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三,郑州楼市编辑部在聊天的时候,说到了最近郑州地产的版块越来越分化,白沙绿博、经开滨河国际新城、常西湖、港区、高新区等等,任何一个区域的开始越来越多的有自己的拥趸。

对于郑州来说,这是一个新的现象,也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事。在城市版图越来越大,人口流入越来越多,城市化发展进程如火如荼之时,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当时一时兴起,我们就模拟了四个板块,从各自的角度去辩论为什么看好这个地方,每个人800字,一个小时交稿。这就是这篇稿子的由来。

没想到的是,这个争论引起了米宅点评的大神朴落的兴趣,洋洋洒洒几百字进行了一番评议。原文如下:

关于郑州楼市编辑部「新区区域之争」的一些看法。
郑州楼市各主编观点里,支持白绿,滨河,常西湖,港区。还有众网友的 「休想骗我出三环」,各有道理,各有所长。
但,以上全错!
为什么错?——盲人摸象!
一句话:郑州将来若成为大都市,必将多中心化!
城市未来将是多中心化,房价将是扁平化。
真正的大山脉都是多峰的,只有小沙丘才一个尖顶。
喜马拉雅山绝不止一个8000米的山头。
大山会有一个耀眼的主峰,但其绵延范围内,会出现一些次主峰、区域主峰。
只有小县城、小乡镇才一个中心、一处繁华。新中心诞生,老中心死去。
大城绝不止一个中心,大国绝不止一个产业,大佬绝不止一个女人。
三十年前讲:先富帮后富。
今天讲:全面奔小康。
重点是「全面」。
玩网游的小学生都知道装备要齐,团队职业要全。
一条地铁拉不完所有人,一个商场满足不了所有居民,一个区域撑不起郑州的大城梦。
只有一个港区独领风骚,只有一个白沙鹤立鸡群,只有一个滨河技压群雄,只有一个常西湖一枝独秀,……都是不够的。
万物生长,各有所长!
若成大都市,必是多中心!

我非常赞同朴落的观点,但是又觉得他诗一样的语言又过于的言简意赅,所以这里不如借题发挥,展开来说一说。

2

在前天的文章里,我曾经说过,郑州城市的发展大约经过了几个阶段:初期的学习苏联环线模式,后来城市开始跨越式发展,以金水区行政区为核心,向北、向东延伸,并且在扩张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空白地带,这就是今天的城中村。

数十年来,整个城市的发展都很蛮荒、缺乏长远规划,又加上本身地形环境的制约,于是郑州仅仅用了40年的时间,就将自己发展成了如同是暮年的老者,步履蹒跚,举步维艰。

无论从何处着手,要想让这座城市产生脱胎换骨的变化,都几无可能。唯一的可能只有一个,就是跳开旧城,从高处着手,用战略的眼光和发展的角度去重新规划,再造一座城。这就是郑州的唯一的未来。

结果也是这样的,郑东新区诞生,并且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早已名震中国。今天,郑州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典型的双城发展城市:东区代表着郑州的未来和希望,旧城通过不断的改造,小步快跑地进行着自我的升级。

但是这些也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式了,因为郑州城市的升级已经进入了第三个阶段:新城蜂拥而出,城市东南西北多面发展,多中心布局逐渐清晰,区域定位也越来越明晰。我们就随便选取几个区域,分别来说一说:

金水和中原:老城核心区

以行政、教育、文化为主导的金水区,以工商业为主导的中原区,从郑州建市以来,这两个区域就是相爱相杀。如果说老城区、郑东新区、航空城组成了整个大郑州的整体架构;那么金水和中原就是老城区身上最核心的骨架。

很多老郑州人应该对郑州的电车记忆深刻,而旧日的101路电车的行车路线几乎就是30年前郑州市的城市地图。101路由省人民医院发车,途经纬五路、人民路、太康路、铭功路、火车站、中原路、建设路直至位于西郊荒地的郑州国棉六厂,线路全长12.7公里。

至今在国棉厂周围还存留着几十年前的旧建筑,那些仿照俄罗斯风格建造出的建筑物,低矮、陈旧,与周围拔地而起的新楼格格不入。而这新与旧的对照,是郑州几十年来发展历程的最真实展现。

一直到在今天,这两个区域依然老郑州认同感最强的区域,老西郊长大的人对任何一区域都不屑一顾;而金水区的人除了老东区,其他任何一个区域也都是看不上的。

管城和金水正在以小步快跑的方式完成自己的进化。金水几乎已经完全拆除了自己城中村;而旧日的国棉厂,如今也早已成为密集的住宅区。城市在不断的变化,只有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持久不断地在延续着自己对这些区域的爱。

管城:商城文化遗存

管城,这是大郑州最早的前身,是大郑州最早的城市原型。沿着城南路、城东路、商城路成围合布局的古商城遗址,是郑州最雄厚的资本,也是郑州跻身于中国八大古都的行列的投名状。

郑州是一个火车拉来的城市,也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金水、中原自称老郑州的人,除了城中村人,剩下的几乎都不会超过三代。只有管城,你才能找到那些数百年来世世代代生活在郑县的人。

但是,时间轴越是拉近,管城却越是荒凉,这里如同是被新城郑州所遗忘。那天,是2012年夏天的一天,我偶然一个机会来到了紫荆山路西的书院路上,然后惊讶的不知所以,那些低矮的楼房,那些破旧的建筑,那些坑洼的道路,这一切让都让人无所适从。我几乎就认为这是郑州最烂的一个地方。

但是在2016年的秋天,一切都不一样了。随着东大街两边商城遗址保护区内的家属区被集中拆迁,管城商都历史文化区的建设正式拉开了序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商、旅,这就是管城区的未来,也是承载郑州商城记忆的核心区域。

白沙和港区:郑州的两只手掌

上个月,郑州市规划局发布了未来三年郑州市的整体规划,郑州未来的城市架构主城区+航空城的双城发展模式。

郑州一路向东,白沙的位置在郑州的城市空间布局中,成为一个很关键的所在,郑州城市东扩,白沙是中枢作用。白沙象湖就是省级服务区,河南省的行政和文化中心。

而白沙再往东,绿博的定位也非常清晰明了,就是国际化时尚创意旅游文化新城,集文化创意、时尚旅游、高端商务服务于一体,就是郑州的大梅沙、小梅沙。

航空城则是产业新城,是郑州的经济增长新动力。郑州早期以工业起家,最具代表性的那些国字头的企业,如今则只留下了那一一片片工业化的遗址。

未来的郑州,要成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要成为国家级中心城市,担当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落子,要朝着那个我们曾经自嘲的“国际郑”努力奔跑,港区就是往国际郑的道路上奔跑的核心所在。

港区和白沙,这就如同是河南省的两只手掌,合拍则赢,一个巴掌注定拍不响。老城区、郑东新区(包含白沙)和航空城这三个区域,一起组成了郑州市城市空间的核心架构。

常西湖:郑州的另一只脚

从2000年后开始建设郑东新区开始,郑州城市的主力核心,就是一直在向东移。先是省政府东迁,紧接着是全新规划的象湖省级行政区,特别是盛传已久的省委搬迁。如果成真,那么省会和省政府,一个占据老郑东金水路,一个占据新城象湖金水路,如双子星一般将郑东新区地位牢牢托起。

而在这时,最寂寞,也最失落的,或是谁呢?就是老郑东的西郊中原区,因为它背离了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仿佛前景瞬间黯淡了起来。

但是,政府会将他们遗忘吗?不会的。郑州城一味的向东、再向东,其结果是虽然迎来了脱胎换骨的崭新面貌,但是最大的弊端却是整个城市的发展失衡。就像是坡了一只脚一般,这肯定是不正常的,西边注定会有全新的发展。

河南省政府往东,郑州市政府向西,东西均衡发展,展开了大郑州城市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就如同白沙象湖对于郑东的意义,常西湖对于郑西同样具有着中枢的作用,承上启下,在城市拓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郑东新区是郑州迈出的一只脚,决绝而又果断;而常西湖则是郑州迈出的另一只脚,同样必不可少。

3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太过于在乎一区一域的得失对错,却常常忽略了整个郑州城本是一盘棋。这张棋盘中,每一个子都必不可少。

数十年来,郑州城区的发展如同八爪鱼一般不停的伸展着自己的触角,把它周边的荒凉一点一点收纳进来,据为己有。

30多岁的陈涛是东风路上一家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员,十多年前来到郑州上学,毕业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郑州。“当时,这里全是麦田,一片荒凉”,陈涛指着东风路南边的大片高楼对我说。如今在这片曾经的郑州地王之上,已经发展成了包含万达公馆、正弘蓝堡湾数个高档楼盘在内的豪华居住社区,未来的金水CBD也雏形初现。而十多年前尚属城乡结合部的关虎屯旧地现在早已成为郑州市著名的时尚购物商业区,城乡结合部也迁移到了几十公里之外的黄河南岸。

几十年殚精竭虑的发展,郑州庞大到连自己都仿佛被吓了一跳。三环早已囊括不了郑州巨大的胃口,而郑州新区则代表着它的另一种存在形式。

作为正在崛起的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郑州容纳了太多的来投奔他的人群,人们或希望在这里开创自己的事业,抑或只是要寻求一种属于现代的生活。

北京来的科技公司郑州区域总经理王涛对郑州的现代化发展赞赏有加,当年刚过而立之年的他背负责任来到郑州开拓市场,这里破旧的老城区让他一度极其失落,“仿佛是到了乡村里一般”,而在忽然发现郑东新区的存在之后,身为海归的他终于找到了些许安慰,“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开车在CBD不停地转,或者是找一个安静的酒吧静静的呆着。”

曾几何时,伴随改革开放长大起来的80后一代早已成人,变身为城市中举足轻重的新生力量。而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真正成长起来的标志也许就是五彩斑斓的多样性,省博物馆和位于郑东新区CBD的艺术中心可以说是艺术和历史爱好者的殿堂;而农科路上形形色色的酒吧则代表着另一种属于时代的激情;不管是省人民公园的安静祥和,还是方特欢乐世界的缤纷喧哗,这一切一起构筑了这个城市不可或缺的元素,一起组成触手可及的市井生活。

今天,我们已经扎根于这个城市,我们没理由不爱她。她不完美,但她有强烈的进取心,知道上进,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更多犀利、客观、深度的郑州楼市分析、团购活动、人文教育等,请关注微信平台《郑州楼市》,微信ID:zzloushi,这是一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