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华外报本身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的活动,他们为用武力侵华提供政治说辞,搜集中国情报。为自身罪恶的行为做辩护,价值报纸本身的传播经营就是借助“特权”经营的侵略活动。虽然在华外报为国民提供了信息文化沟通内外的桥梁,同时文化入侵也慢慢进入国人主观思想,愚昧国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东北地区的外报发展情况

同其他沿海地区相同,在东北地区有古时的传播方式,同样报刊也源于外报;虽然起步较晚,但同样是经历了20世纪初期俄日政治军事势力、中国地方政权等各方复杂斗争的时期。20世纪初期的东北地区作为俄日两国的角逐地与东南沿海的英美等国势力范围不同,新闻事业的发展较为落后,国人办报的环境更为险恶,俄日外报的工具性极为明显。

在东北地区板报活动相对滞后,东北近代第一份报纸是1899年8月沙俄在旅顺所办的《新边疆报》,较东南沿海、内陆地区晚半个多世纪。其原因是清政府为了遏制西方殖民势力扩张采取的闭关锁国政策,尤其是东北地区,直至19世纪末沙俄入侵最终改变了闭关锁国的现状,外报创办活动也在希望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同时进行。这些报刊成为殖民扩张的舆论和宣传的工具,使得宗教报刊和商业报刊的发展遭到抑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在华外报文化入侵加剧殖民扩张

中国近代以来一直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瓜分中国,为了维护其在中国的利益,开始创办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报纸,在鸦片战争以前的18种报刊中,外文报刊多为有英文和葡文,还有中文报纸。鸦片战争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已经打开中国的大门,又出现了日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等报纸,另外还有少量的中英文双语报刊。其中在东北地区,主要是俄文和日文的报纸。开放国门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同时为国民沟通内外提供了平台,这一点可以肯定。但是没真正抱着文化传播,互通消息的报纸少之又少,他们企图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改变中国,是西方列强殖民势力武装侵略的文化软实力配合。

以《大北新报》为例,日伪“新闻统制”的实施实施使得东北报业畸形的发展,日军对国人报业的摧残,前后进行三次新闻整顿,使得东北包也全面凋零。随之而来,利用舆论引导稳定殖民统治,利用《大北新报》大力宣传灌输“满洲国”国家观念,鼓吹日伪军“剿匪”成绩恐吓抗日军民,刊载“招抚”新闻动摇抗战立场,污蔑抗日队伍,离间抗日军民,歪曲中国本土文化,利用儒家思想及传统宗教大力开展殖民宣传,捏造、鼓吹日军“战绩”、鼓动东北民众支援扩大战争、以“亲日”为中心的殖民宣传“旧满亲善”的舆论氛围,凸显“旧满”关系中的核心地位,为“复兴东亚”的大肆宣传宣传,对青少年、儿童的殖民宣传直接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加剧殖民扩张的“软实力”侵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在华外报主观侵略之恶——愚昧国民

在华外报的宣传报道思想各异,但是其目的却不谋而合,以东北地区为例,清末时期作为俄国利益当之无愧的表达者旅顺俄文《新边疆报》、营口日文《营口新闻》以及俄办中文报纸《远东报》,都凭借自身的宣传报道的影响,来达到文化入侵和禁锢约束国人思想的目的。他们打着“公平正义”旗号,向国人灌输文化和军事侵略的“正确”,愚昧国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俄罗斯中东铁路创办的《远东报》在东北存在15年之久,一直用中文出版,在当时作为很多哈尔滨市民喜欢湖区信息的方式,报纸每天头版印刷评论文章,向国民传达自身所要宣传的意志,虽然以“开发北满之文明,沟通中俄之感”为宗旨,实则发表自身的政治立场,反对十月革命和俄国共产党,支持白匪,鼓吹列强出兵西伯利亚,反对中俄建交,为抵制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诡称“中国为千年古国,社会主义不合中国国情。”为沙俄在远东地区推行扩张,编织理由、捏造事实,给自己的宣传报道披上“公正”的外衣,从而达到愚弄读者,成为沙俄侵华势力在哈尔滨的舆论工具。

在华外报最主要的宣传策略就是鼓吹中外友好,吹嘘外国人来华是在为中国人谋福利。外报的另一个宣传策略是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宣传报道的同时,辅以中庸和儒学的相关思想,借助中国传统的文化和国民的喜好,达到解释传播赚取好感的效果。总之,在华外报总以“精彩”的内容,为我们讲述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今日看来,就如再现当时殖民侵略者文化渗透、开展殖民宣传的历史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