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透别人的同时,小心别把自己丢了。

截至今晚,本周上映的电影表现最好的是《心理罪》上映两天,完美破亿

主创团队表示,只要票房过亿就能拍续集,现在应该在开庆功宴了吧。

但在票房首战告捷的背后,是不断下降的豆瓣评分,和逐渐增多的批评与指责。

目前豆瓣评分5.6,已经可以划入不及格的阵营了。

原著作者雷米,精通犯罪心理学和刑侦学,是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的教师。

所著《心理罪》系列图书有5本,电影改编的原作《心理罪·画像》豆瓣评分为8.0,有众多粉丝追捧。

2015年改编的同名网剧豆瓣评分7.6,也还不错,因此这个IP的剧本是很扎实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版《心理罪》的导演,是做过张艺谋第一副导演的谢东燊,演员有柏林影帝廖凡和据说贡献了最好演技的李易峰,外加万茜、张国柱和谢君豪等实力派演员。

从各个方面来看,《心理罪》扑街都太不应该。而且在我国推理、悬疑等类型的影片整体比较弱的情况下,小十君(微信ID:dsfysweixin)很希望看到有一部作品出人头地。

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注意:下文内容会有轻微剧透。

  • 人设 能把演员改成这样,编剧辛苦了

先说演员,毕竟《心理罪》宣发的钱全都砸在“演技”这俩字上了。那大家说的“演技”,到底有没有呢?

有的,但大部分都浪费了。说句好听的,本片角色塑造得不够立体;说句不好听的,叫人设崩了。

首先是方木和邰伟这对警局双雄,全片大概四分之三的时间里俩人都在掐架,用方木的话说就是“邰伟欺负实习生”

后四分之一俩人突然握手言和,大概是因为方木的女朋友领了便当(啊咧我好像剧透了),邰伟看他哭得好可怜,从此一笑泯恩仇。

邰伟为什么看方木不顺眼?没解释。

而重归于好的理由,也是牵强附会,靠哭鼻子解决问题的这招,我最后一次用还是在幼儿园。

没看过原著的朋友们可能会有上述疑问,但这都是小事,看过书你就会发现,这还是原来那个邰伟和方木吗?

原著中的男主是方木,一个孤僻、阴郁、博学,甚至有点屌丝的研究生,他的内心有悔恨,有障碍,从而拒绝当警察。

而电影版中的方木,年轻气盛,咄咄逼人,动不动就喊“我要当警察”。为什么要当警察?他说“为了探寻人心最黑暗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这可不扯犊子吗,这么中二又羞耻的台词,我是邰伟我也膈应。

而原著中的邰伟,是一个陪着方木长大的痞子警察,算是男二号,天天变着法儿骗方木帮他破案。

可以说,原著和电影中的两个人,性格完全对调。

这样其实也ok,双男主搭档是影视作品的常见方式,但是一对搭档要打动人,需要情感的碰撞,需要产生火花。

比如最经典的福尔摩斯和华生,比如《疑犯追踪》中的李四儿和眼镜儿,相依为命,相爱相杀,每一个情感上的转变都有真挚的剧情推进。

可他俩之间的互动,我只看到两个中二爷们在吵架。但是导演自己说,这种设定是有意为之。很遗憾,导演虽有心,观者难会意啊!

道理其实很简单,应该是为了剧情推进而加强人设,而不是为了人设去推动剧情。

举个例子,你们夸上天的万茜小姐姐,负责的人设是“李易峰的好姐姐”

但这次我是真的下不去嘴夸,不是因为她演得不好,而是她根本就没演什么。

就往那一站,开始解剖,说两个专业词汇,用眼泪汪汪的眼睛看着大家……

真是浪费钱,还浪费万茜的演技,不如直接把专业词语敲在屏幕上。

至于方木的女朋友陈希,他俩站在一起立马将电影的画风扭转为青春校园纯爱片。

说句不太中听的话,扮演者李纯的脸有点网红,不太适合这部电影的调性。

要么呆,要么美,本片对女性人物塑造太简单,太粗暴。

至于李易峰,演技确实有进步,他也不需要为这部电影的扑街背锅,因为导致这部电影扑街的真正原因,是剧本。

  • 节奏 不是所有快节奏的都是好电影

如果要给这部电影找一个最显著的特点,那就是特别快的节奏。

然而遗憾的是,在注水成风的影视制作环境里,《心理罪》紧凑的剧情反而暴露了它的弱点:不走心。

在我看来,一部优秀的悬疑片应该环环相扣,剧情有紧有松,在放松之后突然急刹车,来个措手不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心理罪》的编剧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每一个情节都特别紧张,每一个环节交界处都是一个神转折。

要说舒缓的地方也有,比如廖凡、李易峰喝酒、尬舞,但最后还打起来了。

剧组就像把整部电影拉出了一条时间线,等距标出几个时间点,然后火力全开突突突一路往下拍,观众就算被当前的情节搞懵逼了都没时间细想,因为下一个高能又来了。

因此,本片最佳观影姿势是跟着电影的节奏走。脑子什么的,不需要的。

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导演自己说的,当然不是原话。

谢导参与访谈时是这么说的:

观众已经看了不少外国犯罪推理片,我们想让更多人认可这种类型,所以希望它更硬,不要太烧脑或过多纠结逻辑推理。
就像我们开头特意弄得很快,对于一些推理方面没有特别放大,相反迅速地点到为止。

那导演想让观众认可的类型是啥呢?我反正没琢磨出来,但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原著的灵魂,这部电影给拍丢了。

  • 剧本 “心理罪”的“心理”被你们吃了吗

“心理罪”,“罪”的关键点在于“心理”,原著小说和网剧都是以“心理入侵”为方法、以“心理画像”为手段进行案件分析。

成功了吗?不好说,反正小十君看完小说那天走夜路回家,有点瑟瑟发抖……

开个玩笑,原著和网剧虽然以惊悚和血腥作为卖点,但读者和观众对那种心理恐惧感同身受。

因为真正的恐惧是来自于内心,而产生恐惧的源头就是情感。

很多惊悚片对于恐惧的刻画都是深入骨髓的,而且毫无例外都伴随着感情波动。

比如《电锯惊魂》系列,每个卷入游戏中的人都要经历“选择”的折磨,为了换取生命,是放弃自己的一只脚,还是杀死另外一个人?

哪种选择都不好过,情感中的正义受到考验,不可控的恐惧充满内心,比断胳膊断腿的暴力场景更让人觉得恐怖。

▲思考了一下,还是放张温和一点的图好了……

《心理罪》原作中对于“心理罪”的刻画很多,比如凶手马凯是因为臆想自己有病,方木是因为好友、恋人的惨死。

这些描写都是有理有据、立体丰满的。

回头看电影版,心里有罪的人从方木变成了邰伟,从朋友和恋人惨死变成了父亲去世,

所以剧组是担心李易峰不能演出那种苦逼样,才把这个重担交给了廖凡吗?

再说反派。原著中的吸血狂魔马凯本身没有病,因为父亲和兄长得病去世,他臆想自己有病,直至精神崩溃,杀人喝血。

电影中将马凯变成一个真正有病的人,而他也不再是那个有“心理罪”的人,因为他的主要作用,是引出另外两个反派。

嗯,原来的一个反派,摇身变三个,讲到最后感觉编剧都快编不下去了,大家一起去海岛抓吸血鬼吧!

而那个惊为天人的片尾,是我最不满意的地方,你是个悬疑犯罪片啊!不是科幻片,更不是僵尸片啊!

反正看完电影之后,那种瑟瑟发抖的感觉没有了,甚至连惊吓感都没剩多少。

而本片在反派人物的塑造上,也没有倾注太多的心血。

为了展示反派有多坏,不是深入分析他们的杀人动机,而是买粉底把脸擦白,买衣服穿一身黑,牙齿弄坏、眼底涂红、画几道青筋……

大boss有额外奖励,花白长发飘飘还有点分叉,没给涂个姨妈色口红、画个眼线我真是谢谢剧组了。

一句话,反派妖魔化。

这都什么年代了,为什么我们的国产片仍然停留在“反派一定是最丑和最蠢”的认知上呢?影史上最出名的反派不都是与主角势均力敌的吗?

▲汉尼拔 is watching you……

而且这种势均力敌是在智力和实力上的,而不是拳头和打架上的,反正《心理罪》当中的人都不需要讲道理,一言不合就开打,而且大家武力值都很高(羡慕)。

也许导演处理这样,因为他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想拍一个什么样的《心理罪》。

那这部电影有优点吗?

有的,本片的动作设计很棒,尤其是廖凡和反派在船底互相夺枪的那一段,动作流畅又潇洒。

道具也很用心(看过的你们都懂),血浆颜色很逼真,看电影过程中能听到无数妹子“啊啊啊”的声音。

其实能看出主创团队非常努力在做,有很多想法,但全部横向撒网,没有纵向深挖。

一部电影时长有限,深挖一条线就够了。而深挖的工具,就是情感

因为没有情感,原著没有读透,章节胡乱拼凑。

因为没有情感,“心理罪”的“心理”消失,案件细节拒绝呈现,整个破案过程变成了儿戏,方木宛如成年版柯南。

▲然而片方还真的p过一组柯南主题的海报……

因为没有情感,所以人设扁平,不够立体,哭得再凶也不会感动。

至于两位主演,我认为主创团队对他们的情感也是不够的。

廖凡真的很用心在演,不论是滚成泥人,还是眼角抽动都是戏,可以说一个人撑起了整部电影。

▲廖凡你辛苦了!小十君给你打call!

但是宣发对他的宣传是“努力”,而不是“演技”,这点我觉得有失公允。

至于李易峰,感觉还是被消费了。他的演技有进步,值得肯定,但是否翻身成功,我觉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毕竟他跟廖凡一起哭的那场,差距还是很大的。

但这场哭得还行,值得肯定▼

如果他真的想转型,就应该跟廖凡一样去泥地里滚一下,或者去演个反派试试。

不是黑他,是真心的。

啊,放错了,我们看下一张。不觉得很有演反派的潜质吗?

隐约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啊……

由雷米的另一部小说《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改编的电影将在9月30号上映,颇有当年《九层妖塔》和《寻龙诀》打擂台的盛景。

本片的创作雷米几乎没有参与,而在《城市之光》中雷米担任了编剧,还客串了一个角色,方木的扮演者则是邓超。

孰好孰坏,也要看过才知道。不管怎么说,《心理罪》给国产悬疑IP电影开了一个不好不坏的头。

希望接下来可以看到更加优秀的作品,而不是再一次沦为商业的炮灰。

本文为第十放映室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ID:dsfysweixin,

微信搜索关注:第十放映室