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北京参考”一起玩耍

距2015年7月由人民银行颁发的第一份互联网金融监管文件面世,已过去两年多。两年来,随着监管的不断强化,互联网金融也逐渐走上合规发展之路。

近期,互联网金融监管不断出现升级信号。人民银行日前发布《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7)》,首次提出“探索将规模较大、具有系统重要性特征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对互联网金融合规发展再次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抛弃“野路子”,适当提高门槛,一些小机构将退出市场,行业将走向更加健康的发展道路,但面对不断攀升的合规成本,监管部门和业内机构都应寻找一条“智慧”的破局之路。

从概念模糊到“穿透式”监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余额宝里的钱是现金还是资产?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这或许并不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反正余额宝里的钱,要花的时候就是现金,存在余额宝里的时候就能升值。然而,对于余额宝大约1.5万亿的总体量而言,它到底算现金还是算资产,就不能是一笔“糊涂账”。

事实上,长期以来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概念都非常明确,也并非所有的事情都有章可循。

两年前,人民银行、银监会等十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作为监管层出台的第一份互联网金融监管文件,按照“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的政策措施。

两年来,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的突飞猛进,一些问题和风险也集中爆发,比如 “e租宝”事件,引发P2P污名化,更有民间各种数字货币层出不穷,每次金额动辄上百亿,数十万人血本无归,频频给行业监管敲响警钟。

同时,在宽松货币政策下,大量的货币资金借道各类集合计划、伞形信托、P2P等“脱实入虚”流向房地产、股市、债市、期市,造成一二线城市房价飙涨,资本市场暴涨暴跌,各种资管业务层层嵌套严重加大了金融杠杆,且各种监管套利行为层出不穷。

据融360网贷评级课题组提供的一组数据,2010年我国总杠杆率(全社会总负债/GDP)为177.8%,到2016年,经济转型背景下,杠杆率升至237.6%,居民杠杆率从2015年的44%急速升至2016年的50.6%,2016年房贷占新增贷款之比高达46%。杠杆率急速攀升,意味着资金加速“脱实入虚”。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曾表示,“杠杆率持续攀升已经超过了临界点”。从2016年开始,中国越来越可能面临系统性风险。 “防控金融风险”成为讨论的高频热词。

从2016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2017年4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到7月中旬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屡次成为中国高层讨论的重要议题,点明金融“风险点”,明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将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足见其高度。

刚结束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

会议还强调,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增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权威性有效性,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及时有效识别和化解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与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相比,这次会议的一个特殊之处在于,互联网金融第一次被纳入议题,表述上,“穿透性”也是一个新的提法。

此前,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曾经多次呼吁:对于互联网金融应该实施穿透式监管,即透过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表面形态看清业务实质,将资金来源、中间环节与最终投向穿透联接起来。

合规成本攀升

在不断升级的监管下,合规成了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必行之路。然而,不能忽视的是,合规成本也在不断攀升。

“在合规的过程中,运营成本的提高、业务模式的升级、盈利模式的改变都成为网贷平台面临的新难题。不过,虽然监管密集轰炸提高了平台的合规成本,但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是好事,2017年行业也将加速洗牌。”融360网贷分析师张懿望向记者表示。

据IBM、麦肯锡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一年,全球新出台的监管法规超过了2万个。预计到2020年,完整的监管要求目录预计将超过3亿页,远远超出了人的跟踪能力。目前,风险和合规性管理占各大银行营业支出预算的10%至15%,金融服务机构每年的相关支出约为2700亿美元。

做企业的最直接目的是赚钱盈利,互联网机构也不例外。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普惠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前提是盈利。事实上,盈利是互联网金融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据统计,2016年所有正常运营平台中,能实现盈利的不足百分之一。

而为了能够跨过合规门槛,互联网机构必须支付一定的成本,以网贷资金存管为例。

根据银监会去年8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和今年2月《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的要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实行自身资金与出借人和借款人资金的隔离管理,并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金存管机构。

根据规定,网贷平台整改应在本周完成,然而,根据网贷之家相关报告统计,截至今年5月17日,与银行签订直接存管协议,约占同期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总数量的17.89%;完成直接存管系统对接并上线,占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总数量的9.44%。

事实上,对于跨过合规门槛的平台而言,这笔合规成本并不低。

据一位商业银行负责人介绍,目前银行资金存管费用主要有系统接入费用、系统维护费用、存管服务费用、充值/交易费用、提现费用、尽职调查费用等。“比较大头的是保证金,如果年交易量在10亿元以内,保证金在200万元,如果在10亿元以上,则为300万元。”该银行负责人介绍。

当然,目前市场上各家银行收费标准不一,网贷之家相关报告中表示,如系统接入多为一次性收取的固定费用,一般在10万~30万元;系统维护费用为按年收取的固定费用,一般在10万元/年;存管服务费用按年收取,一般在0.02%~0.1%;交易/充值费用按交易额和交易笔数按年分级收费;提现费用按交易额和笔数按年分级收费。

记者评论:智能监管寻求破局之道

在金融科技(Fintech)风生水起的时候,监管科技(RegTech)也甚嚣尘上。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未来监管科技的应用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合规成本给互联网金融机构带来的压力。

德勤的一份报告指出,监管科技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通过实现纸质报告流程的数字化、减少基于监管的人力激励支出以及集中化地满足监管要求等途径达到有效降低成本的目的,可视性的结果是驱动金融机构的合规成本降低50%。

今年5月,人民银行宣布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并将强化监管科技的应用实践,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丰富金融监管手段,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

“不可否认,作为携带着强大科技基因的全新力量,金融科技对全球金融业带来重大的革命性影响,驱动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加快金融产品迭代与创新,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的外溢风险或者说是‘创造性破坏’。”张懿望说。

张懿望举例说,比如金融科技导致跨界金融服务日益丰富,不同业务之间相互关联、渗透,风险的传染性更强;金融科技所形成的信息流撕破了风险传导的时空限制,使金融风险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金融科技创新产品过度包装,风险隐蔽性更大,使得监管套利盛行。

“可以说,正是金融科技的倒逼,才使得监管科技走向前台。作为从金融科技世界中扩展出来的细分领域,从国际看,监管科技是指金融机构利用诸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兴的颠覆性技术,为决策、降低成本以及合规问题等方面,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张懿望表示。

此外,在张懿望看来,监管科技不仅可以用来监管金融科技的发展,还可以满足监管当局对金融风险进行识别、防范和划界能力的提升。作为监管科技主要技术工具,人工智能为现代金融监管解决了很多难题,包括监管者的激励约束、提供更高水平的全局优化计算以及更好地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

来源:北京参考记者 陈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