合肥先后集中组织3次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30项,占原有审批事项的72%;精减市级投资核准事项12项,占原有核准事项52%。

“对于上级政府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合肥按照‘四个一律’要求,加强全程监督、全程服务,及时取消或调整本市对应项目。”市编办有关负责人说。

所谓“四个一律”,即,凡上级政府取消的项目,合肥对应项目一律取消;下放到市级的项目,一律做好承接落实工作;下放到市级以下的项目,一律做到应放尽放;取消和下放的项目,一律在第一时间衔接落实。

近年来,合肥承接落实上级政府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8项,取消或部分取消行政审批事项45项。认真落实国务院共3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取消或部分取消23项权力事项,并明确涉及县级68项行政审批事项,县级有对应项目的全部取消。

权力下放,并非“一放了事”。2014年以来,合肥按照人事匹配、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的原则,共向4个城区下划行政编制113名、事业编制624名,加强县市区人员力量,并要求市直部门做好业务培训和监督,确保基层接得住、管得好。

投资体制改革,是简政放权的重要方面。合肥严格做好国务院和省政府取消下放投资审批权的衔接,落实国家、省目录界定的核准范围,市级不新增任何核准事项,凡是未纳入核准范围的,一律实行备案管理。

如今,市级核准事项由23项精简为11项,精简率达到52%。除了国家和省要求市级备案的化工项目、光伏项目外,其他社会投资项目全部下放到县市区备案。

商事改革——

“互联网+商事登记”释放社会创造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9月1日上午8时30分,春生家庭农场负责人胡春生从蜀山区市场监管局拿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这是合肥颁发的首张“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

推行“多证合一”后,一家企业之前需要办理的国地税税务登记证、工商局工商营业执照、质监局组织机构代码证、人社局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局统计登记证,现在都不需要了,只需办理一张证即可,非常方便。

稳步推进,分类实施,全面覆盖。合肥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今年1月,市工商局网上登记系统上线运行,申请人到窗口的办事次数由4次变成了1次,有效解决了申请人来回往返跑腿多、排队等待时间长等问题。

在网上登记系统的基础上,合肥在今年4月底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服务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企业登记注册的电子化,标志着合肥“互联网+商事登记”服务模式的提档升级。

7月,市工商局商事登记全自助证照一体机正式启用,采用“政银合作”模式,让经营者就近在建设银行授权网点申请、核准、打印营业执照,为办事企业和群众解决全程电子化业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了“家门口申办、全天候领照”。

市民周宗仁就体验了一把“互联网+”的方便快捷。8月8日下午,他从网上申请注册登记,次日中午就从包河区市场监管局拿到了营业执照,前后用时不到24小时。“他们从网上申请,我们在网上审核,有问题及时反馈,让办事群众少跑冤枉路。”包河区市场监管局市场注册科科员李爱兰说。

放宽市场准入,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不断释放。

去年,合肥新增市场主体户数及注册资本已经达到13.4万户和5344亿元,分别是2013年的2倍和10倍。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6.8万户,已经超过了2013年全年;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突破60万户。

放管结合——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简政”并非简单的“减政”,只有科学有效地“管”,才能促进更大力度地“放”。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合肥科学制定并及时公布权力责任清单,做到“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目前市级行政权力保留1321项。同时,动态调整涉企收费清单,收费项目由99项调减至77项,年减轻企业负担12.29亿元。

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合肥全面开展市县乡三级公共服务事项和市县两级行政权力中介服务事项清理规范工作。今年7月,印发《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级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目录的通知》,市级纳入公共服务清单建设的部门共计86个,初始上报事项1023项,经审核,新增566项,最终确定服务事项1589项。

市级列入中介服务事项清理规范的部门共计51个,初始上报中介服务事项229项,经审核,取消20项、规范(下放)23项、转换13项,保留178项,精简比达到19.5%。

去年5月,合肥开展权力运行监管细则制定工作,各部门根据各自监管领域的特点,对保留、取消、下放等权力事项,逐项制定事中事后监管细则,最大限度压缩自由裁量权,实现对政府权力的全过程监管,确保政府权力运行监管到位和权责清单落地生效。

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持续推进。县以下工商、质检和食品药品实行“三合一”,综合设置市场监管局,并加强基层市场监管所人员力量,将1650名市场监管部门的行政编制按照机关和基层执法人员3:7比例配置进行重新分配,基层一线执法编制占比达72%。

此外,合肥还推进工商市场监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自2016年以来,全市共有2000多户失信企业在变更登记、银行贷款、招投标、政府采购等环节被限制。

优化服务——

让信息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简政放权究竟成效如何,关键是看办事群众和企业是否享受到了便捷服务。

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项目,平均承诺时限压缩到6.1个工作日,平均办理时限压缩到3.5个工作日,办理环节基本固定为5个左右……

这一组数据,从侧面反映出合肥持续简政放权、不断优化流程的工作成效。

近年来,凡列入市级政府权责清单,由行政相对人申请办理的权力事项全部集中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受理,进行“一站式”审批。

权力事项较多、任务较重的市直部门,按照“不增编制、不增机构、不增领导职数”的原则,整合部门行政审批及服务职能,设立审批服务处,承担本部门审批服务职能,整建制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启用审批专用章,对外代表本部门统一受理、办结各类审批服务事项。

流程简化优化专项行动同步启动。经过部门自我优化、政务中心审核、专家评审等环节,2016年再次精简申报材料91份,减少办事环节74个,压缩办理时限488个工作日。

根据《关于规范市政府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工作的通知》,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严格按法定时限做到“零超时”,并推行“缺件受理”制度。2016年,中心共办理缺件受理142件。

“奇葩证明”,一直让百姓很反感。2016年10月,合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证明材料专项清理活动,取消了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或可以通过部门间发函、共享等方式核实的证明和盖章环节。今年初,在开展公共服务事项清理规范的同时,合肥对公共服务事项涉及的各类证明材料一并进行清理,进一步取消了实施依据不充分的证明事项。

让信息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流程再造,提升了政务服务效能,为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了更大的便捷。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