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进是一个元朝人。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四月的一天,张文进从自己的家乡——信州路玉山县,走了很远的路,来到婺源的“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的神社,给元帅上贡。

神社里,供奉、朝拜的人络绎不绝。即使这样,张文进也成功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这是因为他带来的贡物里,有一对非常显眼的青花大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一对 高63.8厘米,口径14.3厘米,足径17.5厘米,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目前陈列于大英博物馆

张文进吩咐几个仆人,将大瓶找个合适的地方放好,再把其他的贡品也布上,自己则对着胡净一元帅的塑像,默默祈祷。

这一年不是个安生的年份,张文进想着,年初,台州路、温州路一带就有官老爷的军队在征讨方国珍;湖南湖北也不太平,总是有人造反;大家都说,信州也快遭殃了。听说宫里还着了一场大火,烧掉了好多金银财宝。唉……

▲元代信州路的位置,黑色字为元代地名,棕色字为现代地名

图:《中国历史地图集元明卷》

传说这胡净一元帅是过去的一个大将军,活着的时候就能预言灾祸,保佑一方平安,后来升了仙,对这一带的百姓有求必应,还能抵御灾祸。前不久,朝廷又赐给胡元帅一个封号,叫什么“忠靖灵应护国胡总管”。自己熟识的几个老乡,都已经到这里来拜过了。

张文进看了看殿中的胡元帅塑像——威风凛凛,提着一把宝剑,再想到元帅有求必应,心里就安定了不少。接着,他又把目光又转移到那一对青花大瓶上,默念着大瓶颈部的文字:“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祈保阖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只大瓶颈部的文字。两个瓶上的文字略有不同,一为“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一为“至正十一年四月吉日舍”

大瓶尺寸硕大,瓶耳做成象的形状。瓶身上布满纹饰,很是气派:菊花、蕉叶、祥云、牡丹、杂宝……还有一条威风凛凛的大龙——只有四个爪子。

▲象耳及细部纹饰

▲云龙纹象耳瓶上的龙纹

官府早就三令五申,五爪双角的龙纹为皇帝专用。像我张文进这样的老百姓,如果在器物、服装上用了五爪龙,被官府知道,可是杀头的罪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五爪龙纹围棋罐 景德镇珠山地区出土

《元史》中记载双角五爪龙为皇帝专用的图案,有学者据此推测,珠山存在专为元皇室烧造瓷器的窑址

张文进打量着大瓶,还是觉得心里有些不舒服:这蓝色和白色,都是不吉利的颜色,我们汉人家里死人了才用,怎么蒙古人、色目人就那么喜欢呢?当初工匠说要烧这种瓷器,我是很不乐意的。可是工匠又说,现在这种蓝白相间的瓷器最时兴,蒙古亲贵、色目富商,个个都爱这种瓷器,成群结队地来订烧。算了,既然富人们都喜欢,那就烧这种颜色吧。

▲伊朗伊斯法罕谢鲁杜阿拉清真寺内部装饰,可见穆斯林对蓝色的喜爱

说到工匠,官老爷还在浮梁(今江西景德镇)设了个瓷局,专门管烧瓷。五六十年前年烧了很多白色的瓷器,那白里稍微带点儿青色,像鸭蛋壳一样;二三十年前,突然就让烧这种画蓝花的瓷器了。

▲元卵白釉印花云龙纹盘,故宫博物院藏

卵白釉的白色中微微泛青,好似鸭蛋壳,故称“卵白釉”

据说当时,还专门请了一批色目工匠来到浮梁,指导烧造这种新的瓷器。那些人长得可真奇怪,个个眼窝深陷,鼻子又尖又大。他们还从外国带来一种特殊的彩料,在瓷胎上写写画画。那彩料也真奇怪,写上去的时候还是黑色的,挂上釉一烧就变蓝了,但是蓝色里面,还是能看出些黑点。

▲蓝色中的黑点是铁的结晶,俗称“铁锈斑”

外国人说这种东西叫什么“苏麻离”,更是怪里怪气,还是浮梁的工匠给这种彩料起了个名字,简洁明了:青料

外国工匠用青料在瓷胎上写字画画,不像我们用毛笔,是用一种笔尖很硬的笔。他们的文字也很奇怪,弯弯绕绕的,不过他们写得蛮快。总之,他们什么都奇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景德镇红卫影院工地元代地层出土早期元青花高足碗,碗的口沿部青料写有波斯文。

从文字书写的流畅程度以及书法水平推测,书写者通晓波斯语并会写波斯文,受过良好的教育,可以从侧面证明在元青花烧造初期,曾有波斯工匠来景德镇指导。

这种蓝白相间的瓷器烧成之后,据说在国外非常畅销。之后还经常有那些高鼻深目的人来浮梁,要求工匠为他们特制瓷器。他们非常喜欢大盘子和大碗,总是要求烧这些。

▲元青地白花凤凰穿花纹菱口大盘,口径57.5厘米,伊朗国家博物馆藏

看过他们吃饭的人说,色目人用这种大盘大碗吃饭,都是围着大盘坐成一圈,盘里满满地堆着饭菜,每个人手里拿着勺子,从大盘中舀饭菜吃。

▲从波斯绘画中,可以窥见青花大盘的使用方式

有个工匠还说,色目人让他烧一件长得像蒙古包一样的瓷器,他听色目人讲了半天,也不知道瓷的蒙古包是用来做什么,但后来还是给烧了一件。

▲元青花蒙古包形器,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

我们中国的工匠也聪明,看色目人喜欢蓝色,干脆用蓝色把瓷器的地都涂满,留出白色的花纹。反正那青料多着呢。但色目人有一条规矩是万万不能违反的:瓷器上画花画草,甚至画龙都可以,就是不能画人物。

这些蓝白相间的瓷器烧得多了,工匠就会烧了。当地的百姓也逐渐习惯了这种配色,工匠们于是开始接私活。青料都是偷偷从瓷局带出来的,因为官府的管理还是比较松散——其实管理严格也没关系,总是有办法带青料出来的。私活儿就是轻松,不用画得那么细致了:

▲元青花双系小罐,上海博物馆藏

也可以画小人儿了:

▲元青花人物图玉壶春瓶,1986年江西上饶北门乡东瓦窑村元墓出土

还有那文化人愿意写几句诗词在上头:

▲高安窖藏出土元青花高足杯

内底写有草书文字“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

当然,张文进的思绪,最后还是落在了自己身上:幸亏我认识浮梁的工匠,家里还有笔积蓄,否则就不会知道这种瓷器是热销的高级货;即使知道了,也没法托人给我烧这么大、画工这么好的瓶子!

然而,张文进毕竟只是一个生活在乡下的人。他知道青花瓷是畅销货,也知道青花瓷受到色目人的喜爱,但他不可能想到,在元代,这种青花瓷流布的范围西至非洲,东至日本,北到俄罗斯,南到东南亚。可以说,元代青花瓷在当时,行销于世界的各个角落。

▲元青花遗存在全球的出土情况

图自上海博物馆编《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集》

而到了明代,青花瓷在元代的辉煌渐渐被人遗忘。甚至有人认为,青花瓷是明代永乐年间才开始烧造的。明代人曹昭写过一本《格古要论》,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文物鉴定专著。曹昭提到青花瓷时,非常轻蔑地说:“近世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

张文进想不到的是,他供奉给胡净一元帅的这对大瓶,会在几百年之后流落到北京的智化寺作为贡器,民国时期,又被不法奸商盗卖出国。

张文进更想不到的是,这对大瓶最终到达了一个热爱中国艺术,尤其痴迷于中国陶瓷的英国人——珀西瓦尔大维德手中。这个英国人在朋友家中偶然看到一件中国瓷瓶,从此开始了他长达40多年的中国陶瓷收藏之路,最终拥有了近1700件中国陶瓷藏品。

▲珀西瓦尔大维德与他的收藏

张文进知道大瓶上写了很多祈福的文字,但他不知道,在几百年后的1929年,会有几个英国人注意到这些文字中的“至正十一年”几个字,据此提出青花瓷出现的年代可能早于明代。

张文进更不会知道,20世纪50年代,有一个名叫J. A. Pope(中文译名波普)的美国人利用大瓶上的“至正十一年”纪年,将这对大瓶视作元代青花瓷的标准器,并以这对大瓶的纹饰、工艺特征为准绳,辨别出了一批收藏在土耳其托布卡比宫和伊朗阿德比尔陵寺的同时期青花瓷器,为中国陶瓷开拓出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波普博士关于伊朗阿德比尔陵寺藏中国青花瓷的著作

这种瓷器,也拥有了一个简洁、响亮的名字——

元青花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中国学者注意到国外的研究成果,提出青花瓷的应该在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以前就出现了,并从当时故宫博物院的院藏中找出了几件烧造于14世纪的青花瓷器。

1964年,河北保定永华南路小学窖藏出土了六件元青花瓷器,其中的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大罐,颜色鲜艳、立体感强,更加深了人们对元代青花器的认识。

▲保定窖藏出土青花釉里红大罐

1980年,伴随着高安窖藏元代青花瓷的出土,考古文博界掀起了元代青花瓷研究的热潮。(高安出土元青花的背后,居然有这么多惊心动魄的事儿……)元青花研究,从此成为中国古陶瓷研究中的“显学”。研究者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文献资料、出土及馆藏器物,以及科技手段,对元青花进行全方位的解读。

▲高安窖藏出土部分元青花器

2007年,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让青花瓷真正被广大公众铭记心中。这首歌曲至今传唱不衰,成为“中国风”歌曲的代表。虽然青花瓷最开始是应元代蒙古人和元代色目人的要求烧造,但毋庸置疑,它是由中国工匠制作而成,是中国人献给世界的礼物。

直到今天,世界各地在考古发掘过程中,仍然时有元青花整器以及碎片出土:内蒙古黑水城遗址、肯尼亚东海岸、埃及福斯塔特遗址、日本大友府内城遗址、山东菏泽沉船、江苏镇江京口闸遗址……

▲山东菏泽沉船出土元代青花鱼藻纹高足碗,左为碗心,右为侧视图

图:王卫丹《沉船遗宝——菏泽古沉船出土元瓷》

目前,在上海博物馆的“大英博物馆百物展”中,一件元青花瓷盘被陈列在“创新与适应”部分,反映着公元900—1550年世界艺术、文化和科技的蓬勃发展。展览说明特别指出:“它们(展品)中的许多如今已是社会文化象征,比如日本武士刀、尼日利亚的肖像雕塑,以及中国的青花瓷。”

▲“大英博物馆百物展”展出的元代青花瓷盘

图:上海博物馆官网

而关于元代青花瓷的发现和研究过程,生活在元朝的张文进自然一无所知。当时一心敬奉胡净一元帅的他不曾预料,自己的名字会以这种方式流传千古;当时的他自然也不会料到,正是因为他,因为他订烧的这对青花大瓶,一个瑰丽多姿、动人心魄的元代青花世界,将于六百年之后,在人们面前缓缓展开……

参考文献:

上海博物馆编《青花的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上海博物馆编《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

周丽丽《关于元代青花戏曲人物故事图瓷器性质的认识》,上海博物馆编《幽蓝神采:2012上海元青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黄清华、黄薇《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瓶考》,《文物》2010年第4期

王卫丹《沉船遗宝——菏泽古沉船出土元瓷》,《收藏》2011年第5期

黄薇、黄清华《元青花瓷器早期类型的新发现——从实证角度论元青花瓷器的起源》,《文物》2012年第11期

作者:黑逗

编辑:小棕熊、小太阳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在墓穴中穿梭,过一把考古瘾,再加上古墓自带的阴森气氛,绝对让你清凉一“吓”!

“在西安,要是学校没一两座古墓,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是西安的大学!”到底有多少?小编替你来数数。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QQ群:博物馆.看展览交流群
475225203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该码为小编个人微信号,添加后拉入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